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颂
沈浩强
第四集 绪生的奋斗里程
清河上游的山峯顶部是蓝田、渭南、华县三县交界,曾有鸡一鸣,管三县之说!
山下有个丰産富饶的沟岔叫刺角沟。绪生的祖祖輩輩人在这里勤劳耕种,繁衍生息,日出日作,日落日息。
三十年前的一天。我与发小们组织成帮来到刺角沟顶去挑柴禾,隅然在路旁休息时遇到家住刺角半沟的李绪生,他被我们年长几个岁数,见他时!他已从坡上挑了两筐玉米棒子也在路旁休息,我们是一面之交,命运默同都是下苦的同路人,同路人相逢,被此相谈是那么的投缘。
听绪生说这刺角沟当然也是清峪沟的一条沟岔,他貌似清峪沟,刺角沟里还有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岔,沟岔里的林木茂盛,药材遍地,名贵药材天蔴、猪苓等到处都有,沟口的土地肥沃,不管天旱雨涝、风调雨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好兄弟们呀! 每年到了收获季节,天天忙的不可开交,天气一变,就吃饭的时间都沒有。粮食收回来时,饿的人眼发黑,干的人精疲力尽。年年粮食吃不完到是实情,这么好的坡地,年年有好的收成,仅管忙天收庄稼都能要人的命,可那金盆盆地没有一家不种它的,农闲时还有继续扩大开荒的,增置土地面积的大有人在哪!
宝山啊!让人一看到处都是粮食,遍地沉沦着的金子在闪闪发光啊!
兄弟们啊!不瞒你说!听前輩们叙述!这沟里最早先到这里的是我们李姓人,经过不知多少年后,汪家人、王家人、还有沟口的大户陈家、廖家人。陆续来到这刺角沟,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双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百多年来我们世代都和谐相处,平等互利,互不相欺。
我们问过绪生,那这么好的地方,听您说不想在这地方住了,准备搬到清河面上去住啊!感情是怎么样了?
绪生似乎心事重重,他说!兄弟们有所不知啊!地方产粮让人羡慕不已,可他还有让人不解的难处!
这生活是需要油盐日用品的,咱山里就不出产!必须长途跋踄去到山外许庙购回,那时侯社会制度不允许长途买卖,您拿些山里产品,还要偷偷摸摸去卖,被人发现了,投机倒扒的大帽子就扣上了。
好兄弟们呀!从咱们这里到你们许庙往返百佘里,路况不佳,上一次会,好象比朝华山还要艰难!
说来也难!咱们这里没有看病的医生,也没有西药,无论那家人有了病,小病用土方草药可治,遇上大病,连夜晚用担架抬人去许庙,这山高路远的,不知耽误过多少人命,这绪生说到这里眼泪在流......!想必是他的亲戚近邻也有此遭遇啊!
绪生擦干了腮旁的泪水后象清河堤决开口子一样,口若悬河!
过去的先輩们为了防御土匪干扰,住在这深沟里图个安宁。现在新社会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和娃他妈商议,准备搬到沟口廖家居住,你们看我沟里的房子己经倒塌了,我的心已飞到清河面上了,无心再管它了。把沟里条件好的地种些粮,够吃了就行了。
绪生他是个大能人,后来他把沟口廖家的三间空房租下,从山外发下日用品拿回在廖家村里办起了高升大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小商店。
他来去到许庙发货都是用扁担往回挑,小商店效益蛮好,生意锦上添花,财运茂盛无比,货物供不应求,忙得他每遇四、七、十许庙会都不能有絲毫耽悟!大家伙们看他来回取货很是辛苦,都愿意趁回来的顺路给他稍些货物,绪生他也有情有义。再给村友们些劳额可观的脚费,作为酬谢。
时隔三十年,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时间再末曾见过绪生一面,让人闲时多有思念!
三年前,因忙于生计!车行清峪,在清河岸边幸遇绪生!他对我言说,小商店红红火火开了二十年,把沟里的地都荒了,俺人已进入古稀之年,上坡都腿困乏力,一年不如一年。
多年的积蓄和娃们的辛苦奋斗,在沟口廖家村前的河边大路旁盖了新房。娃们说,您和我妈,为了咱家辛苦了一輩了,咱这地方紧靠清河,山青水秀,空气宜人。您们就认认真真的乐度晚年吧。
绪生这一輩子都在辛劳不止,让他们立马休息,总感不适,他说!不敢坐着吃老本,还要站着立新功哪!
【廖家绪生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