Richard Easterlin 伊斯特林教授(Richard Ainley Easterlin)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任职于南加州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因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理论——“伊斯特林悖论”而广为人知,该理论探讨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关于婴儿潮与低生育潮长期波动的“伊斯特林假说”。 伊斯特林教授于1926年1月12日出生,1945年在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之后,他转向经济学领域深造,并于1949年和195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别完成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对人口学和人口研究的兴趣始于1953年至1955年,当时他作为研究助理参与了由Simon Kuznets (他的博导)和Dorothy Thomas主持的开创性研究——“美国人口再分布与经济增长研究”。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伊斯特林教授自1948年至195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师。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留在该校继续担任助理教授,直至1956年。随后,伊斯特林教授晋升为副教授,任职至1960年。1960年,他重返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经济学正教授,直至1978年。此后,他担任经济学讲席教授,直至1982年。同年,伊斯特林教授转至南加州大学,继续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从1999年起成为该校的终身教授。他的学生包括前西北大学校长Morton Schapiro。 贡献和荣誉伊斯特林教授因其1974年发表的论文《经济增长是否改善了人类生活?一些实证证据》("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而名声大噪,该论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他指出,与普遍预期相悖,一个国家的居民幸福感并不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持续提升。此外,伊斯特林还提出了“伊斯特林假说”,这一假说认为,收入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个人收入与其期望收入的比较。 伊斯特林197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1983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院士。 他于1993年被美国人口协会(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授予艾琳·B·泰伯奖(Irene B. Taeuber Award);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杰出院士。 他于2009年获得由劳动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颁发的IZA劳动经济学奖(IZA Prize in Labor Economics);2010年荣获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pulation)的桂冠奖(Laureate Award)。 RIP, Easterlin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 7年,计量经济圈近2000篇不重类计量文章, 可直接在公众号菜单栏搜索任何计量相关问题, Econometrics Circle 数据系列:空间矩阵 | 工企数据 | PM2.5 | 市场化指数 | CO2数据 | 夜间灯光 | 官员方言 | 微观数据 | 内部数据 计量系列:匹配方法 | 内生性 | 工具变量 | DID | 面板数据 | 常用TOOL | 机制调节 | 时间序列 | RDD断点 | 合成控制 | 200篇合辑 | 因果识别 | 社会网络 | 空间DID 数据处理:Stata | R | Python | 缺失值 | CHIP/ CHNS/CHARLS/CFPS/CGSS等 | 干货系列:能源环境 | 效率研究 | 空间计量 | 国际经贸 | 计量软件 | 商科研究 | 机器学习 | SSCI | CSSCI | SSCI查询 | 名家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