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于艺】(481)戴震书“论古游心”七言联

 青木森森 2024-12-23
图片
论古姑舒秦以下,
游心独在物之初。

图片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题立鱼岩

戴震

何年矫首错云山,天阙疑从此际攀。

北海有灵谁破浪,南皋无累学投闲。

惊飞鳞鬣交风雨,寥阔天渊纵往还。

不肯清川尚潜处,长留突兀与人间。

解析:


首联“何年矫首错云山,天阙疑从此际攀”,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立鱼岩的高耸入云。仿佛岩石何时能昂首挺胸,穿越层层云山,直达天阙。这里的“矫首”形容岩石的陡峭挺拔,“错云山”则形容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诗人通过想象,将立鱼岩与天阙相连,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颔联“北海有灵谁破浪,南皋无累学投闲”,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北海之神若有灵,定能破浪前行,无所畏惧。而南皋之士,无牵无挂,学习闲适自在。这里的“北海”和“南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既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又要学会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惊飞鳞鬣交风雨,寥阔天渊纵往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立鱼岩的壮美景色。岩石上的鳞鬣在风雨中惊飞,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威力。而在这寥阔的天渊之间,万物自由地纵情往还,无拘无束。这里的“惊飞鳞鬣”和“寥阔天渊”分别形容了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自由。

尾联“不肯清川尚潜处,长留突兀与人间”,诗人以立鱼岩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立鱼岩不愿潜藏在清澈的川流之下,而是选择突兀地挺立在人间。这里的“不肯”和“长留”分别表达了诗人的坚定和执着。

关于此联中的“物之初”,恰读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尔切克教授《万物原理》一书中这段话: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的余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宇宙早期历史的直接途径。我们提到过,在宇宙火球第一次冷却到足以透光的时候,其中的光子形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这一事件发生在大爆炸的38万年之后。和宇宙138亿年的年龄相比,这是非常早的时期,但在这之前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件,我们对它们同样抱有兴趣。

研究这些问题很困难,但是我们确实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例如,应该至少还有两种余辉围绕在我们的四周,它们的起源和宇宙微波背景类似。它们分别由中微子和引力子组成。[插图]

由于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微弱,而引力子的相互作用则更加微弱,因此与光子相比,火球对它们来说“透明”的时间要早得多。因此,中微子和引力子留下的余辉所携带的信息,比宇宙微波背景所携带的信息要古老得多。特别是引力子,它能让我们瞥见大爆炸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事件,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基于引力的快照可以向我们展示在极高温以及其他极端条件下发生的事情,这些条件比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能达到的任何条件都要极端得多,甚至很可能整个宇宙中现在都已经不存在这样的条件了。例如,我们可能通过引力子看到宇宙暴胀期间高速移动的物体喷出的引力辐射。

中微子和引力子与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微弱,这既给这些更奇特的余辉带来了独特的魅力,也给观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需要研制新型的高灵敏度天线和望远镜才能看得到它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天线和望远镜与用来捕捉光子的天线和望远镜压根儿不会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个研究领域同样也给未来的创新突破留下了很大空间。

还有一种可能是,宇宙中曾经产生过我们目前尚未知晓的粒子,而这些粒子也留下了其他种类的余辉。总之,宇宙余辉的基本特征就是它们产生于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的粒子,以至于宇宙对它们来说就像透明的一样。

“暗物质”可能就是这样的余辉,我和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具体来说,我怀疑暗物质是轴子的余辉......

我们越靠近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能看清的东西就越少,所以我们无法信誓旦旦地说出“最初”这个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