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生 一个图书馆 为你积累的知识安一个网上的家 【古今中外】 《史记》43个典故:内涵丰富,读后受益匪浅!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本纪记述帝王概况,世家描绘诸侯和重要人物家族事迹,列传讲述各类代表人物生平,表呈现历史大事年表,书阐述制度发展等。《史记》叙事简洁、生动,文学价值极高,“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影响深远,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下是出自《史记》的43个典故。 01.轩辕天子 【释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为轩辕氏,被尊称为天子,后以“轩辕天子”指代黄帝或中华民族的始祖。 02.网开一面 【故事】商汤外出,看到有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并祷告说:“天下四方的鸟啊,都进入我的网里吧。”商汤说:“这样太残忍了。”于是让人撤去三面的网,只留一面,并祷告说:“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往右飞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就进入网中来吧。”诸侯听闻此事,都认为商汤道德高尚。 【释义】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03.囊血射天 【故事】殷纣王荒淫无道,他让人做了一个皮革袋子,盛满血,挂起来用箭射它,表示与天作战。 【释义】常用来形容暴君的昏庸无道。 04.酒肉池林 【故事】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释义】形容生活奢侈,荒淫无度。 05.左支右绌 【故事】战国时,张仪到楚国游说,说秦国强大,如果楚国不与秦国交好,秦国就会攻打楚国,楚国左右为难。 【释义】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06.焚书坑儒 【故事】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同时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释义】比喻摧残文化和迫害文人。 07.指鹿为马 【故事】赵高想要叛乱,担心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试探。他带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然后问左右大臣,有的大臣沉默不语,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 【释义】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08.拔山扛鼎 【故事】项羽力能扛鼎,且在楚汉战争中,他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 【释义】形容力气极大。 09.先发制人 【故事】秦末,陈胜起义后,会稽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对项梁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想让项梁和桓楚为将领起兵反秦。 【释义】先下手取得主动,可以制服对方。 10.破釜沉舟 【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时,为鼓舞士气,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1.鸿门宴 【故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听后大怒,驻兵鸿门,刘邦前来谢罪。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范增想在宴会上杀死刘邦,但刘邦在张良、项伯等人的帮助下逃脱。 【释义】指暗藏杀机、加害客人的宴会。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故事】在鸿门宴上,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趁机杀死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3.沐猴而冠 【故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那人便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项羽看起来像猴子戴上帽子,徒有其表,实际上却没有远见卓识。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4.霸王别姬 【故事】楚汉相争末期,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羽以为楚地尽失,他对着虞姬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和歌起舞,随后自刎而死。项羽率领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突围。 【释义】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或比喻不可抗拒的离别。 15.四面楚歌 【故事】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的谋士张良让汉军晚上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军心大乱。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6.无颜见江东父老 【故事】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觉得自己带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西,如今无一人还,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于是拒绝渡江,自刎而死。 【释义】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没脸见家乡人。 17.一败涂地 【故事】秦末,沛县县令想响应陈胜起义,萧何、曹参建议他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县令就派樊哙去叫刘邦。但县令又后悔了,于是关闭城门,想杀萧何、曹参。刘邦写信射进城中,鼓动百姓起来杀掉县令,大家就开城迎接刘邦。刘邦对大家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意思是说如果领头的人没选好,就会失败得不可收拾。 【释义】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8.约法三章 【故事】刘邦进入咸阳后,为了取得民心,把关中的父老、豪杰召集起来说:“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释义】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19.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故事】刘邦出兵攻打项羽时,韩信表面上派兵修栈道迷惑项羽,实际却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20.运筹帷幄 【故事】刘邦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张良在军帐中谋划军机,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释义】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21.高屋建瓴 【故事】刘邦刚登基不久,有人向他报告说楚王韩信谋反。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借机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大夫田肯对刘邦说:“皇上制服了韩信,皇位稳定。关中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皇上建立霸业的根据地,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非常便利。如果从这里出兵,可以高屋建瓴,势不可挡。” 【释义】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2.卧薪尝胆 【故事】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勾践假意投降,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国后,他卧薪(睡在柴草上)尝胆(尝苦胆的滋味),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耻辱,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吴国。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故事】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离开越国,并写信给文种说:“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后来被勾践赐死。 【释义】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24.一字千金 【故事】吕不韦召集门客编著《吕氏春秋》,书成之后,他将该书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宣称如果有人能增删一个字,就给予千金的赏赐。 【释义】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25.奇货可居 【故事】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见到秦国质子异人,认为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他便在异人身上投资,后来异人果然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因此成为秦国丞相。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 26.图穷匕见 【故事】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荆轲献上地图,当地图慢慢展开到尽头时,藏在里面的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于是抓取匕首刺向秦王。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7.荆轲刺秦 【故事】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军的兼并之势,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带着樊於期首级、燕国督亢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以献图为名接近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成,荆轲被杀。 【释义】表现出一种英勇无畏、以弱敌强的壮烈之举,也常被用来形容为了国家或正义而冒险献身的行为。 28.毛遂自荐 【故事】战国时,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打算到楚国求救,他要挑选二十个门客一同前往。毛遂自我推荐,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在谈判中,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释义】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形容自告奋勇。 29.脱颖而出 【故事】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一直默默无闻。当平原君挑选门客去楚国求救时,毛遂自荐。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立刻就会露出来。您在我门下三年,却没什么名声,可见没什么本事。”毛遂回答:“如果早把我放在口袋里,我早就脱颖而出了,何止是露个锥尖呢!” 【释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30.歃血为盟 【故事】春秋时,诸侯间订立盟约,要杀牲饮血,以表示诚意。例如,在一些诸侯国会盟的场合中,参加者割破牲畜的耳朵,将血涂在嘴唇上,并发誓遵守盟约。 【释义】泛指发誓订盟。 31.完璧归赵 【故事】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想强占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周旋,骗秦王说和氏璧有瑕疵,拿回和氏璧后威胁秦王,如果秦王强要,他将撞碎和氏璧。后来秦王无奈应允蔺相如斋戒五日之后再行交接,蔺相如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2.负荆请罪 【故事】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廉颇。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害怕廉颇,蔺相如解释说,他是为了赵国的利益着想。廉颇听闻后,十分惭愧,于是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释义】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3.纸上谈兵 【故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根据兵书办事,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4.围魏救赵 【故事】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田忌、孙膑率军救赵,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不得不回师自救,赵国之围遂解。 【释义】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5.窃符救赵 【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但又惧怕秦国,命晋鄙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救赵国,设法偷取了魏王的兵符,夺取了晋鄙的兵权,率领魏军大破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释义】泛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计谋获取军事或政治权力以达成救助目的的行为。 36.合纵连横 【故事】战国时期,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张仪则主张连横,即劝说各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自保或扩张。六国在合纵连横的策略间摇摆不定,这一时期外交和军事斗争复杂多变。 【释义】泛指在政治、外交等领域中运用谋略使国家之间达成联合或分化的手段。 37.悬梁刺股 【故事】“悬梁”的是孙敬,他勤奋好学,为了防止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旦瞌睡低头,头发就会被拉痛从而清醒继续读书;“刺股”的是苏秦,他在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38.百步穿杨 【故事】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之外射中杨柳的叶子,而且百发百中。 【释义】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39.纪昌学射 【故事】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先让他练习不眨眼睛,纪昌回家后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注视着梭子,两年后即使锥尖刺到眼眶边,他也不眨眼;然后飞卫又让他练习看东西,把小的东西看成大的东西,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挂在窗户上看,三年后,他看虱子像车轮一样大,于是用箭射虱子,箭贯穿虱子的中心,而牛毛却没有断。 【释义】表达了学习要扎实基本功,循序渐进的道理。 40.一字之师 【故事】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来拜谒。其中有一首《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后,不觉下拜,尊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好句,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41.鸿鹄之志 【故事】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他在田间休息时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同伴都笑话他,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心中怀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后来他领导了大泽乡起义。 【释义】比喻远大的志向。 42.作壁上观 【故事】在巨鹿之战中,诸侯军救援赵国,他们在巨鹿城的外围扎营,但是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诸侯军都只在壁垒上观望。只有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渡河与秦军激战,诸侯军才在楚军胜利之后跟进而一起击败秦军。 【释义】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43.胯下之辱 【故事】韩信年轻时,很贫穷且没有什么好名声。有一次,一个屠夫当众羞辱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韩信为了避免冲突以及将来的发展,忍受了这种羞辱,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 【释义】指从他人胯下钻过的耻辱,常用来形容有远大抱负的人忍受暂时的屈辱。 司马迁画像 《史记》包含众多知名典故。如“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暗藏玄机;“破釜沉舟”项羽巨鹿之战决心坚定;“完璧归赵”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和氏璧;“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毛遂自荐”毛遂勇敢自荐建功。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谋略、品德等,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不断被引用到文学、日常用语中。 (来源:哲学工坊)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