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诊治讲求理法方药,而其中担任“器”之责的便是方。方不仅为方剂,更是指方法,方之得当与否,决定着理、法能否成功付诸于实践。方如得当,便能直捣贼巢、一击中的,方不得当,再好的理法也只能沦为空谈。 中医典籍中的方剂多若繁星,不可胜数,根本无人能够认得清记得全,所以大多数方剂的命运是被束之高阁而被人遗忘,究其原因,多是其不为利器而不堪大用。而有些方剂,则是立意深远、组方精巧、效用明确,所以能屡用不爽,历久弥新、经久流传,我们称这些方剂为经方。 经方之所以称为经方,当然是因为其效用明确而非凡。 而经方为什么能够成为经方?经方到底是如何发挥效力的?经方是谁创造的?创造者何以能够创造出经方? 如果能够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清晰而准确的思考,中医水平何愁不精进。 有一点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经方是中医理论精髓的典型体现,一个经方之所以成为经方,是因为其更能贴近中医理论的精髓。没有正确的理论也不可能产生经方,经方并不是脱离理论而凭空产生的,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学中医者常有一个困惑:究竟是理论重要,还是方剂重要呢?有的名医大家说学好《黄帝内经》便可一通百通,而有的则说学好中医需要阅读《伤寒论》一千遍。 二者当然不可偏废,只是某一阶段可以有所偏重,而在学习中要不断的将理法方药融会贯通、贯通、再贯通。 比如经方,因为经方是中医理法方药之集大成者,经方的背后即是中医的经典理论、典型思维,把一个经方理解透,也是很难、且很有意义的学习。 我们习惯做一些四大名著、十大名医的排名,如果将中医方剂也进行此类排名,比如评选一个中医十大名方,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想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必定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答案也会是五花八门。 当终归会有些方剂是所有人必选的,比如以下: 一、桂枝汤 桂枝汤被誉为万方之祖、群方之魁,《伤寒论》113方之中有半数是从桂枝汤演化而来。 如果不知桂枝汤之妙,就谈不上了解伤寒,如果不习用桂枝汤,亦不可以言中医也。 二、小柴胡汤。 无论伤寒杂病、阴经阳经,凡营卫不和者,得桂枝而如神;邪气不能从枢而外转者,得柴胡而如神。 小柴胡汤、桂枝汤,均是寥寥几味药,但适用范围之广,疗效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以此知之,中药治病并非针对疾病本身,而是调和阴阳、理顺气机。 三、大青龙汤。 有人言大青龙汤不可轻易使用,并畏之如虎,此乃对大青龙汤之误解。 不知是否有名医终生未用过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退为麻黄汤,进为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张锡纯将大青龙汤直接列入温病方,实乃真知灼见。 不懂大青龙汤,无法理解中医调和阴阳之绝妙也。 四、肾气丸。 世人多知六味地黄丸,并谓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所发明,而不晓六味地黄丸,乃至所有的地黄丸系列产品,都是化裁于《金匮要略》所载的肾气丸。 世人多用金匮肾气丸,并谓此金匮肾气丸要优于《金匮要略》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比肾气丸多了牛膝、车前子两味药,而济生肾气丸与金匮肾气丸又有生地熟地、桂枝肉桂之别。 《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命运实在不好:功劳被别人代领,称呼被别人篡夺。 现在市场上所售桂附地黄丸与肾气丸药味相近,但也有生地熟地、桂枝肉桂之区别。 想要更好的理解并应用好肾气丸,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 1、肾气丸为何称为肾气丸,其对肾气有何作用? 2、陈修园痛陈金匮肾气丸加入牛膝、车前子之非,其有何道理? 五、四逆汤。 中医名方之中怎能缺得了附子剂,而附子剂最有代表的无疑是四逆汤。 近代名医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 对附子的应用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提到附子、提到四逆汤,不得不提到温阳派和滋阴派之争。 当前,是阳虚的人多,还是阴虚的人多? 这个问题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中医界却为此有相当大的分歧。 有的医生认为十之八九的人为阳虚,而有的医生观点则完全相反。 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 如果说这两方都有道理,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 六、黄连阿胶汤。 把黄连阿胶汤放在这里讨论,肯定会有争议,因为黄连阿胶汤的知名度有些不太大。 但我觉得黄连阿胶汤是一个被大大低估的方剂,至少黄连阿胶汤也极好的体现了中医阴阳化生之妙。 有观点认为黄连阿胶汤为朱雀汤,这种观点源于陶弘景,而倪海厦先生则认为朱雀汤为十枣汤。 这两种观点均有道理,当然,《伤寒论》中本就没有朱雀汤也有可能。 争论哪个方子是朱雀汤有没有意义呢? 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思考中医和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等理论,进而确定称为朱雀汤的原因和道理,这个过程肯定会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黄连阿胶汤是一个治疗失眠的方子,伤寒论中治疗失眠的方子有四个,这代表着四个类型、四个思路。 今天只写这么多吧,可列入中医十大名方的备选方剂还有很多,比如理中丸、大承气汤、五苓散、猪苓汤、大柴胡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阳和汤等,不一而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每个中医都有自己心目当中的十大名方,这本就是一个不可能有统一答案的问题,但思考的过程、争论的过程,也绝对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