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19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阳明病(251条大小承气汤鉴别)

 文文ap25 2024-12-21


虞美人·阳明腑实脉弱

阳明腑实若脉弱,能食白虎错。

烦躁不便心下硬,小承少许次日一升并。

虽不受食未可攻,小便少肠中。

屎定硬须小便利,乃可攻之大承无可替。

图片

1

解读(上)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4年的12月18号,现在是凌晨的1:21,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251条条文,好,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

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那么,今天为什么这么晚了,大家都已经睡着了,我还要讲这节课呢?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失眠啊,是因为我看这条条文的诸多医家的解读啊,都不能令我满意。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不对啊。于是乎呢,我提笔就写下了开篇的这首《虞美人》的词啊。兴致上来了,想把这节课就这么讲了啊,虽然现在可能除了我的徒弟当中,在国外的在听,其他人都已经睡了,进入了梦乡。

但是我相信我讲完这条条文,等大家醒来再听之后,或许能够让大家对这条条文有新的认知。为大家的学习或者是行医生涯带来那么一点点的启发。

好,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解读一下这个条文,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啊。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这么去讲:患者,得病大约有两三天的时间,脉象弱,既没有太阳表证,又没有少阳的柴胡证。病人呢,感到烦躁,胃脘部硬满不舒,到了四五天的时候呢,还能够吃食,能够正常的进食啊。这个时候说明腑气尚未完全闭阻,可以用小承气汤,但只能少少的给予,以微通腑气,使病人得以小安。到了第六天呢,如果这些症状还在,那么可再用小承气汤一升。如果第六七天还不解大便,而且小便还少,这个时候即使病人不能再进食了,腑气已经不通了,也不能冒然使用大承气汤来攻下。如果误用了大承气汤攻下,必然会导致拉肚子。这是因为患者腑气虽然不通,但是小便很少,证明了肠道的津液还没有完全燥结,只会出现大便的前面硬,而后边呢,有可能由于津液没有完全丧失而会出现溏,不一定完全变硬了,冒然攻下就会拉稀。那必须要等到小便通利,小便通利呢,就证明了肠道的津液就燥结。这个时候大便就确定已经是干燥硬结,这个时候可以用攻法,应该用大承气汤来攻下。

好,这条条文呢,有点长,我们现在逐字逐句的剖析一下这条条文。首先,得病二三日,脉弱是个什么意思?很多医家在解读这里的时候啊,就不知道怎么解读,解读不能让人信服啊。那么我通过以经解经的形式啊,为大家这个很明朗的把张仲景的意思展现给大家。为什么得病二三日,脉弱会出现?一开篇就出现这样的这一个描述?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讲的是阳明病,而且这条条文呢,也是在讲阳明病。那么仲景一开篇就说得病二三日,脉弱,那么很显然与我们讲的阳明病的脉象是不一样的。而且,他后面说的很清楚,无太阳、柴胡证。这既没有太阳表证,也没有少阳柴胡证。

而且他还出现了烦躁,心下硬这种阳明病的表现。那么,既然他是阳明病的表现,那么得病二三日,脉弱,那仲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认为,仲景的后面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其实已经表明这是一个阳明病,可是阳明病的脉象一般都不是弱脉,所以呢仲景就把脉弱就首先提出来。那么首先提这个脉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要与186条的这个相比较。

我们186条讲的什么?186条说: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你看这里得病二三日,脉弱。大家都是在讲阳明病,时间也差不多,他说脉弱,说明了什么?后面说无太阳柴胡证,这种烦躁,心下硬,很显然他指的是阳明病,因为得病才两三天,时间又不长,刚好是得阳明病的时候而烦躁、心下硬又是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只不过他不是阳明脉大,是脉弱。那么仲景在这里说的脉弱什么意思啊?是与典型的阳明病,阳明脉大来做比较。是为了表明这条条文的前提条件是阳明病,但是却是一个兼有体虚的阳明病患者。就这个人得了阳明病,但是他不是脉大,是脉弱,是这个意思。是为了说明这个患者体虚,身体虚弱,身体是偏虚弱的,脉弱嘛,他并不是脉大嘛。

所以呀,得病二三日,脉弱,完全是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做对比的。而后面说既没有太阳病,又没有少阳病啊,又有烦躁,心下硬,得病才两三天,很显然是阳明病咯。所以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这个前提条件是这个条文的第一部分给我们的。仲景是为了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阳明病,而兼有体虚,身体虚,有点偏虚的这么一个患者。

好,我们接着往下看,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这个呢,是这条条文的第二个部分。什么意思呢?前面不是说得病二三日吗?就已经到了阳明病吗?是吧,只不过是一个有躁烦,心下硬,脉弱的阳明病。那么到了第四五天的时候呢,虽能食,什么意思啊?我们这个能食和不能食,在阳明病里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啊。首先,能食和不能食可以辨寒热。那阳明病的寒热啊,能食的呢,是阳明中热,也叫阳明中风,不能食的是阳明中寒。是吧?

我们看第190条条文: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那么中风就是中热嘛,是吧,我已经早就讲过了,阳明有热就能食,阳明有寒就不能食。这里是能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是阳明有热。首先我们搞清楚了,他是阳明有热啊。

那么,如果是简单的阳明热证,属于阳明气分热证的话,肯定是要用白虎汤来治疗,是吧?可是这里为什么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为什么?那是因为这里说的是阳明腑实证,有烦躁,心下硬,脉弱。而白虎汤呢,是脉洪大啊,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白虎汤证。既然有热,又不是白虎汤证,那就不是阳明气分热咯,那就是阳明腑实咯。
而有热的阳明腑实证以及阳明气分热证,他们又有一个能食和不能食的区别。我们看第215条条文: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什么意思啊?意思就是说,阳明有热本身是能食的,但是如果热结有燥屎,导致腑气不通,反而会引起什么?不能食。因此我们总结能食不能食。如果是分寒热的话,那么不能食是寒;能食是热。那么同样是热,如果是热结成实,腑气不通,那就是反不能食。如果腑气是通的啊,腑气能通,那么燥屎未成,燥结未成,那么就会能食,就会出现能食。
好,那么现在出现了能食呢,虽能食。哎,他能食啊,他能吃东西啊,证明了什么?证明了这个腑气没有完全的拥塞、闭塞。如果完全拥塞、闭塞了,那就不能食了,是吧?所以他说虽能食。虽能食呢,你就不能用白虎汤去治,这个地方。因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形成了阳明腑实证。
只不过他没有直接在前面告诉你不大便。他说心下硬是什么?是热结于胃部,在心下。上结在胃部,但是他不大便,有没有呢?是有的。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啊?我们接着往下看,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这个看不出来他有没有不大便。但是接下来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那后面的,后面说若不大便六七日,什么意思啊?前面说至四五日,后面又六七日,证明又过了两天不大便。那么就证明了什么?我们反推就证明了前面省略了不大便这个临床表现。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的后面应该有不大便。他只是说不大便,并没有说燥结。他没有燥结,阳明没有燥结成实,腑气没有拥塞,那么他还是可以能食的,所以到至四五日,虽能食,即使你能够吃啊也不能用白虎汤啊。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形成了阳明腑实证的轻证。
这个时候,因为他有不大便,有心下硬,有烦躁。这个时候由于他没有完全闭塞,所以就应该什么?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那么为什么用小承气汤啊,不用大承气汤啊,他都已经不大便了?很显然,因为前面有脉弱这两个字。这个患者虽然有阳明腑实证,可是他的脉弱,身体虚啊,你不能够直接用大承气汤,伤及正气。嗯,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呢,也应该用小承气汤,而且还要尝试性用药,还不能用多,因为他的正气没有恢复,脉弱嘛。
所以才有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少量频服给他一点啊,喝一点点啊,微和之,令小安就是给他泄一点热,让他不那么烦躁,就这么个意思啊。至六日,那前面是至四五日嘛。现在又至六日,就又过了一天了,相当于又过了一天,还是烦躁,心下硬,不大便,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又过了一天之后,他的这个脉弱呀,可能已经慢慢的恢复了。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气呀,它慢慢会有恢复之机。
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我们四五日的时候用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效果不理想。第二天还是这样,至六日嘛,就相当于是用了小承气汤之后的第二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与小承气汤一升。这个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的承气汤是指小承去汤,是指前面已经用过的小承气汤,用一升。用一升呢,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什么?好了,这个病好了。一种可能呢,是还没有好。还没有好,说明他的正气还在恢复,他的邪气还没有被驱逐出去。
这个时候我们就到了这个条文的第三部分啊。第三部分是若不大便六七日,也就是说这个不大便六七日应该是至六七日不大便,就是说因为前面是四五日至六日,现在又至七,又过了一两天,相当于是与承气汤一升之后还没有好的话,好了就算了,好了就没有后面的内容了。如果还没有好呢,那我们先用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没有效果啊,又过了一天, 我们又与承气汤一升,还是没有效果。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所以若不大便六七日,并不是用了承气汤一升之后又过了六七天不大便,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什么?是若不大便,六七日是与前面的至六日相衔接,就又过一两天还不大便。那么又过一两天还不大便,就证明了什么?前面一直都没有大便。哎,前面都一直都没有大便,所以我们推到前面心下硬后面应该省略了不大便。
好,若不大便六七日,如果到了第六七日还不大便,但是呢,他小便少。如果他小便少的话,虽不受食,这个虽啊,跟上面的虽能食,又来了一个虽不受食啊。前面有个虽能食。虽不受食,即使不能吃东西,也不能攻它。我们不是讲了吗?不能吃东西,他本来是阳明腑实证,有热的,那么,不能吃东西就证明他有燥屎,是不是?
我们215条不是讲了吗?阳明病,谵语,潮热,反不能食,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是不是?
所以现在虽不受食,也不能攻,针对的就是第215条条文啊,反不能食,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那么宜大承气汤下之嘛,是吧,所以虽不受食,即使不能受食,阳明腑气已经不通了,也不能攻。为什么?因为他小便少。小便少那么这个津液在哪里呀?津液如果不在膀胱,它就会在哪里呀?它要在肠道咯。既然在肠道,肠道的津液多,就算你阳明腑实已成,也只是前面那一部分成实,就是但初头硬,后必溏,后面它就没有硬。为什么?因为津液不在膀胱,小便是少的,津液不在膀胱,那么就在肠道咯。所以即使你有了不受食,阳明腑气不通,也只是前面那个地方不通,后面的仍然没有变硬,后面的肯定后必溏。这个后必溏的意思是后面没有变硬,还有津液,有水分的意思啊。并不是说你攻了之后便溏,不这个意思啊。他是说的大便前面是硬的,后面还没有完全成硬啊,是这个意思啊,所以它未定成硬,还不一定呢,还没有能不能确定都变成硬的了,所以你这个时候用大承气汤攻它的话,那肯定会拉稀,又会损伤正气,所以又回到了前面的什么?得病二三日,脉弱,因为他体虚嘛,正气虚弱嘛,还没有恢复过来嘛。
那么等他恢复过来,脉象渐渐由弱转强,由弱脉变成强脉,或者大脉,或者是这个时候津液就会充足了,这个时候呢,小便利,须小便利,我们必须等到小便利。什么意思啊?就是水分,这个膀胱的水分已经充足了,那么,肠道的水分就不足了,就被燥化了。肠道的水分被燥化,那大便肯定就变硬了,屎定硬,就大便都硬了,不会有的硬,有的没硬。这个时候什么?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这个时候才是正儿八经的阳明腑实证的大承气汤证。
所以这里提到了小便的少和小便的利,小便少津液没有恢复,或者津液没有输到这个膀胱,肠道仍有津液。因此,就算他腑气未通,不能受食,也只是前面硬,后面还没有完全硬,这个时候不能攻啊,必须要等到他的小便利,我们才能推断肠道的水分已经被燥化,屎定硬,这个时候才能用大承气汤。
所以,这个条文里面呢,提到了能食和不能食。嗯,能食和不能食呢,来说明来推断这个阳明腑实这个腑气通与不通。腑气通就能食,腑气不通就不能食。但是在腑气不通的情况之下,如果小便少,那么仍然不能够用大承气汤。须小便利,所有的大便都硬了,才能用大承气汤。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根据不能食或者不受食这三个字就立刻用大承气汤。不是这样的啊。所以第215条啊,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这里呢,应该加一条须小便利。
因此啊,我们第251条的条文的内容,也补充了215条里面没有说全的,或者说是省文的部分,即使他不能食。也要等到小便利才能攻,小便少就不能攻,就这个意思。
好,这条条文如果完全理解的话,那么我们把阳明病的大小承气汤基本上就可以掌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体虚的这一个阳明腑实证呢,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看到仲景是如何应对啊。这种阳明脉弱的啊,就是阳明病脉弱的这种情况,我们回到开篇词《虞美人》,看看我们写的内容,是不是非常的吻合张仲景的本意?

2

解读(下)

虞美人,阳明腑实若脉弱,能食白虎错。也就是说,他是阳明腑实证,如果出现了脉弱,就算他能够食,能够吃东西,你证明了他是阳明有热,阳明中风嘛,也不能用白虎汤,白虎错嘛。为什么?因为他是阳明腑实证嘛,它有烦躁,心下硬嘛,不能用白虎汤。要用什么?要用小承气汤。所以紧接着是:烦躁不便心下硬,小承少许次日一升并。就是说他有烦躁,有不大便,有心下硬这些阳明腑实特征,这个时候呢,可以少于小承气汤。如果没有达不到效果,第二天就可以用一升小承气汤一起上。所以,小承少许次日一升并,并就是一起啊。
那么,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还不大便,而且还不能受食了,阳明腑实已成,腑气不通。那么紧接着:虽不受食未可攻,即使他不能吃东西,腑气不通了,也不能攻。为什么?小便少肠中。因为小便少,津液还在肠子当中,那么大便就没有完全变硬,因此就不能攻。最后两句:屎定硬须小便利,乃可攻之大承无可替。就是你想要这个大便完全变硬,必须要等到小便通利。小便少的话,那就不行。小便通利,大便肯定就硬了。这个时候呢,乃可攻之,用大承气汤无可替。就小承气汤就替不了,那就只能用大承气汤攻下。
那么《虞美人》总共八句,两两押韵,非常好。比如说阳明腑实若脉弱,弱;能食白虎错,错。烦躁不便心下硬,小承少许次日一升并。硬、并。虽不受食未可攻,小便少肠中,攻和中。屎定硬须小便利,利;乃可攻之大承无可替。替。哎呀,写的真好。而且也完全的诠释了第251条仲景的本意。
好,我们看看其他医家都对这条条文的解读啊。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说:《针经》曰:脉软者,病将下,弱为阴脉,当责邪在里。得病二三日,脉弱。是日数虽浅,而邪气已入里也。他的这个意思啊,就是脉弱就是里证,是这个意思,这个太牵强了吧。脉弱就是里证吗?脉浮弱有没有可能是桂枝汤证呢?那它不是表证吗?是不是?是里证的啊?你说沉脉主里证,浮脉主表证。这个可以说的过去,你说弱脉主里证,恐怕太牵强了吧?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他说:此言得病二三日,胃中躁烦实,而终少阳阳明之意也。得病二三日者,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脉弱者,阳明邪气内虚也,无太阳柴胡证者,言病属少阳阳明而无太阳表邪内入之柴胡证也。烦躁者,即胃中躁烦实之谓也。心下硬者,三焦中土之气不和也。至四五日,虽能食者,《少阳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此为三阴不受邪。他这个能食不能食,关你三阴受不受邪有什么关系啊?仲景在这里说能食不能食,是为了这个说明这个腑气通与不通,别人已经确定是阳明病了,还关你三阴受不受邪。
今四五日乃去阳入阴之期,故虽能食而三阴不受邪,然中土不和,当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者,安其烦也。至六日,复与承气汤一升,以行其燥便。若仍不大便,而至六七日小便少者。乃三焦之气不和,故虽不能食,而津液当还于胃中,但初头虽硬,其后必溏。夫所谓初头硬者,乃未定成硬也。后必溏者,攻之必溏也,必使其小便自利,则津液下行而使定硬,乃可攻以大承气汤也。
这个张志聪啊,完全没有搞清楚,仲景说他能食不能食,是为了说明阳明腑气通不通。腑气不通,胃中有燥屎,就不能食。如果腑气是通的,就能吃啊,因为胃中有火是能食的啊,胃中有寒才不能食,那反不能食,是因为有燥屎。这个第215条说的清清楚楚,那个张志聪没搞清楚啊。
喻嘉言《尚论篇》,他说:无太阳少阳之证,则烦躁,心下硬属正阳阳明之可下无疑矣。乃其人脉弱,虽是能食,意指可少用小承气微和胃气,和之而当,必觉小安。以隔日再以小承气稍稍多进,总因脉弱,故而迟缓也。这六七日竟不大便……明白了吧?他怎么说的是六七日竟不大便?他根本就没搞清楚。别人本来就没有大便,他搞个竟不大便,所以说刚才张志聪至少知道别人一直都没有大便,是吧?你这倒好,你说你六七日竟不大便,还很意外一样。别人本来阳明腑实一直都不大便。张志聪说这是少阳阳明,少阳阳明病。喻嘉言说这是正阳阳明啊。那两个人太在意他是从少阳而来还是从正阳而来了。这重要吗?两个人因为这个玩意儿争得不亦乐乎。
正阳阳明是本身从阳明而来,一个脉弱的患者可以从阳明而来吗?如果说没有经过其他的什么下法,汗法、吐法,那些误治法的话,你把一个阳明气分热证的白虎汤证变成一个阳明腑实证,你把他脉变成个弱脉了,难道?所以呀,单凭脉弱这两个字,这个绝对不是正阳阳明啊。嗯,这个喻嘉言既然说他是正阳阳明,那是不可能的啊。他不可能是从阳明而到阳明,脉这么弱,怎么可能?
我们《伤寒论》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以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那么根据这个说法呢,这个是少阳阳明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胃中躁烦实,大便难嘛,是不是?所以说,这怎么可能是正阳阳明呢?他胃中躁烦实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了。
这条条文不可能是正阳阳明啊。正阳阳明是本身从阳明而来,比如说阳明气分证变成了阳明腑实证,但是他脉弱,一个白虎汤证变成一个承气汤证,脉是不可能弱的啊。所以他少阳阳明的胃中躁烦实啊,他都具备,从少阳阳明而来是可能的。
好,我们看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他说:伤寒能食者,为胃热而不实,不能食者为胃热而实。而胃实之证,小便数者可攻,小便少者则不可攻。这个说的都是对的,没问题啊。但是接着往下说的就错误百出啊,他说:得病二三日,脉不浮而弱,而又无太阳柴胡之证,知其病独在阳明之表也。这就是错,其错一也。他居然说,脉弱是这个病在阳明表证啊,怎么可能呢?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不解,则里证复具。故虽能食,亦必以小承气微和胃气。至六日,热渐成实,当更与大承气一升,你看他把这里这个更与承气汤一升说成是大承气,说明他错的更离谱。以尽其病也。若不大便六七日,于法当下,而小便少者,则水谷不分,则其初硬后溏,然虽不能食,亦不可便于攻法。须使其小便利,屎硬,然后以大承气汤与之。这个小便的问题,他说的没问题啊。但是他说与承气汤一升。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说它是大承气汤,那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啊,别人刚刚以小承气汤试探了一下,到第二天就用一升大承气汤,那不把人搞死?更加伤及阳气,耗气血,别人脉弱,怎么可能这个与承气汤一升是大承气汤呢,大错特错啊。
柯琴《伤寒来苏集》,他说:得病二三日,尚在三阳之界,其脉弱,恐为无阳之证,无太阳桂枝证,无少阳柴胡证,则病不在表,而烦躁心下硬是阳邪入阴,病在阳明之里矣。辨阳明之虚实,在能食不能食。阳明的虚实在能食不能食吗?阳明的寒热在能食不能食,能食为热,不能食为寒。不是虚实,是寒热啊。即便你说的是阳明腑实的能食,阳明腑实证的能食和不能食,那它们也不是辨虚实啊,是阳明燥结与否啊,腑气通与不通啊。所以啊,柯琴在这里说的不对。
他接着说:若病至四五日尚能食,则胃中无寒,而便硬可知。胃中无寒,还要你等到四五日能食来证明他胃中无寒吗?别人刚开始说的很清楚了啊,烦躁心下硬本身就已经是个阳明腑实证的轻证了,你还用他能食不能食,证明他胃中无寒。哎呀,柯琴本来是一伤寒大家,他在这个地方错的这么离谱,实在令我想不通。
他接着说:犹太阴脉弱,当行大黄、芍药者减之之意,至六日复于小承气一升,至七日仍不大便,胃家实也。欲知大便之燥硬,既审其能食不能食,又当问其小便之利不利,而能食必大便硬,后不能食,是有燥屎,小便少者,恐津液还入胃中。故虽不能食,初头硬后必溏,小便利者,胃必实,屎定硬乃可攻之。所以然者,脉弱是太阳中风,食是阳明中风。哼哼,非七日后不敢下者,以此为风也。须过期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并乱,正此谓也。
还有柯琴搞错了一个问题,他把太阳中风和阳明中风混为一谈。太阳中风是桂枝汤证,阳明中风是指阳明中热,是白虎汤证,是阳明气分热证,根本就不是风不风的东西啊,所以他把这个地方理解错了啊。阳明中风是阳明中热。阳明表证中风,别人仍然是桂枝汤,阳明表证就是外邪表证,阳明的外邪表证,还不是桂枝汤。阳明外邪这个风寒实证,还不是麻黄汤。跟你这个阳明中风的风,有个什么关系啊,这里的阳明中风是指阳明中热,胃中有热。怎么可能与太阳中的风是一个意思呢?
《医宗金鉴》吴谦等人,他说:得病二三日,无太阳、少阳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不大便,若脉大,属正阳阳明。你看看,是不是?他的脉是弱的,怎么可能正阳阳明呢?所以他总算是说对了一句话啊,若脉大属正阳阳明,胃实之证也,下之无疑。今脉弱,虽胃和能食,不可轻下,只可以小承气汤少少与而微和之,令其小安。次日仍不大便,继与小承气汤促之。若六七日不大便,还小便少者,即不能食亦属胃中尚未干燥,屎未定硬,如大攻之,初见硬复必溏也。须待小便利,知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基本上吴谦这一段说的问题不大啊,没什么太大问题啊。嗯,而且他也否定了这是正阳阳明,正合我意啊。这不属于正阳阳明啊,因为他脉弱,脉洪大才有可能啊。这也不是太阳阳明脾约证,因为太阳阳明脾约证是麻子仁丸证啊。所以既然他不是正阳阳明,也不是太阳阳明,那么他就是少阳阳明了,是吧。这种可能性最大。
我们看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他为了解释这个脉弱呀,大费周章啊。我们看他怎么说的啊,他说:非关转属,其病为阳明自得之病,得病二日算起至三日,始满二日,则阳明主气之期。阳明为气血之主,邪伤则不能自振,故脉弱。这是……,说实话,是请恕我张某不敢苟同啊,他的脉弱是因为邪伤不能自振吗?是这个意思吗?仲景是这个意思吗?如果邪气把一个人伤成脉弱了,你觉得他容易得阳明腑实证吗,嗯?他不会得太阴病吗?不会入阴吗?他还在阳明吗?啊?
你接着说啊,你说自得之病不关转属,故无太阳柴胡证,胃热上乘于心则烦,烦极而卧不安则躁。烦极而卧不安,阳明的热已经热到烦极而卧不安了,还会你出现邪伤则不能自振之脉弱吗?这不自相矛盾吗?陈修园。
仲景这里的脉弱并不是真的很弱,而是相比较186条阳明脉大而言,没有那么大,偏虚而已,是这个意思。啊。怎么可能邪伤不能自振不脉弱?你以为真是弱脉呀?它只是一个比较而已啊,兼有一点体虚而已。阳明腑实证兼有体虚,脉不一定特别弱,特别弱的脉象还能形成这么严重的阳明腑实证,那是怎么可能呢?
我们再看看刘渡舟,他怎么说的啊?他说:得病二三日,这里的“病”泛指疾病,确切的说是外感疾病,脉弱是对脉紧而言,紧变缓相对的叫脉弱,嘿嘿!你信不信?他说的能让你信服吗?反正我是不信服的啊。我姓张。我张某人实在是不敢苟同。
这里的脉弱跟紧和缓有一毛钱关系呀?有啥关系呀?这里别人讲的是阳明病哦,阳明病。他说脉弱我已经说过了,他是针对于186条条文所说的阳明脉大,而这里的脉弱是相对阳明脉大而言,怎么可能会相对一个太阳的紧和缓,脉紧变成脉缓呢。所以这个太牵强了啊!我们刘渡舟老师说,这个脉弱是对脉紧而言,这不知道他对的是哪条条文啊。他说:从太阳病上篇“脉微弱,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可以看出脉微弱时由紧变弱,反映了寒邪化热入里。别人太阳病里的脉微弱,你和我们阳明病里的脉弱,有什么比的呢?阳明病和阳明病的脉比,太阳病的脉和太阳病的脉比嘛。别人太阳病里的脉微弱,此无阳也,不可发汗,那里的脉微弱,此无阳也,我已经讲的清清楚楚了啊,在太阳病里讲的清清楚楚了啊,跟我们这里的脉弱一点关系没有啊,刘老师。
大家可以去看我讲的第27条条文啊。这个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是一个插入语、倒装句,无阳是无表证的意思。脉微弱是跟太阳病里的脉比,哎,又不是我们这里251条的脉弱,那跟它有什么好比的?251条比的是阳明脉大啊。27条是太阳病啊,跟这里没有比较啊,没有对比关系。
好,那么这条条文呢,我讲的已经够多了啊,现在已经到了凌晨的2:34分,234啊。我得要睡觉了啊。明天早上还有很多病人要看诊,好,那么关于这节课呢,我就讲到这里,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觉得我的劳动值得尊重的话啊。请大家将喜马拉雅的张胜兵品伤寒点击订阅并关注公众号“张胜兵中医”这五个字啊,张世兵中医啊。并将我讲的《伤寒论》啊,麻烦各位转发给其他的爱好者或者家人朋友们。
为传播传承中医药奉献那么一点点力量!好不好!哎呀,搞的我像个主播一样,求关注啊,三更半夜的啊。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各位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