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5) 关于厌学 年级办公室里,一个家长和老师正在促膝交谈。原因很简单,孩子无原因又要请假了,家长很无奈的和老师商量,怎样才能够把孩子送到学校。 实际上这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初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一些厌学,以及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经常请假甚至拒绝上学的学生。那么,现在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厌学呢? 关于校园里“厌学”这种常见病的病因,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和学生自身,可以说有很多种可能。但是不论怎样我始终认为,最主要的病根一直都在家里。 社会大环境方面。尽管现在的素质教育叫的震天响,但具体到学校,具体到家长的心里,具体到社会的认同上,应试教育始终都占着统治地位。于是之,为了能有个好成绩,为了能择个好学校,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确实是压力山大。所以说,过重的学业压力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最本质原因。 学生自身方面。一是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律性差,经受不了不良社会风气或身边损友的坏习惯的诱惑;或者心理素质较差,想学好又学不好,使得自己的自卑心理开始作祟;再或者本身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就不感兴趣,等等。所有这些,使得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就编出头疼、肚痛等各种理由不去学校,久而久之,厌学也就成为了必然。二是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差,经常发生一些矛盾或不愿与人相处,最终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或者孤独没有朋友,于是感觉到到学校没有意思,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三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原本想好好学习,而且也在努力地学习着。然而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成绩依然不满意。也就是说,自己的努力学习带给他们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更不用说幸福感和成就感了。长期以往,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不仅被消磨殆尽,而且也开始不断地否定自己,甚至觉得笨,不是学习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内心里不断地自我否定,会转化成他们长期的情绪低落。于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们开始用不愿去上学来麻木自己,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一点尊严。 家庭方面。一是家长的高期望。虽然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很普遍,也很正常,但是现如今的高期望不仅越来越低龄化,而且早已经从文化课蔓延到了各种特长。面对家长这种越来越大的、越来越渴望立竿见影的高期望,孩子对学习的追求不仅谈不上快乐,甚至成了一种负担。于是,厌学的“动力”也就来了。二是家长的高控制。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拼,一部分的家长天天紧盯孩子的功课,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再加上各种有关好好学习的大道理的反复唠叨,使孩子对学习感受到的不仅是压力和无趣,甚至开始厌恶与痛恨。如此这般,厌学和拒学也就成了孩子对学习所带来的痛苦的一种无奈的回应。三是当家庭缺失爱时。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的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者长期感情不和,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没有积极稳定的情感与精神支持。这也使得他们足够的动力去好好学习,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于是厌学也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对无助的呐喊。 学校方面。我们也不否认有极个别师德有问题的老师,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简单、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所有这些也可能成为个别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如何来应对学生的厌学情绪呢?当然是要对症下药。先要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然后在通过具体持之以恒的措施进行矫正。但说实话,厌学是会上瘾的,一旦得了这种病,想要去根真的很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