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汉书(14)韩信论道,首看士气

 刘安伦先生 2024-12-21 发布于江苏

15、韩信论道,首看士气;萧何论道,首看才气。

楚怀王这三个字注定了悲情的结局,秦楚相争时楚怀王是被秦昭王骗去搞会盟,而在会盟现场抓到秦国,最后客死于秦国,熊心是他的后代,项梁最初需要楚国人同情和怀念楚怀王的这个民意,而让熊心出来当个工具人。项羽怀恨楚怀王在项梁死后,想要掌控楚国的局面,而且不允许他沛公刘邦一道西进入关,而是派他跟宋义北进救赵,宋义的犹豫徘徊,以致失去了“先入定关中的为王”的机会。

楚怀王有政治头脑,但缺少政治远见,他知道项羽勇猛,一旦掌握大权,肯定要清算他,但又缺少制约项羽的能力和手段,所以他的结局是注定的。

项羽公开说:“楚怀王,是我项家所立,并没有什么功德可称,怎能够让他说一不二!而且推翻秦朝,是各路将领与项羽的功劳。

汉高祖二年正月,项羽表面上尊怀王为义帝,实则不遵从怀王的命令。

这个时候和楚怀王熊心一样的旧贵族们和刘邦这些新贵区别在哪里,且不说这些奴隶主贵族本来就是历史扫进垃圾堆里的人,而他们如果面对现实,去掉幻想,脚踏实地,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两股势力有质的不同,刘邦们代表的地主,是创业者,他们有着极为清晰地逻辑,只为确定性的事而努力,不会靠着想像把前后没有必然联系的事扯到一起,比如,把项羽交给宋义,宋义就一定能借秦兵收拾项羽,这是熊心想像的。再比如,刘邦打下了咸阳就应该对我感恩,因为我给他创造了称王的机会,这些想法是熊心的一厢情愿。

熊心是靠侥幸而不是靠创造确定性去追求结果的,他的一想法大致就是:项梁死了,是我出来让项家军重组,才有项羽后来大败秦军主力的机会!所以项羽应该会感谢我!

就好像我们今天一些不成熟的老板,把很多没有必然联系的事当成必然的,比如类似于“我在奶茶店边上开个店就能吸引奶茶店的客户”;比如认为我有个抖音帐号就应该会有流量,再比如认为我的产品好就能大卖等等,实际上这些想当然的理解和是否大卖,是否赚钱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因为顾客买不买是看你的产品对他有没有价值。

二月,项羽和项梁不一样,他失去了耐心,觉得以自己的战力,根本不再需要楚怀王这个工具人,而且秦国也灭亡了,天下也没有人敢和自己打仗了,于是项羽开始了切西瓜一样切天下:

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地九郡,都于彭城。

推翻楚怀王的“先入定关中的为王”的约定,改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四十一个县,都于南郑。

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派三位秦将为王。派章邯为雍王,都于废丘;立司马欣为塞王,都于栎阳;董翳为翟王,都于高奴。

又封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于洛阳。

赵将司马邛为殷王,都于朝歌。

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于六县。

怀王的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于江陵。

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于邾。

前齐王田建之孙田安为济北王。

迁魏王豹为西魏王,都于平阳。

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燕将臧荼为燕王,都于蓟(今天的北京)

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

齐将田都为齐王,都于临淄,(淄博烧烤城)

迁赵王歇为代王。

赵相张耳为常山王。

汉王刘邦怀恨项羽违背“先入定关中的为王”的前约,想发动进攻,萧何等人都出来劝阻,就停止了。这里面有一些细节很好玩,项羽对刘邦这时说不上有多大的仇恨,但是项羽从内心里看不起刘邦,一是刘邦这个人世故圆滑,和项羽那种直男不是一类人;二是刘邦是小地主出身,在项羽这种看重出身血缘的旧奴隶主眼里,就是个暴发户,而且刘邦不懂贵族交往的那套礼节,气质上就区别于项羽集团的那群人;三是刘邦一开始跟着项羽出征打仗过,军事水平相当一般,项羽也根本不把刘邦当成自己的对手。刘邦就差不多和燕王这类人一样被项羽迁到远地作番王,眼不见心不烦。

在封刘邦的过程中,就随便找了一些没有人要的地盘给刘邦,一开始只有巴蜀,后来因为刘邦托关系送了礼,项羽才又将没有人要的汉中也给了刘邦。

夏四月,也就是公元前205年,各路诸侯告别于项羽,分别到自己的封国去。项羽又干了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刘邦的武装。强行将刘邦的10万军队给遣散了,再从自己的项家军里分拨三万楚卒给汉王,等于把汉王刘邦给架空了。

当然刘邦还是有一些粉丝的,老家的还有各诸侯国仰慕的而愿追随于他的去汉中也达数万人。

张良辞别汉王回到韩国去,汉王亲送张良到褒中,张良在告别时建议汉王烧毁栈道,一是防止其他诸侯进窥汉中,二是向项羽表示汉王无再出汉中东进之意。

汉王刘邦去封国这一路上,事件不断,一来项羽给他的那些所属将士本来就看不起刘邦,一路走一路齐声歌唱,表达归东部故刘邦也不喜欢这些骄兵悍将,故意就放任这些人逃回去。慢慢地有一些跟着刘邦很久的人也跟着开始跑,一开始刘邦不以为意,直到有人对他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就开始有些怕了。

过两天,萧何回了,刘邦赶忙找来问情况,原来,萧何不是跑了,而是去追一个叫韩信治粟都尉了。

萧何把管粮食的韩信追赶转来,就向汉王推荐

萧何说:“如果您真想取得天下,非用这个人不可,韩信不用,损失很大。萧何的话很明确,如果不用这个人,就要杀了他。

这就是萧何的厉害之处,他和李斯不一样,李斯害怕别人抢了自己的权力和富贵,处处想着要把厉害的人给干掉,而历史上那些真正厉害的名臣则正好相反,他对自己不能发现天下的大才而感到羞愧,萧何就是这样的人。

在萧何的强烈建议下,汉王刘邦大建拜将台,并且斋戒登台,拜韩信为大将军。这种仪式感非常重要,吸引人才并给予待遇是针对普通人的,对于韩信这样的千古名将,则需要在待遇之外给予礼遇,士才能有为知已者死的感觉。

礼遇在现代心理上叫峰终效应,就是让一个人完全超出自己心理预期的待遇,就好像你逛了几个小时的宜家,又累又渴的时候,突然在出口处有人告诉宜家一杯冰淇淋只要一元。你会觉得这好爽啊。

刘邦向韩信请教取得天下的计策。

被礼遇推到峰值的韩信当然也是有真东西的,于是他答道:“项羽背弃原约而改封大王于南郑,这是把大王当作罪人,这是流放。大王所属将士都是山东的人,他们现在日夜希望打回老家去,如能及时用其锐气,定可以取得胜利。要是等到天下已经安定,人民都各安其所就没有士气可用了。当务之急就是引兵向东。

当然,韩信还全面陈述了项羽为什么可取?底层逻辑是什么?三秦为什么可并,用什么办法?既有战略远景,又有实现计划。

刘邦一听放心了,韩信讨论天下形势,全是从士气的角度,这和张良从大势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张良讲兵法,讲的地缘政治,而韩信讲兵法,重点在排兵布阵。

换成一般的领导,韩信这种专业学说,是听不下去的,反而张良的那种决胜千里更有听头,但刘邦不一样,他的学习能力强,韩信讲得专业,他听得专业,听得心里高兴,听不懂没有关系,刘邦会做选择题,只要逻辑是通的,他就能从善如流,完全按照韩信的方案分别进行部署

韩信的逻辑也不复杂,天下的胜败在于激发和利用人们的战意,游侠的战意来自于义气,而士兵的战意就多了,不平的事,不满的心,都是战意。项羽一力降十会,处理事件粗暴简单,不平和不满就多了。

刘邦觉得这个逻辑是通的,至于怎么排兵布阵,战意会高,这种专业的问题,交给韩信好了。

有了韩信,刘邦对自己的队伍进行了调整,派萧何留守汉中收取巴、蜀钱粮,以供应军需,其他人都整军备战北上

五月,汉王领兵从故道县袭击雍县,秦末时设置的雍县在今天的宝鸡境内属凤翔区被项羽封为雍王章邯迎战,由于汉兵来得迅速,双方于陈仓交战历史就出现一个让人觉得难理解的事,名将章邯在兵败项羽之后,好像失去水准,被汉军吊打。

这就是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也是韩信第一次真正指挥战斗,从结果看,韩信的军事水平高出章邯不是一两个层级了,而章邯几乎是被追着打,战事一边倒,韩信就像大人打小孩子一样,几巴掌就扇得没有战意的章邯头错眼花,失去了抵抗力。

汉王及时平定了雍地。东进咸阳,将章邯所拒守的废丘包围起来,又派各将领去扩充地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