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建伟 据说早在文字未普及之前,人类就通过口述的方式来传递知识和故事。说书人在集市、庙会等地讲述史诗、传说和历史, 用声音的艺术吸引听众,形成了一种早期的“听书”形式。我老家的邻居就有一位会说书的老人。晚饭后,人们纷纷拿着大小板凳,聚集在他家门前的胡同里或他家的堂屋,听他说书。虽然那位老人已经很老了,但他说书仍然底气十足样子。由于当时自己年幼,听书的具体内容已经记忆模糊了,只记得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听书。在那个年代,说书人就是我们村的“文化人”,父老乡亲们都很佩服他。受其文化熏陶,其长孙后来成为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就是所说的诗书继世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每每听到紧要处,故事随着这句话戛然而止,难免扫兴至极。当下的年轻人未必熟悉这句话,但作为五六十岁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没有电视电脑,更没有手机网络,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单调。当时,在农村最普及的就是高音喇叭了。几乎每个村庄都安装了,高音喇叭大都安在大队部附近, 要么是在一棵大树的高处,要么是立着一根高高的水泥电线杆,在顶端有几个像牵牛花形状的大喇叭头子,“一朵牵牛花,爬上大树杈”,说的就是这高音喇叭。大喇叭广播成为先前农村主要的信息来源,这种广播方式在当时的农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是政策宣传的主要工具,还用于传达各种通知和信息。高音喇叭广播不仅传达上级指示、通知和会议精神,还在农忙时节播送生产进度、表扬好人好事等。空闲时,高音喇叭还用于文化娱乐,播放相声、评书、革命历史歌曲等。通过高音喇叭讲话的大都是村干部,嗓门很大,听起来都像是在喊叫,再加上不知是扩音器的原因还是讲话的房间回音, 往往听不清楚。当时年少的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听大喇叭播放的评书。大喇叭播放评书总是时断时续,这要看大队里负责广播的人,他想听的时候就放,可能有事忙就不播,听书总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那个“下回分解”往往接不上“前事”的头儿! 后来,家家户户牵入了有线广播,才有了连续听书的机会。另外,听书往往受到上学的限制,经常是上学时间到了,一回书还没听完!再听几句再听几句,在家长“还不快去上学”的吆喝下,才恋恋不舍的往学校狂奔。 大约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收音机逐渐普及,听评书如一股清风,令人耳目一新。每天听评书成了人们的文化盛宴,是除看电影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影不能天天看,但收音机可以天天听。印象中听得最多的是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和田连元的评书,茶余饭后议论最多也是他们的评书。那个年代,男女老少几乎是人人都爱听评书,每天中午吃过午饭或晚饭,到处都是准备听评书的人,大家为此陶醉、痴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田连元的《水浒传》、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那个年代的长篇评书数不胜数,大都演绎了朝代更迭、英雄征战、侠义故事。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听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现代的信息获取与娱乐方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进入21 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听书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喜马拉雅、懒人听书、酷我畅听、咪咕阅读、全民听书等等各大在线平台纷纷推出听书服务,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教育、商业等各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利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酣畅淋漓的听书,而且可以点播,再也没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烦恼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许多听书应用平台智能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 听书,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替代阅读的形式,而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且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为现代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休闲和自我提升的途径。听书, 人们在做家务、运动、上下班途中等时段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和娱乐,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比于视觉刺激强烈的视频内容,听书要求听众更多地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声音的引导,在脑海中构建画面,也有利于提升专注力和想象力。研究表明,睡前听一段平静的有声书比观看刺激性强的屏幕内容更能帮助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最近通过听单田芳的长篇评书《乱世枭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了解大军阀“东北王”张作霖不是只知打打杀杀的草寇,也是有勇有谋的枭雄。张作霖依靠日本资助的一亿元扩充势力,但对日本提出的涉及国家主权利益的要求,装聋作哑,把奉天改为沈阳,说是奉天接受的资助,沈阳不管!不愧是一代枭雄。听《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 了解“心即理”心学的第一理论,也对中国古代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有了一知半解的认识。 听书作为一种结合了古老传统与现代科技的文化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一扇通往宁静世界的窗口。它不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现代人追求精神充实和心灵栖息的重要途径。在未来,听书无疑将会继续进化,成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科技的学习与娱乐选择。岁月如歌,往事不堪回首。如今电视、电脑、手机、网络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当年的高音喇叭、有线广播等早已被人们淡忘,而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却记忆犹新,昔日的广播里传出那熟悉的旋律,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 ——本文刊载于2024年《北海道》冬季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