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指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象”概括。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阿伟哥认为中医没有真正的“病理”,只有基于藏象理论基础之上的“拟象”,阿伟哥称之为“病象”。 病理和病象一字之差,意义大有不同。虽然都是从“症”入手进行辨别和分析,但是现代医学追求“病的理是什么”,也就是疾病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如何转归的内部机制和道理;而传统中医探寻“病的象是什么”,也就是当下处于阴阳失衡状态的人体的“拟象”是什么? 中医对于搞明白是什么“病”不十分上心,因此,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命名十分混乱,有以病因命名的,如郁症、虚劳、痹症等等,有以病色命名的,如白喉、黄疸等;有以疾病的形象命名的,如蛇头疔、缠腰火丹等;有以发病的时间命名,如春温、暑温、秋燥、冬温,以及五更泻等;还有以病程长短命名的,如百日咳、久痔、久痢等等,不一而足。 中医真正关心的是“证”,也就是疾病某一时间段的“病象”。证有两个特征:第一是拟象性,第二是时间性。比如在“热病”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就分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证”。 辩证以中医藏象理论为基础,藏象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拟象”,因此,证的“拟象性”很容易理解';至于证的“时间性”是指随着时间变化,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证的“时间性”是指“病象”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中医称为“传变”。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传变”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疾病的分期和阶段,如何传,怎么变,与疾病病理无关,取决于易学象数理论。 现代医学没有“证”的概念。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医生诊断,则是通过对搜集的材料(症)的分析,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病)的主观判断的过程。 西医的最终结果是“病”,只不过这个“病”,是医生主观判断的“病”,不是客观存在的“病”。如果经过证据证明或治疗验证两者一致,说明诊断正确,如果两者不一致,就说明诊断存在着问题。 拿感冒来说,西医看到病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第一印象:感冒了。然后量体温,查体,做血常规,拍胸片等等(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影像检查,也可以看做特殊的“症”),一番操作之后,明确了“感冒”的诊断,就OK了。 对于中医而言,前面的过程基本相同,只不过中医除了辨别症状以外,还需要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最终得到一个诊断结果。 依然拿感冒来说,中医看到病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第一印象同样也是:感冒了。不过接下来就是有中医特色的思维路径了——有没有发热恶寒,流的是清鼻涕还是黄鼻涕,舌苔咋样,脉象如何等等,一番操作之后,会得出疾病的诊断,但同时一定会有一个中医特色独有的“病象”——证,比如:风寒证,风热证等等。 证是一种“病象”,而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疾病引发的“现象”,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易经》是“象”的祖宗,我们看看伏羲是怎么创作出八卦的,就会明白症和证的关系。 ——《易传·系辞传下》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