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像“禽”、“离”、“萬”、“禹”这些字底下的“禸”旁是一个意思吗?

 亘心为上 2024-12-25 发布于安徽
观察泉发生清代“”。作为。在在

今天来说的这个“禸”字,念作róu。这个字有些陌生,清代何绍基写有“帝王贤圣视模范,番鳞羽纷游翔”的诗句。那这个“禸”字是什么意思?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

“禸”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言:“兽足蹂地也。象形,九声。《尓疋(shū)》曰:'狐狸獾貉醜,其足,其迹厹(róu)。’凡厹之属皆从厹。篆文'蹂’,从足柔声。

  

兽足蹂地也”,这里的“蹂”字,念róu,於此,清代《说文》学者段玉裁曾注曰:“足著地谓之厹,以蹂释厹,以小篆释古文也。先古文后小篆者,上部先二之例也。”由段注可知,“禸”字亦写为“厹”,即为“蹂”字,这是一种用小篆“蹂”字来训释古文“禸”字的方式,含义就是脚踏地的意思。所以,许慎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兽足践踏地面

对於该“禸”字字形的说解,许慎的分析似乎有些奇怪。你瞧,既言“象形”又云“某声”,这种说解方式比较少见。段玉裁在作注的时候曾说“象形”指的是“禸”字中间的部分,如下图所示:

紧接其后,许慎引用了一段《尓疋》里的记载。在这里,“醜”表示类的意思,这段话意思就是,狐狸獾貉之类,它们的足叫,它们的足迹称厹。“”是“蹯”的异体字,《尔雅·释兽》曰:“貍狐貒貈醜,其足蹯,其迹厹。”段玉裁在《说文》此条下即指出说:“盖浑言之,凡迹皆曰厹。分析言之,则各有名。如《尔雅》所说。”这便是说,笼统来说,凡足迹皆曰厹,若具体来说,则各有各的名。

然而,清代学者王筠却也这样说:“厹通体象形。许君引《尔雅》'其足,其迹厹’。之古文作,象兽掌也。以而印於地,岂一足以象之。其外必有匡郭,其内必有凹凸。故厹之内以象其指迹,外以象其圻鄂,乃抓所攫画也。”

从王筠先生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王筠对“禸”字字形的看法是不同于段玉裁的,王筠认为“厹”字整个都是象形字,而段玉裁觉得象形部分只是“禸”字中间的那部分。

对於王筠的说法,后来清末民初学者张舜徽先生则表示认可。张舜徽先生即说:“王说是已。厹之与蹂犹之与耳。今则蹂行而厹废矣。许明云蹂为篆文,则厹为古文无疑也。本义为兽足蹂地,因引申为凡践蹂自偁。”若从张先生研究来看,“蹂”即为“厹”,前者为篆文,后者为古文,本义是兽足踏地,引申开来,一切践踏皆能称为“厹”。

到这,小结一下,今天来说的“禸”字,由于不见于甲骨文和金文之中,暂时以小篆字形为主,现代学者王彤伟先生便推断许慎当初设立“禸”部的原因,应该是为了统领禽、离、萬、禹等字。但是呢,据王彤伟先生考证(如下蓝字所示),像禽、离、萬、禹这些楷书字底下的“禸”形的来源并不相同,所以,他就认为许慎对“禸”字字形的说解其实是不可信的。

“禽”字其甲文作,像捕捉鸟兽的网;“离”字最早见于战国,写作(先秦货币文编),也像捕捉鸟兽的网;而“萬”字甲骨文作(前三·三〇·五),是像蝎子之形;至于“禹”字金文写作,则像頭足尾俱全的蟲形。

关于“禸”字就说到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