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先书:​卖糖葫芦的老常

 乡土大河南 2024-12-27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卖糖葫芦的老常



作者 |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中原

这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我去附近的一所学校接孩子。

此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浅蓝色的天空中几乎没有白云,只有一抹灿烂的云霞出现在西边的天边。北风从街道上穿过,不大的风却带来了阵阵寒意。路边的法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只有一些黄色的小果实还悬挂在树梢,在冷风中微微地颤抖。
学校门前的马路边早已站满了家长,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学生们放学。在学校的对面,马路的另一边,早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摊。有卖炸鸡腿的、卖肉夹馍的、卖烤红薯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炸鸡腿和烤火薯散发的香味,随风飘出很远,令人垂涎欲滴。小贩们的吆喝声、油炸和炒菜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真是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糖葫芦、冰糖葫芦。”一阵清脆的叫卖声响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听的女声,显然是从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录制好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在众多的小吃摊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一辆卖糖葫芦的电动车,后座上载着一个方形的箱子。透过蒙在外边的塑料布,可以看到里面插满了红彤彤的一串串糖葫芦,那诱人的色彩不禁令人心动。
卖糖葫芦的人就站在电动车旁。他看上去有六十来岁的样子,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穿着一件浅灰色的冲锋衣。望着他黝黑的面容、微圆的脸庞,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感觉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人。
这个卖糖葫芦的老者到底是谁?我在脑海中苦苦思索。猛然间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多年前认识的人。这个人就是卖糖葫芦的,姓常。对了,看面相,眼前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老常了。
大概十年前,我的一位表哥来郑州跑摩的,就住在北郊的一座都市村庄里。此处离我居住的小区不远,我经常去找表哥,因此就认识了老常,他是住在表哥隔壁的邻居。两人都是来自农村,又是年龄相仿的中年人,后来就发展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去找表哥的次数多了,我就发现老常的腿脚有些不灵便,走起路来有些重心不稳。表哥说老常以前在工地上打工,一条腿受过伤,最后不得不离开了工地。
幸好老常有一位远房亲戚,一直在老家卖糖葫芦,于是老常也学会了这个手艺。当时老常的小儿子来郑州上学,老常便也来到了郑州,这样见面也方便。他在都市村庄里租下房子,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开始走街串巷卖起了糖葫芦。
在一次聊天中,我问老常卖糖葫芦的收入如何?他无奈地笑着说:“小本生意,挣不了大钱。”老常一门心思想着挣钱,不挣钱怎么行呢?大儿子两口子出门打工了,留下两个小孙子,只能由身体不太好的老伴来照顾。
小儿子刚考上大学,几年的学费算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老常平时很发愁,总想着能多挣钱。可是只凭着一个卖糖葫芦的小生意,一年下来又能挣多少钱呢?
不久后机会终于来了,老常的外甥从北京回来了。这个小伙子原来在一家饭店打工,是一位厨师,一心想着自己开店。不过在北京开店门槛高,于是他就回到了郑州。两个人一合计,就凑了些钱,在都市村庄里接手了一家小饭店,两人做起了老板。
老常的小店开业后不久,我和表哥去吃过饭。老常满面春风地招待我们,很是热情。店里的面积不大,收拾得很干净,当时就餐的顾客还不少。
外甥在后厨忙着炒菜,老常则在店里招呼客人,忙的不可开交。吃过饭后,我要掏钱付账,老常无论如何都不肯收,弄得我俩都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我带着朋友到老常的店里吃过两次饭,每次去他都是很热情。
又过了两年,这座都市村庄要拆迁了。我帮表哥搬家时,看到老常正愁眉苦脸地坐在门口抽烟。我问老常饭店怎么办?他苦笑了一下,叹口气说道:“没啥办法,只能关门了。”表哥安慰了他一番,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其实表哥那时候也很迷茫,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城里已经严查摩的,表哥也要另谋出路了。表哥后来考了驾照,给人家开出租车去了。
至于老常,我此后再没有与他见过面,也没有听到过他的任何消息。
如今再次见到老常,算起来已经过去七八年了!想不到老常重操旧业,又卖起了糖葫芦。我走上前和老常打招呼,他看上去有些迟疑,估计是不记得我了。我说出了表哥的名字,老常这才想了起来,有些歉意地对我笑了一笑。
我问他怎么又卖干起了老营生,老常就向我讲起了过去几年的经历,言谈中既有兴奋也有失落。原来都市村庄拆迁后,老常和外甥又找了一家临街门面,继续经营小饭店,生意还算不错。那时候小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老常的压力也小了,几年下来多少攒一些钱。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那时候整座城市时不时就被封控,大街上冷冷清清,谁还会来吃饭呢?小店的生意一落千丈,在苦苦支撑了几个月后,两人无奈之下只能关了小店。外甥只好去了北京的饭店继续打工,老常又卖起了糖葫芦。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西边的云霞逐渐消散了,浅蓝色的天空逐渐变得模糊了。远处的街灯亮了,老常也打开了备用的电灯。在雪白的灯光映衬下,一串串糖葫芦显得晶莹而富有光泽,看上去很是漂亮。不过学生们还没有放学,顾客很稀少。
当我问起他的小儿子时,老常则是满脸的自豪。他说儿子婚后在郑州买了房,如今孙女刚上小学、孙子上幼儿园,平时都由老伴负责接送。大儿子的孩子们大了,老伴又来郑州给小儿子帮忙。
我打趣地对老常说不用那么辛苦,该到了享福的年龄了。老常听了直摇头,他说小儿子儿媳这两年挣的工资变少了,房贷还得一分不少的还,孩子们压力太大了。他出来卖个糖葫芦,多少可以挣些零花钱,不用伸手向孩子们要钱了。
夜幕已经降临了,北风似乎大了一些,天气更加冷了。这时候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起来,成群结队的孩子们陆续走出了校园。在校门口苦苦等候的家长们纷纷向前,在人群中寻找自家的孩子。我穿过马路,向校门口走去。老常满怀希望地向校门口张望,他正盼望着放学后的孩子们能多买一些糖葫芦呢!
当我和孩子离开学校时,看到老常依然守在路灯下。“糖葫芦、冰糖葫芦。”那清脆的叫卖声一直在寒风中回荡,直到我们走出很远还能听得到!

作者简介

李先书,河南社旗人。现居郑州,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已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