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轻松掌握《实践论》精华!

 人老颠东 2024-12-22

Image

全文约3000

正文

今天我们对《实践论》进行一个总结,并给出思维导图(文末)

整个实践论讲了如下几个问题:

问: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答:实践决定认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先于精神,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诸位读者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我想都避免不了和人打交道,所以我们就以人际交往为例子。

当我们要想去了解一个人,我们通过和他谈话、通过别人的转述、通过这个人做的事等不同实践途径而得到的认识,经常就会有不同的地方,而我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方面,来对这个人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而如果你不想让人了解的那么全面,或者想让人形成特定的印象呢?那就要控制对外交流的渠道,一些公众人物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进行人设营造,他们往往精心设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达到对社会群众进行特定方面展示的目的,而如果我们的社会实践只接触到这些他们想暴露的方面,我们就有可能只能建立起他希望的我们对他的印象。

问:实践怎么到认识?

答: 经过实践,得到尽可能多的初步的,表面的感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得到理性认识。外部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器官而产生感性认识,感性认识通常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应当发展到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够从本质上反映事物。

还是以人际交往为例,如果我们想正确认识一个人,我们就要扩宽我们的认识途径,不仅要从这个人的亲戚/领导/同事/下属/朋友/敌人口中去了解,也要从这个人讲的话,做的事当中去了解。

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我们首先能获得一些表面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辩证分析得出理性认识,把不同途径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起来,就有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人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就说特朗普这个人把,在这次疫情期间,他一再强调他很好的控制了新冠肺炎,他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病毒有一天会奇迹般消失,我们要是仅仅从他说的话当中,我们可能就会认为,特朗普是一个优秀的执政者,但事实上,美国新冠肺炎发生了大爆发,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十万,比我们的确诊人数还多,这样的事实让我们打翻了这种印象;

再比如他说美国医疗物资充足,能够自给自足,结果纽约州州长却说,他们需要从中国订购很多医疗物资;

他发布声明要给美国按下暂停键,但是不到一周又要求强迫复工;

他曾经称赞我们很好的应对了新冠疫情,认可我们的努力和透明,结果美国国内疫情爆发后,他又声称我们没有及时向美方通报,还污名化病毒;

此外,还有一些更雷人的言论,比如注射消毒剂能够治疗新冠肺炎。

这些丰富的,相互矛盾的感性认识,就会在我们脑中相互作用,形成关于特朗普不大行,反复无常,甚至近乎弱智的印象。

但这是很感性的认识,如果我们进一步用矛盾的观点去思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思想上,语言上的矛盾,往往是他现实所面临矛盾的反映。

比如资本对利益的需求和人民安全是矛盾的,他意识到了这种矛盾,反映在他的言论中,就是一会儿暂停美国,一会儿要求复工,这说明他并不弱智,相反,是有策略的在讲这些话,他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据需要,毫无心理负担的调整自己的言论,一会挺矛盾的这方,一会挺矛盾的那方,以避免矛盾的彻底激化,当然,这也未必是多么高明的手段。

这种理性认识就透彻了吗?也只是一方面的,如果想要思考的更深,我们还要去考察美国的社会现状,美国的文化,美国的历史,特朗普的个人成长史等等。

问:认识怎么回到实践以及如何检验认识?

答: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回到实践中的一般过程:根据改造世界的目标形成对应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接着付诸实际,根据改造的结果,来验证认识是否正确,是全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甚至全部错误。通常中间一者是常态,那就要根据这个新的结果,修正原来的认识,重新付诸实际,以期逐渐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还是以人际交往为例,当着我们有了对于这个人的理性认识之后,我们就有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预测这个人的行为,再根据交往的目标,如果是上司,也许是升职加薪,如果是异性,也许是想发展成伴侣,投其所好,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很顺利,原因在于我们的认识跟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偏差,拍马屁有可能拍到马腿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我们的认知。

以上三点,概括起来,形成一个公示:

实践——认识——实践——新的认识…….. 这一循环过程无穷的向前发展

Image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六种错误:

经验主义。凡事都按照既往实践所获得的经验看待问题,意识不到情况已经和以前不一样。在认识人这方面上,就比如曾经碰到三个长得好看的女孩子都心地善良,于是得出人美心善的经验,对遇到的第四个美女也就简单机械地认为这个人一定也很善良。

教条主义。照搬照用书本上讲的人际交往理论去和领导相处,而不顾这本书讲的其实是恋爱方面的人际交往理论,而你需要是职场方面的人际交往理论。

“左”倾机会主义。认识超前于客观实际,喜欢幻想。总觉着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看,对于人性的变化,持过分乐观的态度。生活中的典型,就是轻信别人,别人说他能改正缺点,他就一定能改正。这种问题,恋爱关系中常见。

右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前进。总觉着本性一定难移,对人性的变化,持过分悲观的态度,觉着人不可能做出改变。生活中的典型,就是对很久未见的人,还持有以往的态度,似乎这个人小时候怎么样,现在也一定怎么样。

感性认识的错误。感性认识是外界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器官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那么有没有可能这种表面的,现象的认识,本身就夹杂着错误呢?很有可能的,现在不是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管照片叫照骗嘛。

理性认识的错误。有两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理性认识的错误。一者可能是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及至感性认识中有错误;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辩证分析发生错误。

其他一些关键启示:

1.思维定式。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可能脱离其社会地位的影响。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手里如果握着锤子,看什么都会觉得像钉子,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看什么都会带有一定的色彩。或者原文所说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2.实践决定认识,是第一位的,但是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体现在认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能比实践走的更远,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具备物质条件时,我们有可能就着一点萌芽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理论。比如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16年就预言了引力波,但我们直到2015年才实实在在的观测到。主席也曾在七大上对什么样的人才算领导做过一个结论: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3.读书的重要性。实践是所有知识的直接源泉。但是我们不能够事事都亲身实践,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而读书能够使我们获得丰富的间接经验,当着我们自己在实践中遇到了相应的情况,这些间接经验就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摸索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

4.人和人之间的才能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实践,而非先天条件。正如原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实践论》逐段解读:

精读实践论(一):实践与认识

精读实践论(二):什么叫深刻地看问题?

精读实践论(三):为什么有些人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

精读实践论(四):拒绝空想,拒绝庸俗

精读实践论(五):重要的不是想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精读实践论(六):没有谁能永远掌握真理

全文思维导图: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