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经方药解31:茵陈(清肝胆湿热,专注退黄疸)

 金坛区 2024-12-26 发布于上海

西南火神讲中药

一、茵陈概述:

茵陈,别名绒蒿、白蒿等。为菊科牛至属植物。在我国的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多产。常常野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上。

《神农本草经》记载:“因陈,味苦,平。主风溼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生邱陵阪岸上。”

因其”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得名因陈。后因有人认为因陈是草,故在”因“字上面加了”草字头“,被称为”茵陈“。

二、茵陈的采收时节

在清代文献《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茵陈为蔬菜,四月食之,三月则采入药为茵陈,七月小儿取作星灯”。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材烧。”茵陈的采收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其药效的发挥,一般是以春季三月的幼苗入药,此时的茵陈绵软、香气浓郁。过了三月,茵陈就长大长老了,既不能食用,药效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为什么在三月这个时节采收呢?

《医学衷中参西录》:“《神农本草经》谓其善治黄疸,仲景治疸证,亦多用之。为其禀少阳初生之气,是以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

在这里张锡纯老先生说的非常清楚了,因为春三月,得少阳初生之气,所以首先茵陈可以疏肝解郁,畅达肝气;其次,它可以清肝胆之热,引领胆汁排入小肠。而胆汁到了小肠之后,我们接着看看胆汁是怎么代谢的?

由于胆红素有毒性,胆红素入血后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在进入肝之前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分离成胆红素和清蛋白,即间接胆红素。

进入肝后胆红素会与肝内Y蛋白和Z蛋白结合成胆红素-Y蛋白和胆红素-Z蛋白,这个反应是可逆的。胆红素-Y蛋白和胆红素-Z蛋白在UDP-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脱掉葡萄糖醛酸再次生成胆红素,胆红素生成胆素原,胆素原进一步氧化成黄褐色的胆素,这就是粪便的主要颜色。

在小肠里的胆素原可以经过肠肝循环再次到达肝,但这部分的胆素原大部分仍以原形排到肠道,这部分称为粪胆原。

一小部分的胆素原进入体循环,并随尿排出。它是尿颜色的来源之一,是尿液中主要的色素,这部分称为尿胆原。

三、茵陈的妙用

1、分消胆汁,治疗黄疸:

上面的这一小段内容说清楚了,胆汁代谢进入小肠之后分为三路:

①、随小便排出,所以尿色会微黄。而茵陈这个药,本身就可以利尿,能将这部分的尿胆原排出去,减轻黄疸。要是小便不利,排尿不畅的话,就需要进行配伍了,比如加上五苓散。

《金匮要略》: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组成: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②、通过肠肝循环,再次进入循环到肝,再从肝排到胆,再到肠道,重走一遍长征路。

③、随大便排出,这也是我们大便呈黄褐色的原因。

后面这两路呢,在正常情况下还没问题。要是黄疸病,胆汁淤积,那就要出大事了。患者如果出现便秘,大便几天都不排,那肠道的这部分胆汁,就会不断地重吸收入血,不断地肠肝循环,就会加重黄疸。那么,治疗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大便通畅,黄疸严重的时候,还要保持缓泻才行,就是每天要排好几次稀便,才能把淤积的胆汁排出去。比如:

《金匮要略》: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组成:茵陈蒿六两,梔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这里就是用茵陈疏肝利胆,清利湿热,将胆汁从大小便分消而去。大便这里,还要用大黄来促进排便。但是要注意了,身体虚弱的患者,腹泻多次后可能会体力不支,要注意加些扶正的药。而扶阳医学的枢转通利之法,则是以补药做缓泻之用,不可谓不奇妙啊!

2、替代柴胡,清利少阳:

在《名医别录》中有一段论述:“茵陈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其性颇近柴胡,实较柴胡之力柔和,凡欲提出少阳之邪,而其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代之。”

这里提出,茵陈的功效接近柴胡,但是比柴胡温柔多了,柴胡升散太过劫肝阴嘛,要是身体虚弱阴虚的话,就用茵陈来替代。比如,后代温病学常用的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卷1:“时毒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其舌或淡白,或舌心干焦,湿邪犹在气分者,用甘露消毒丹治之。”

组成: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对于这个方,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盛赞其功,他在《温热经纬》说到:“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在这里,就是用茵陈替代柴胡,加上黄芩,就是小柴胡汤的结构,加射干、连翘治疗伏邪转出少阳导致的喉咙痛,川贝平肝降逆,藿香、薄荷、石菖蒲芳香化湿,开宣肺气,白豆蔻祛湿醒脾开胃,滑石、木通利尿清利湿热。

3、祛风止痒,抑制病菌:

茵陈能祛除人体内的湿毒,消灭多种真菌。平时出现皮肤和丘疹时可以直接用茵陈煮水来辅助,用它直接清洗患者,能止痛止痒,让丘疹快速消退。茵陈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可以阻止各种病菌对人体细胞产生伤害,对各种病菌,以及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举一例病案:

患者刘某,8岁,反复黄疸7+年。

患者因生下来时出现胆道闭锁不通,做过手术之后,经常出现黄疸症状,转氨酶升高,每次都要去医院输液利胆退黄,护肝。而且经常便秘,3-5天才一次大便。最近又出现黄疸,总胆红素一度升到80多,转氨酶升高到50多,巩膜黄染,尿黄,便秘,睡眠差。而且最近免疫力很差,经常感冒。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未诊。

一诊:

鹿角霜20先煎,太子参15,北沙参15,桂枝15,生白术30,玄参30,赤芍75,茯苓30,茵陈75,栀子6,淡豆豉15,石菖蒲12,玉米须45,藿香12,五味子10,生姜30,竹茹30

14付,每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二诊:服药后,排便正常,每天1-2次。

处方:

鹿角霜20先煎,北沙参20,桂枝15,生白术30,玄参15,炒白芍30,赤芍45,炒小茴香15,炙甘草15,生姜30,茵陈45,玉米须30,五味子15,石菖蒲12,茯苓30,薏苡仁30,白豆蔻10,炒鸡内金15

7付,每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家属复查肝功能,已经全部正常,千恩万谢。每天排便1-2次,睡眠好,饮食正常。再开一方善后收功。

处方:

炙黄芪60,当归15,川芎15,炒白芍30,熟地黄,生白术15,太子参15,鸡内金15,砂仁6后下,肉桂12,补骨脂15,陈皮15,炙甘草15,生姜15,赤芍30,茵陈45,玉米须30,石菖蒲12,白豆蔻9,薏苡仁30,决明子30

7付,每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效果:服药后,随访都正常。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