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有企业已经全面完成高质量革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有两家规模庞大、最高峰时期员工数量超过百万的企业,却依然坚持使用全国统一的制服,肩章大盖帽一应俱全,等级森严。这两家企业便是中国邮政与中国铁路。 运输往来,沟通全国 中国邮政与中国铁路同为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邮寄物品,可能我们首选会是顺丰,而非第一时间想起使用邮政快递,但实际上所有物流公司的日常运营工作,都是由邮政公司负责监管的,中国邮政集团的业务也早已不局限于邮件寄送。而日常出行时,高铁是民众更喜欢选择的一种中长距离交通方式,原因无他,比汽车更快,比飞机更方便,舒适稳定,老少皆宜。 邮政运输的是物,铁路装载的是人。邮政系统承担着物流运输工作,它是国内城乡之间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跨越了国境限制,成为对外贸易的关键窗口。无论是如何偏僻的山村,多么遥远的边境,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都会坚持将信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上,使命必达。凭借着强大的运输能力,铁路以高效、安全的原则,忠实地为旅客们提供着服务。 物资在这个网络上迅速流通,人们在这个系统中高效转移,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变得更紧密,邮政车辆东奔西跑,铁路系统南来北往,它们穿过都市、越过田野,共同造就了一个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庞大运输交通网络,覆盖国内、辐射国际,是现代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上也承担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源于军装,发展变化 中国邮政与中国铁路两家企业的制服都参考了军装的样式,肩章大盖帽一应俱全。它们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清朝,就已经有了“大清邮政”。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清朝成立了大清邮政官局,一开始制定了以蓝色为主的号衣,也就是工服,前胸后背各有一个“邮”字,代表着他们的工作属性。 建国初期,邮政与铁路都是作为国有行政单位开展工作的,一开始,邮政系统并没有统一规定服装,直到1985年,当时的邮电首次规范了单位制服,选择了绿色,因此后来邮递员们也被亲切地称为“绿衣使者”。1999年,国家邮政局对制服重新进行了设计,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变化,新款制服已经取消了肩章和大盖帽,让制服整体更休闲、更符合当下工作人员的需求。 1950年,铁道部规定铁路职工必须统一穿戴蓝色制服,佩戴带有路徽与红色五角星的大檐帽。此后,铁路制服先后在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设计变更。2015年,中国铁路制服再次推陈出新,将衬衣变为白色,外套整体采用浅灰色,以此来展现铁路工作人员的全新形象。时至今日,中国邮政与中国铁路依然拥有着全国统一的制服,同时也是行业的重要标志。即便当下,两家单位都已经实现了体制改革,但制服一直延续至今。 规范流程,内部严管 中国邮政与中国铁路在工作流程上要求十分严格。作为国家邮政管理机构,中国邮政的内部管控制度经过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多次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下发展的需求。在组织结构方面,中国邮政已经形成了总部、省级、县级三级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层级化,有序化,既能保证地方的灵活,又能确保管理的高效。 在职能划分方面,中国邮政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流快递、信件投递方面,更涉及国际业务、金融储蓄、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对不同的业务、不同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运营方式,各司其职,清晰明了。相对中国邮政,中国铁路的内部管理则更加集中、更加统一。 铁路集团的领导班子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度,财务关系也是在财政部单独列示管理。中国铁路强调标准化管理,这种标准体现在管理制度、人员配置、过程管控以及现场管理多个方面。等级森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流程责任的划分,经由制定、分级、控制,达到明确的责任划分与归集。 2019年12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正式改制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是没有设置股东大会的国有独资企业,由财政部依法依规代表国务院出资管理。中国邮政成为结合邮政特殊服务、竞争性邮政业务的一家大型集团,结合金融与实业,中国邮政的业务实现了多元化并线发展。在202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为86,坐上了世界邮政公司的第一把交椅。根据全球公司员工数量排名显示,中国邮政现有员工数量接近73万,拥有极为庞大的员工队伍。 队伍庞大,人才培育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所属事业单位、本级机构以及所属企业三大部分。其中所属事业单位包括铁道党校、中国铁道博物馆、铁道战备舟桥处等共3个;本级机构包括25个内设机构、1个附属机构、3个直属机构以及12个派出机构;所属企业包括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3个专业运输公司、11个非运输企业以及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其中,川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位于西藏林芝,是特意为了建设、管理川藏铁路而注册的。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终于拉萨,是连接四川和西藏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内第二条进入西藏的铁路。第二条!由此可见,对于有“基建狂魔”称号的中国工程建设队伍来说,建设进藏铁路的难度也是极高的。 川藏铁路线路计划运营长度超过1800公里,运营速度将控制在每小时160到200公里范围内。充满智慧的工程师们选择了在旧铁路线的基础上加建新线路的方式,分期、分段来开展建设工作。 惊人的中国速度!在启动分段建设之后,成都至雅安长达140公里的部分线路已经在2018年末正式开通运营,拉萨至林芝长达435公里的部分线路也已经在2021年初夏正式开通运营,最后,雅安到林芝这一段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线路还在高速建设之中,计划将在2032年末完全竣工。 川藏铁路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基建挑战,这一工程不仅仅包括铁路建设,还需要同步开展配套电力线路、临时施工道路等多个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这可一点都不简单!其中,仅是电力线路就超过2000公里,临时施工道路超过880公里,更别提还有另外的保障基地工程。 海上的“绿衣使者”,系统里的“时代楷模” 在这超过70万的队伍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感动中国的人物。石进全,一个福建宁德蕉城区的邮递员,子承父业,在父亲退休之后,他负责三都支局的邮件投递工作。乍一听,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他负责的区域,是一个偏僻的海岛。 两代人,一颗心,白发青丝,石进全父子在这条海上邮路上已经来回了超过50年。父亲的23年,之后是儿子的27年,这简单吗?这绝不简单,海上邮递道路总有风浪,更何况是被称为“海上浮城”的三都澳。 风吹雨打,海浪翻滚,石进全早已习惯。但三都澳上养殖户们常常因为养殖类型的变化选择迁移到其他地方,即便是熟悉这片海域的石进全,也常常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投递工作。 50年,两代人,石进全与他的父亲在担任海岛邮递员的漫长岁月里,没有发生过邮件丢失的情况,也没有误过任何一次邮班,百分的投递,半个世纪的坚守,他们是海上的“绿衣使者”,不普通的邮递员。 自2017年起,中国铁路积极响应政策,启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这个人才培养项目专注于16个专业重要领域,计划培养百名领域领军人物、千名领域带头人、万名拔尖人才,全力打造一支多元化、层级化的骨干人才队伍。铁道运输人才辈出,2024年12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单杏花被赋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作为12306的“最强大脑”,她带领团队将12306这个曾经鸡肋的系统产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交易量遥遥领先的超大规模实时票务系统,是中国铁路信息现代化历史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 参考: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