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选案例解析 人类大量行为是通过模仿观察学习习得,无法用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理论来解释,如学习驾驶技术,既不是条件反射过程,又不是在尝试正确和错误的过程中,受到强化的结果,而是告诉学员基本的驾驶原理,介绍和演示各种操作过程,让他们在一定的帮助下,试着驾驶车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是在观察别人行为,然后模仿学习(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被模仿者称示范者(模特),模特有广泛的内容,如书、指示语、电影、漫画、手机和电脑等,真实的、象征性的客体和情境等,都可以起到模特的作用。 如果父母的情绪波动很大,应激时采取退缩,表现出来身心不适症状,孩子可能学会类似的应激方式,如果父母遇事不慌,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得举止适当有度。模仿学习的效应有示范效应,涉及到新反应的获得,如观察父母系鞋带后,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系鞋带,就是说示范效应发生了,抑制和去抑制效应,不涉及新反应的获得,会压抑个体曾经学会的行为,使个体曾经学会的行为,重新表现出来,该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观察者看见了,示范者因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或奖励。 攻击行为在许多场合都是不被允许的,会受到不同的惩罚,看到影视攻击行为的孩子,可能表现出同样的攻击行为,这些攻击行为并不必然是新的行为反应,因为孩子以前就知道攻击别人,如打骂伙伴,孩子的攻击行为表现,是因为受到影视等攻击行为的影响,在影视中攻击行为获得了奖励,代偿性强化和替代强化,可以解释抑制~去抑制效应。如果示范者因某种行为受到惩罚,观察者可能因此会压抑,自己身上的同类行为表现,如吸烟者由于看到别人,吸烟危害了健康而戒烟,戒烟者并没有学会新行为,只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诱发效应又称反应促进效应,观察者在观察了示范者的行为后,可能表现出与示范者不同,但有联系的行为,如学生看到别人在市场卖衣服挣钱,自己就可能去摆个摊,拍卖自己和同学的旧书等,该学生可能此前卖过东西,这种行为不是新行为,只是由于示范者的影响,以一种不同于示范者行为的行为表现出来,两种行为目的是一致的。模仿不管是自身强化,还是学习强化,学习可以不依赖强化而进行,不管是自身强化,还是看见他人被强化。 每天学点心理学2897:行为治疗模仿学习 让三组儿童观看,成年人攻击塑料人的影视,第一组为奖励组,他们观看的影视作品中,成年人的攻击行为受到表扬,第二组为惩罚租,影视结尾成年人的攻击行为,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第三组是无强化组(控制组),该组儿童只看到示范者的攻击行为标准表现,影视观看就结束了,孩子被带到实验室,实验室中的情境,与他们观看的影视情境相同,让孩子在实验室 玩耍十分钟,研究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发现观看攻击行为,没有得到强化的第三组儿童,也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与攻击行为受到奖赏的第一组儿童,表现的攻击行为的水平不相上下,说明不论他人,还是自身受到强化,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学习仍然会发生。 模仿学习将行为的获得,与获得的行为表现加以区别,认为观察者可以学会示范者的行为,但不必表现出来,如学习者可以通过意象和言语编程,获得和储存内部反应。行为治疗中,治疗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是患者的行为改变,使他更能适应生活,即便患者从道理上明白,应该如何做,但如果没有在可观察的行为中,表现出这种变化,就不能说达到了治疗目的。主动模仿学习是观察者不仅观看示范者的表演,而且参与到表演中,与示范者共同或在示范者指导下进行练习,如舞蹈班一边听老师指导,一边练习,被动模仿学习是仅观看示范者的表演,观察者并不直接参加活动,如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在台下观看。 主动模仿学习效果较被动模仿学习效果好,因为心理障碍者常是退缩的,缺乏社交能力,不能表现出适当的行为举止,较正常人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对恐蛇症的治疗时,首先测量患者害怕蛇的程度,量出患者敢于接近无毒蛇王的距离,根据患者的恐惧程度,根据匹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组,使各组患者的平均怕蛇程度相等。第一组使用被动模仿学习,第二组采用主动模仿学习,第三组采用想象系统脱敏,第四组是控制组不做任何治疗。结果显示,三个治疗组患者,对蛇恐怖情境明显显得到改善,主动组患者改善最为突出,差不多所有患者,都克服了对蛇的恐惧,控制组治疗前后,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余年。 |
|
来自: 新用户7412206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