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东汉末年也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个乱世,在这段时间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豪杰。看着摇摇欲坠的大汉,很多人都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在乱世中翻云覆雨。 因受到演义的影响,所以在提到匡扶汉室的时候大家的脑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刘备,实际上三国真正想要匡扶汉室的并没有刘备,而是下面这三人。 一、王允首先要说的就是王允了,王允出生于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早在秦汉时期就和皇家的关系匪浅,并且像这种世家出来的子弟,他们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学习的都是忠君报国,是以在面对当前国家的衰败,王允的心中也是很担忧的。 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就因为家族的余荫进入到了朝堂,最初王允只有一个地方小官,但有这样的家族怎么会愁得不到晋升。所以很快他的能力就被朝廷看到了,不仅将他调回了中央,并且还将侍御史的位置给了他。 在这必须要说的是,虽说在当时大环境下,王允的出身给他带来了捷径,但他并非是没有能力的纨绔子弟。很快一场变故就让世人看到了他的能力。黄巾起义很快就席卷了全国,汉庭也第一时间就下令前往镇压。 可以说他的这一段经历和曹操还是有些像的,两人都是因为镇压黄巾起义而小有名气的。因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他就被晋升为豫州刺史。当然黄巾起义能够如此快的就达到这样的范围也是有原因的。 在王允的调查之下他找到了传递情报的宦官张让,但这张让却巧舌如簧,在汉灵帝面前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汉灵帝也是一个看不清的,轻易就相信了张让的花言巧语。这件事也让张让记恨上了王允,幸好他还有家族作为后盾,不然真的就被张让给害了。 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大汉、这样的皇帝,王允的心中都没有改变对大汉的忠心。随着汉灵帝的逝世,大汉又乱成了一锅粥。张让杀了何进,何进的死让地方势力都坐不住了,混乱中倒是给了董卓机会,他抓住机会,得到了整个大汉的皇权,杀了何太后另立新帝。 他的行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别看这些人的口中叫嚣的都是为了大汉、讨伐董卓,实际上他们都是为了自己。乱世中,只有王允还恪守本心,带着保皇党苦苦支撑。后在吕布的帮助之下成功杀了董卓。 对于当前的大汉来说,死了一个董卓还有千千万万个董卓,觊觎那个至高无上位置的人不计其数,王朝的覆灭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够挽回的,王允最终也死在了叛军的手中,虽说他没有办法挽回王朝但他也确实为之努力过。 二、荀彧其次要说的就是荀彧了,荀彧也是一位汉臣,在乱世中他也有一个匡扶汉室的梦想,并且一直为之努力着。荀彧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在三国的谋士中荀彧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初因董卓之乱让整个天下都陷入战火中,荀彧审时度势带着家人离开家乡,想要去寻找一位明主,能够帮助势弱的汉室重新振兴的明主。最开始荀彧选择的是袁绍,可能很多人也不理解按照他的聪慧怎么可能看不出袁绍不是成大事的人。 当年是因为他的几个弟弟都在袁绍的手下,为了能有个照应,他也就来到了袁绍的麾下。当然袁绍对于人才都是很重视的,所以在荀彧到来后他当即就展现出了对荀彧的热情以及对人才的渴求。 袁绍虽说对人才很渴求,并且也将这些有才之人视为座上宾,但这只是表面的。袁绍在对待人才的时候从不是真心的,他得到了但却不用。荀彧来到这就是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袁绍当前的状态显然不是他想象中的明主。 并且袁绍还与一个致命的弱点——优柔寡断、多谋少断,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足以成大事。跟着他也是没有什么出路的,还不如趁机换一位雄主。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忽然进入了荀彧的目光中。 曹操自称为汉朝丞相,他的势力也在多年征战中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丞相所代表的即是大汉,作为大汉的主事人,这个身份确实是很让人信任。在荀彧的心中,也期盼曹操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汉,荀彧在当时的评价也是“素有王佐之臣”。 得到了荀彧对曹操也是影响重大的,在曹操前期的征战中他确实是离不开荀彧,荀彧也帮助曹操一步一步地清扫了各方势力,成为了占据北方的最强诸侯,并且也正是因为荀彧才能够让曹操得到郭嘉等人。 曹操渐渐强大了,在他的心中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野心,或许最初的曹操确实是有过让汉献帝重新掌权的想法,但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多后他就不再有这样的想法。两人的政治理念不同,也就注定两人只能走过一段很短暂的路。 荀彧对曹操的选择是很失望的,他用尽毕生心血辅佐的君主是一个这样的人。两人也开始离心,反对曹操称魏公也让两人彻底走上陌路,荀彧不久后抑郁而亡。 后世对于荀彧的死也是众说纷纭的,其中很多人都说他是被曹操所杀,但按照当时曹操的声望荀彧对他也没有任何的威胁。 其中最贴合的一种就是抑郁而终,根据荀彧的聪慧他也能够看出复汉是不可为的一件事,他帮助曹操打天下,看着曹操建功立业他心中也很矛盾,他对大汉的忠诚还有伦理纲常都困扰着他,过度忧思也断送了他的性命。 三、关羽最后一位要说的就是关羽了,在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他的结拜兄弟刘备了,虽说刘备所打的一直都是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他所匡扶的汉室究竟是谁的汉室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口中的汉室和汉献帝是毫不相关的。 刘备的很多举动都能够看出他根本就不在乎是否能够让汉献帝重新掌权,是否能让摇摇欲坠的大汉恢复生机,这不过就是一个借口罢了,毕竟起事也是需要一个正当的名头的。名正言顺后他才能在这乱世站稳脚跟。 但与之不同的是关羽,关羽是以切实地为汉献帝效忠之人,白马之围中关羽的英勇也是世人公认的,也正是因为这让汉献帝将他封为了汉寿亭侯,这个名号也陪伴了关羽多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后半生关羽也一直在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效忠汉庭。 众所周知关羽一直都是以汉寿亭侯自居的,准备也就说明他对汉献帝是尊重的,在他的心中即使是当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所忠的一直都是汉朝,是汉献帝并不是曹操。 和曹操一样汉献帝也很赏识关羽,在曹操将关羽引荐给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就赐名美髯公,希望关羽能够为大汉尽忠。 对于像关羽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来说,汉献帝的看重就足以让他为之鞠躬尽瘁了,最初刘备所打出的也正是匡扶汉室的旗号,是以效忠刘备和效忠大汉并不冲突。 结语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所涌现的这些英雄豪杰们,大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势开始讨伐、侵占。匡扶汉室本就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大家都各有筹谋,再加上汉室的势弱,改朝换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