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有人说:老北京有很多驴,人们出门爱骑驴,也爱吃驴肉,因此产生许多跟驴有关的地名儿;礼士胡同原来叫驴市胡同,礼士路叫驴屎路,颁赏胡同是卖驴板肠的,所以叫板肠胡同。说的算对,但有点儿小错误。过去交通工具落后,代步只能靠牲口;但养骡子养马成本高,驴就相对便宜;再说封建社会坐马车有等级限制,尤其带棚带顶那种,甭说老百姓,不够品级都不能坐。所以骑驴真挺常见,不过自己家养的少,多是租,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后被戏称为“驴的(di)”。 爱吃驴肉也是真的,驴干不动活儿了也就杀了吃肉了,老话儿叫“送汤锅”;当年走街串巷卖酱驴肉的、也算京城一景儿。第三,跟驴有关的地名儿,礼士胡同说的对,“刘罗锅儿”家就住这儿;巧的是(影视剧中)他的死对头和珅家也跟驴有关,在西四北头条(恭王府是发迹后盖的),原称驴肉胡同;此外还有宣武门外的赶驴市、骡马市大街南的驴驹胡同等。 但礼士路不叫驴屎路,这里有租驴的点儿,故名驴市路。还有颁赏胡同,确实叫过板肠胡同,但不是卖驴板肠的。明朝称板场胡同,因为堆放木板的场地得名;清朝写成板厂胡同,又讹传为板肠。这里跟驴真没关系,倒是一个王府扎堆儿的胡同。清朝,胡同东段路南是礼王府,即代善家族。代善爵位世袭罔替,清初封了八个,头一个就是他,他是努尔哈赤次子,原为四大贝勒之首,入关后又成八大铁帽子王之首,号称“清代第一王”。 不过“大名鼎鼎”不全因为代善,还因为王府规模够大,老北京流传过一句话叫“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说礼王府房多,豫王府的墙高。不过这不是代善所建,原为明末嘉定侯周奎私宅,周为崇祯周皇后之父,算明朝末代国丈。顺治十六年,二代礼王满达海与其子常阿岱被治罪削爵,爵位转由常阿岱堂弟杰书继袭并改封康亲王。 此时将周宅改建、时称康王府。乾隆年间杰书曾孙永恩恢复礼亲王封号,改回礼王府。民初改成华北大学,解放后持续了一段时间,然后先后作为内务部、民政部办公地。今西路花园已无原貌,东路有几处建筑尚存,中路基本完好,由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礼王府西侧是定亲王府,首代定王是乾隆长子永璜,不过是追封的。永璜虽为长子,但因为在孝贤纯皇后的葬礼上表现的不很悲伤(非永璜生母,但他是大阿哥、必须去迎丧),被乾隆斥责“不懂礼数”,因而失宠。永璜死后其子绵德袭爵,王府规模也不小,也分三路,而且也是改建的。原本也是代善家族所有,叫巽亲王府,就是满达海及其子常阿岱的。刚才说了,这爷儿俩被夺爵,王年府就腾出来了,乾隆年归了永璜家族。 今礼王府地址标记为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但实际就在颁赏胡同与羊皮市胡同之间;定王府规模与其差不多,所以两座王府几乎占满了颁赏胡同南侧。定王府知名度不如礼王府,但有一方面出名:古董。道咸年间府主叫载铨,喜好之物皆要定做,如瓷器、玉器、料器、紫砂,包括盘、碗、壶、砚、鼻烟壶等;而且都要打上自家堂号:行有恒堂。后来这种私人定制受到收藏界追捧,故宫都有收藏。如今要是此款古董出现了市面儿上,价格恐怕不菲(尤其精品),听说前几年一套行有恒堂款儿茶具拍出千万天价。 定王府现存建筑也不如礼王府多,但“影响”还是挺大的:西四南大街路东有个“义达里”,号称老北京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今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之一,它就脱胎于定王府。清末,王府传到定郡王溥煦之子毓朗手中,变成“朗贝勒府”,也走向了败落。1907年,毓朗之女恒馨将部分房产卖给华比银行(后并入中国工商银行)。1930年,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韩家将这里买下,盖了12栋小楼,起名义达里,传闻是由“一打里”谐音而来,十二个不是叫“一打”吗? 义达里南是著名老字号:砂锅居,北京有句特有歇后语:砂锅居的皇子——过午不候,就是因为他家的砂锅白肉卖的太好,一上午就卖没了。该饭店原本也是定王府的产业,当年王府有很多祭祀要用白煮肉,完事儿后吃不完就赏给更夫。更夫也吃不完,索性与庖丁合作,在王府更房临街位置开墙打洞、办了饭馆儿,也没字号,俗称“下水棚子”。后来起名和顺居,但店里有口直径四尺的大砂锅,十分醒目,人们就都叫砂锅居,后来干脆作为正式字号。 1928年时,原定亲王府以15万的价格整体售出,后几经易手,拆的拆、改的改,新中国成立时已所剩不多。解放后在此办北京磁钢厂和月坛服装厂、应该就是原定王府地界儿。还有一部分被我国民主党派之一:九三学社占用,院内有少量古建筑,应为定王府仅存遗迹。颁赏胡同原来东起西黄城根儿、西至西四南大街,中间有小弯儿;1965年将北侧的良乡胡同并入,即今通往西安门大街的岔道儿,此后基本成为反着的“T”形。良乡胡同可跟房山良乡没关系,也属讹传,明代叫廊房胡同。哦对,颁赏胡同不是1965年改的,1911年就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