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铭》是一篇充满道家哲学思想与修身养性智慧的奇文,最早见于宋朝曾慥的《道枢》第三十五卷众妙篇,后来在明朝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郑瑄的《昨非庵日纂》中也有收录。 其核心思想在于“坐忘”,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它教导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暴怒、烦恼、索取、偏执、贪婪、苟且等弊病,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合理安排饮食习惯,以达到内心的圆融与和谐。 #01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 这个时代信息爆炸,我们被各种声音所裹挟,言语如同泛滥的洪水,冲刷着我们的三观。 沉默,是深思熟虑后的冷静和克制。 它意味着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沉默不是无言,而是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耳朵的尊重。 过度思考,其实是一种自我消耗。 它让我们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犹豫,错失行动的最佳时机。 过度思考的人,往往被自己编织的思维牢笼所困,无法挣脱。 智慧不在于思考的多少,而在于思考的质量和深度。 少说,不是理亏,而是懂得做人的分寸;少思,不是愚笨,而是看透一切的豁达。 #02 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轻易发怒可以让体内的精神力量和谐顺畅;不被烦恼和焦虑所困扰,内心自然会感到清凉宁静。 知乎上有个提问: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不怒不恼,而不是一味受它驱使。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情绪稳定的背后,是实力也是格局。 很多人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因为一些误会就心生芥蒂。 只会让自己内心失衡,徒然内耗。 弘一法师曾说:“纠结别人的恶,折磨自己的心;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你伤悲,忧的是自己的情绪,你急躁,扰的是自己的清净。做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忍让一步,渡己一生。” 正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生活即是修行,修行在于修心。向内寻求定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03 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不拘泥于形式、不执着于自我、随顺自然的生活态度。 不要刻意追求无懈可击的完美,不要在他人面前低三下四、谄媚奉承。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迎合他人、获得认可而失去自我,变得卑微和虚伪。 然而,人生短短,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这个世界。 活在当下,上为父母,中为己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 当我们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生活反而会更加轻松和自在。 #04 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不贪图财富和权力,内心自然富足;不做卑鄙苟且的事情,自然无所畏惧。 现代社会中,物质欲望无穷无尽,许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惜牺牲健康、家庭和道德。 然而生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温饱无虑是幸事,无病无灾是福泽。 当一个人不再被物质欲望所驱使,内心自然会收获富足。 那些苟且偷生、见风使舵的人,往往因为内心虚弱,惧怕权势和威胁。 一个正直无畏的人,心中有正义和原则,便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屈服。 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在面对强权时无所畏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