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一个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的主题就是“愚笨”,而且围绕着多只驴子之间的彼此对话反应出不同程度的聪明才智。
其实“愚笨”与“聪明”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愚笨也不代表一定没有智慧,也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变聪明,要知道,理解了愚笨背后的逻辑才能获得智慧。
那这则关于“驴子”的故事是如何反映出不够聪明的地方又该如何去改变呢?
偷懒。
有一位老板养了一只驴子,平常主要是驴子拉车做事,拥有一身力气的同时也不再偷懒,因为老板给吃的太多,这只驴子可以说是肥美得很。
有一天,老板少给了驴子一些干草,这只驴子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便给老板下了一个“死拌”,不在动弹,也拒绝拉车。
但是列车没法让步,只得找来另一头来驱使,一旁的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幕,于心不忍,就问道:“老兄,你知道干草在哪里吗?”
这头驴子开口说道:“你问我干草在哪里,我怎么知道?”于是那个人就跑去问另外一头。
这另外一头驴子说道:“我可不能告诉你啊,因为我要蒙着嘴巴才能让别人知道。”
于是这两头驴子之间渐渐引起了一场打斗,随后发生了一场争吵,两头斗了个不可开交之后,都决定决出一个输赢,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就是两头驴子都被打死了。
那么两头驴子打斗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一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愿意给另一头说出干草的位置,而另一头为了知道干草的位置,费尽心思也不愿意开口,于是这两头驴子就你争我斗,结果都是死掉了。
这个故事讽刺的不仅仅是驴子智商低,其实还有许多的种种,就像是在工作上,有人忘做了某一项工作,却为了掩盖过失,最后造成了更大的失误,不仅害了自己,也害及身边的人。
当然“偷懒”的这种情况存在于各个行业,有人为了偷懒,平时工作没有积累好经验,当临时需要用的时候又没有办法用出来,所以只能临时抱佛脚,最终效率和质量都下来。
显摆。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养着许多种牲畜的中山国的大官,人们都很敬重他,觉得他做出的每件事情都蛮好,无可挑剔。
有一天下起了大雪,为了确保这些牲畜能好好吃好,有人看到了他给牲畜喂食的时候,说道:“大人啊,这雪下那么大,还费这么大劲儿给牲畜撒食儿,真是多此一举嘛。”
于是这个官员面无表情地说道:“那你还不知道我的雪下得多?”
什么叫做“雪下得多”呢?
就是指这个官员喜欢显摆,他为了给牲畜撒食的时候就会扛着一大堆大粟回去,然后将这些大粟都撒在屋子的前面,说这是我的雪。
虽说“雪下得多”说的是这个大官众政清明,但是其实也在反映出这位大官本身的性格缺陷。
当有路过的人听到这件事情后,就笑着对这个官员说道:“这与我何干啊,又不是我家的牲畜”。
这话一出,这个官员有些生气,对那个人说道:“我就是要给他们下雪,他们若是不吃,我就让他们饿死了。”
当这位路人听到后反问道:“难道让他们自己去找吃的不就好了吗?”
显然,旁边的人听到路人的话,有些讽刺意味,这位路过的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于是将这个事情告诉给他的妻子。
妻子听到他的叙述之后,说道:“你竟然不知道大人的话的意思,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天上掉馅饼,你不去也会有天上掉馅饼。”
于是这位路过的人顿时大怅然失色,意识到错误的话本身,并不是他的言论,而是他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他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才答错他的题。
实际上,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我们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说错了,而是我们理解错误,这种情况必须得学会有所谦逊,将内心收紧才行。
盲从。
这则故事讲的是一群驴子一起集体上山放牧,其中有一只小驴子,它们见前面的一只老驴子走得非常稳当,于是一只小驴子对另一只小驴子说道:“大哥,你快点啊,你总这样慢悠悠的可是赶不上前面的老大爷了。”
于是小驴子就加快速度跟上前面的老大爷,但是当小驴子走到半路的时候发现天已经黑了下来,本来要去吃草放牧,现在却要回家了。
于是小驴子生气地对老驴子说道:“老馋,你不早说,即使再晚也已经晚了”,老驴子却说:“我又没说什么啊,你不都是跟着我的吗?”
小驴子说道:“不都是像你一样的吗,你难道不知道前面这些领导都走这么快吗”
老驴子听到小驴子的责怪却感到莫名其妙,它并没有催促小驴子的意思,只是因为老驴速度慢,其他小驴子才全部跟随着,以为跟着的就是前面的领导,于是他们快速地走起来,将队伍弄乱了。
所以“盲从”的这件事情在生活中更是常见,而且在社会中也是盲目跟风,在社会中挤破头都想要去做“网红”,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一点,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知识,不要盲从。
“盲从”这种情况不仅会只有在智能上反应出来,同时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