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推荐]李江苏的散文《三亚南繁“勾沉”记》

 黄石新东西 2024-12-30 发布于湖北

三亚南繁“勾沉”记

李江苏

       
最近,我一位退休了的同学(黄冈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重返海南陵水水稻南繁育种故地,若去岁月留下的一些被遗忘的遗迹中追寻过去了的一些陈年旧事,这也勾起我在三亚从事水稻南繁育种的一些苦涩与欢乐的往事。  
南繁育种的人一般都是冬季南去春回归,终年穿梭在稻田里。  
1975年知青下乡那时我在区政府临时抽来做文秘时偶而看到的由黄冈地区农校编撰的《水稻》一书才开始与水稻有了接触。1975年也正是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去海南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的高潮。下乡期间我在青石岭村的种子队主要种植水稻,这也为我认识了解水稻的特性提供了大量的感性认知。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黄冈地区农业学校农学专业,从此我这一生与水稻同行为伴,结下了浓浓的深情。  
我是2004年10月8号到三亚荔枝沟师部农场湖北水稻育种基地的。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我是从蕲春坐大巴车到海口的,沿途可把我给颠散了架子。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自费水稻育种的“远途跋涉”。稀里糊涂我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要走多远才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彼岸”。开始设定时间也许需要二十年才能够出成果吧。也许是不知道水稻育种奥妙之深浅,因而便空凭持有一股那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气”来到了海南水稻南繁基地。知易行难。后来听了水稻育种界的前辈们说,别说二十年,有的人就此穷其一生都没有成果出现,听到这些话,我有一些后怕了想打退堂鼓。难道我就这样铩羽而归嘛?我神情茫然.....毕竟,我手里边的水稻育种基本材料一份也没有,也就是说两手空空的,且一点从事实际水稻育种的经验也没有,只是七十年代在学校给老师做了几天的水稻栽培助手懂得一些水稻杂交育种的原理而已。在临来海南之前在家里急急忙忙的冲了一点“电”,乏善可陈。我有些蒙头了。仰面星空碾转侧翻的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继续干下去,真有回眸一笑你婉约,向死而生之态势架构。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分析我认为我有以下别人不具备的几点优势。1,我是自费掏钱的所以我得用心,才能够出成果。2,我所带来南繁的材料是当前水稻育种中最具备优势的材料。3,要有正确的水稻育种理论做基础,才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正确执行。4,2003年我担任了袁隆平院士在蕲春县杂交水稻高产试验片的技术主持人,有了水稻育种和水稻高产栽培的第一手实践经验。为此,袁老师特别为我题词“愿你在农学王国里不断探索,取得重大突破!”的勉励。还有最后一点“秘密”就是,我是站在袁隆平院士的肩膀之上去从事水稻育种的。因为在2003年,在我主持的杂交水稻超高产示范过程当中,我就留心了只要在这些种子中间去寻找育种材料,才有希望突破目前导致育种工作迟滞不前的“瓶颈”,这才是水稻育种早出成绩“弯道超车”的妙招。这个外界条件是其他育种单位所不具有的。  
但凭以上几点优势拨开雾里看花之幽径,我决定继续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我的南繁育种之路。  
    

          
春育冬繁南来北往,攻坚克难聚沙成塔,持续这样的进行了八个年头(一年二季相当于16年)的“轮回”之后,“知识加汗水,勤奋加机遇”,加之我真的是走了“狗屎运”,在2012年我终于见到了“遂道”前面的曙光,我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终于参加了湖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面对着我面前涌动的金灿灿的稻浪,拿着手里边沉甸甸的稻穗,我想起了他们:湖北省农业厅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的领导,在2009年的春季亲临我在南繁的基地视查,给予我在育种政策方面的扶持;湖北省科技厅的领导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水稻育种专家教授,蕲春县科技局的领导,在2006年的9月份去我在蕲春实验基地的检查,给予水稻育种的科技经费的支持;蕲春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局,和时任二届县委书记给予我在水稻育种资金和其他工作时间方面的合理安排。  
当然,这一切的“精准”扶持,都是在我水稻育种结果的“雏形”形成之后所给予的。  
随着时间的沉淀,我深深的谢谢这些领导和这些单位对我工作的鼎力支持。        
在三亚荔枝沟师部农场我和袁隆平老师住在一个大院里,所以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也经常去赣州农科院的张所长那儿,与他探讨水稻育种的“前世今生”;与金色农华等种业之间的交谈.......都使我受益匪浅。        
八年的南繁育种我有一种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南繁育种是一场持久的农业科研活动,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持,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水稻育种的基本材料资源。如果没有组织的支持你单打独支要想获得成功是很困难的。虽然你付出的汗水也是你获得成绩的最好佐证,但所获得的成绩却是很艰难的!  
也有的时候天上落下的“馅饼”正好掉在你的头上,但你也得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那一个人。  

          
在三亚呆了八个年头,可是对它美丽的海湾景色和黎族的风情特点,我却没有时间去充分的欣赏。有时间了,我只是骑上我的自行车,去了田独镇,海棠湾,亚龙湾,三亚湾,凤凰国际机场,榆林港,鹿回头,金鸡岭,大东海,天涯海角,琼中,保亭县三道镇,崖城镇,陵水县,三亚海南大学,三亚航空职业大学,只要是有杂交水稻种植实验的地方就都会留下了我的汗水和足迹……不过,三亚图书馆是我经常去学习的地方。在秧苗生长季节,获得闲暇的时候也和湖北楼的小青年们一起经常去三亚湾的海水里泡一泡,免费地畅游一番“海水浴”;冬季闲来,也去三亚湾的月亮广场和东北老年人来一曲口琴合唱……哈哈哈哈!   
三亚的风景固然很美丽,但是,长期在室外田间的劳作受到紫外线照射也会让你吃不消,但凡经过南繁育种的人都象是从非洲回来的“黑人”。2005年春结束南繁回到蕲春,单位上的同事都说我是从非洲回来的“黑人”,在我古铜色的面庞上多少都留下了许多黑白相间的“河川”与“山梁”。如果再次让我“回归”三亚从事南繁工作,我还真有些“后怕”而不敢。        
三亚的风轻云淡之美:这天之蓝,这海之广,这景之美,这山之绿,这田之丰......憧憬着硕大黄亮的稻穗,我沉静在南繁育种的静静的苦涩回味与难忘欢乐之中……       
三亚,中国水稻育种“硅谷”之地,你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之地,你也是我从事水稻南繁育种起步的难忘之地……  

 
*南繁:将秋季在蕲春收获的种子拿到海南在冬季种植。

李江苏,男,1955年出生,高级农艺师。1975年下乡知识青年,1977年恢复高考入黄冈地区农业学校,1980.1入职县农业局到2015.11退休。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多项省县科学技术进步奖。1991年获省,全国总工会"自学成才"表彰与奖励。2003年主持袁隆平在蕲春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百亩示范片获袁隆平奖励与题词表彰,该项目获蕲春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