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幅由法国著名画刊“L’illustration”(中文译为《插图》)1925年7月号刊出的旧照片出现在大众视线。这期画刊上载有一篇文字和4幅照片,报道了1925年“六一一”事件前后汉口时局,标题为“汉口动乱”。其中有一张汉口法租界法国义勇队与中国士兵在街头设置路障封锁租界进出口、防止发生动乱的照片,背景是一间拐角处名为“乙海春老药房”的店铺以及毗邻的4栋二层楼门面。这张照片引起武汉文史爱好者的关注。2023年10月30日,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的田联申再次展示这张照片,咨询文友,分析、判断此照片的背景信息,希望能破解“乙海春老药房”位于汉口哪条街道。 法国画刊《L’illustration》1925年7月号刊登的背景为“乙海春老药房”的老照片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的孙庆力先生通过翻译软件译出画刊上的照片法文说明,可以理解为“在法租界的边缘区:法国义勇队和中国士兵的岗位(哨卡)”。说明照片摄于汉口法租界。照片中与乙海春老药房紧邻的第一家门面为“张义茂号”,其英文招牌“CHANO YEE MOW”“……AND CURIOS ”“PEARLS JADES”,译为“……和古玩珍珠翡翠系列”,从照片上的橱窗陈列品看,大概是一家瓷器和古玩珠宝店。第二家也有中英文招牌,因字迹太小无法辨认。第三家似为“某某民生某某公司”,第四家似为“某某电料公司”,因店名不详而难以查询。从1925年的照片上看,乙海春所在楼房已经略显陈旧,推测这一建筑大约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在1920年出版的《汉口商号名录》“西药”一栏中可以查到“乙海春,老号:黄陂街四官殿上首;分号:法租界西贡街。经理:陆延龄”。2003年版《汉口租界志》也有记载:“乙海春 位于法租界西贡街,经营西药。1924年经理为陈少卿。”黄陂街不在租界区,故照片上的乙海春老药房应为分号,与画刊上的法文说明相符。孙庆力先生得知乙海春药房的地址在西贡街后,在1925年印行的《武汉电话局用户号薄》中找到了历史记录:“乙海春药房 法界西贡街六号”。2003年版《汉口租界志》也记载:“租界内有为数不少的古董店,收购和出售文物,也兼营珠宝。在法租界望平里有天宝斋,西贡街有张义茂古玩店……”所以可以确定,1925年照片拍摄于西贡街。1919年地图上的西贡街。关耳制图 西贡街是汉口租界时期的地名,即今中山大道黄兴路至临近一元路,长约620米。【编者注:西贡街是法租界初期的路名,1919年一战后改称雅尔萨兰尼省街(罗南尼路),1943年改称中山东路,1946年改称复兴路(街),1951年改称中山支道,今为中山大道一段、即黄兴路至临近一元路段】。黄兴路在租界时期称为巴黎街,1946年改称黄兴路。西贡街一头是一元路,与德租界相邻;另一头是黄兴路,与俄租界相邻。此照片中有两个要素,一是此地为法租界的边缘地带,是设哨卡的要地。一元路一带没有与照片中相似的房屋,可以排除。二是大门位于丁字或十字路口,门面呈45度角,临街斜向而开。从一元路到黄兴路,与中山大道垂直相交的路口,分别有蔡锷路、海寿街、车站路、黄兴路。前三条路路口的建筑物形状均与照片不符。孙庆力认为,汉口门牌号编排规则通常是从长江上游往下游方向排列,所以西贡街六号的位置,应在离俄租界黎黄陂路不远的黄兴路附近。继而通过街景地图上找到一处位于黄兴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的建筑物照片,与历史照片比较,竟有相似之处。照片中的乙海春老药房建筑,是一座左边四栋为二层楼、右边临街拐角一栋为三层楼共五开间的联排房屋,其中位于拐角处的乙海春,侧面面积实际只占大半个开间。这是一栋半欧式风格建筑,乙海春一楼大门门楣上方塑有精美的欧式花纹浮雕。五栋房屋占地全长约40米,进深约11米,均开有后门,与华新里东出口相邻。五栋联排房子的二层楼是开放式阳台,各开有一门一窗,安装有木制栏杆。从照片边角上看,左边一栋的屋顶上露出几条类似阳台上的竖式栏杆,或许是三楼阳台的栏杆,但样式与二楼阳台栏杆有区别。既有可能是还有三楼,也有可能并没有三楼,而是屋顶平台或晒台的栏杆,无法确定。今天黄兴路口这栋房屋,可见左边四栋均为坡顶红瓦,未见屋顶平台。最左边的一栋屋顶有三面坡顶。左起第一栋门牌号编为中山大道771号;顺延第二栋分了两个门面,分别为771附1号、附2号;第三栋也分为两个门面,一是771附3号,一是773附1号,中间未见772、773号;第四栋分为两个门面,分别为773附3、附4号;第五个门栋编号为773附5号。此处门牌号编排有些混乱。疑似为乙海春的这栋楼有三层,而在老照片中无法看出来房子有三楼。二层楼阳台均已砌墙封闭,每栋各开两个窗子,并安装有百叶窗。何以证明这一排房子就是当年的乙海春所在地呢?2023年10月30日,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发现了一处重要物证。细观老照片,五栋建筑外立面总共有6根砖砌方形墙柱,每根墙柱在二楼上方等高处塑有一截微型水泥罗马柱状浮雕装饰,罗马柱的上方有一欧式花盆状浮雕,看上去有几分典雅。而今天这栋建筑物外墙上未经改造的5根立柱上安装的罗马柱饰物,依然保持原样,牢牢嵌在外墙立柱上,只是不见上方的花盆状饰物,也许年深月久出现破损或脱落,只保留了微型罗马柱装饰。观察“西贡路”附近的建筑,这栋建筑的风格独一无二,故而此处为乙海春旧址无疑。还有一个旁证是路边的弧形排水沟,与门面相距1.2米左右,与今天的人行道边缘距离相吻合。2023年10月30日现场拍摄的乙海春老药房旧址建筑 乙海春老药房旧址建筑外墙上的百年罗马柱装饰 编者按:毕竟是100年前的建筑,关于乙海春旧址有读者持不同意见,认为是今中山大道黄兴路口至车站路段,理由是: 1.乙海春的地址是西贡街6号,双号为靠长江边侧;2.法租界义勇队与中国警察要守卫的是法租界,他们面对的是特二区(原俄租界)——英租界,防止英租界涌来的群众进入法租界;3.1926年的地图显示,今中山大道黄兴路至合作路段西北边侧那时还是城外官地,还尚待开发。 亲爱的读者,您认为呢?
1926年地图局部
查阅《汉口租界志》《江岸区志》等史料,有“乙海春药房”记录,表明它在民国时期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药房,可惜相关资料十分匮乏。1873年,在汉开业的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兼营西药,西药很快成为三镇外商洋行经营的主要商品。1891年,汉口华商郑大有药房也开始兼营西药。此后,租界陆续开办较多药房(店),其中影响大的有英租界内的英商赞育大药房,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远东第一大药房。日本药商后来居上,在法、俄、英、日等租界区,办有多家西药房。租界区虽管理明确,但利用药房及医疗机构倾销鸦片等麻醉、剧毒药品现象严重,亦有少数药房以经营药品为掩护,在华收集情报,尤以日本药房突出,设于英租界河街街面的乐善堂药房是日本在华收集情报的重要据点。《汉口租界志》记载:“一心堂药房 位于日租界平和街3号。辛亥革命后由日本千叶县人一色忠慈郎开办,自任药房老板。后在华清(景)街辅德学校前开有分店。一色忠慈郎于1920—1927年参加日本特务机关后,留汉继续开药房。1934年返日病故。”这段文字中的“华清街”,是指的今中山大道一元路至六合路,清末称华景街、华景大街,20年代更名华清街,30年代改名汉景街,1945年改名中山大道。“辅德学校”即今武汉市第16中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组拍摄于1916年湖北革命党人暴动的照片中,有一张照片恰好将一心堂药房分店摄入镜头,就在原“辅仁总里”旁、原永庆里东出口(一元路)隔壁。拍摄于1916年7月30日汉口革命党人暴动失败后的华景街。图中挂有仁丹广告的就是一心堂药房分店 细致观察这张照片会发现,日本药房员工的穿着与华人穿着显然有异。7月是夏季,穿白衣白裤也属自然,但是,药店门口还有几个人穿着白色长袜,状如绑腿。回头审视乙海春老药房的老照片,乙海春门前也有几位身穿白衣白裤看热闹的员工和学徒,其中也有两位少年穿着白色长袜,与日本人习俗相似。乙海春药房是否存在日本药商背景?或者当年的西药房是否流行白衣白裤白袜,不得而知。武汉最早的西药房,大多是由英、德、日等药商引进开设的。乙海春在汉开设于哪一年,暂未查到资料,如是华商所开,推测开办于1891年到1900年间。1915年长沙《大公报》9月1日至9月3日第九页刊登了一则长沙府正街乙海春药房“夏令急救要药二十种,买一瓶送一瓶”广告。广告中说:“本药房由汉口分设长沙十有五载,自运泰西各国各厂灵效良药,应验非常,无不药到病除。”从这则广告推算,早在1900年,汉口就开设了乙海春药房了。据2018年1月24日《常德日报》曹先辉撰《常德西药业的百年沧桑》记载:“1956年全市新药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较大的西药房,仅常清街(现人民路下南门至水星楼广场路段)就有150万元资本的欧州药房、50万元资本的克利药房、50万元资本的乙海春药房。”由此推断,解放后,汉口的乙海春大约也是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江岸区志》记载:“1866—1949年,外国人在汉办报历经80余年,创办各类报纸、杂志约50余种。这些报刊大多在租界范围内,部分在租界边缘地带。”“除此之外,租界内有外埠报纸分销处,位于英租界新昌里的大新公司分销《上海商报》,位于法租界的乙海春分销《上海申报》和《上海时报》,位于日租界的川汉路局刘锡三处分销《东方时报》。”这则资料说明,当年的乙海春地处汉口闹市,颇有一定社会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中,意外发现,辛亥革命志士李白贞早年曾在乙海春药房当过学徒和驻外地分店经理。1999年版《武汉市志·人物志》记载:“李白贞(1886—1966年),原名善,后改名为静,黄陂青龙乡人。少时家境清苦。14岁时至汉口乙海春药房宜昌分店当学徒,3年后调回汉口总店配药处工作。随后任岳州、长沙分店及开封中西药房经理。宣统二年(1910年)春在汉口歆生路(今江汉路)设立荣昌照相馆。1911年由孙武、丁笏堂介绍加入共进会,并以照相馆为总部秘密联络机关。”李白贞14岁进宜昌分店,正是1900年,由此可见,乙海春在汉口开设的时间是1900年以前。汉口总店分别在湖南、河南等地开设了诸多分店,可见其规模不小。李白贞1903年回到总店,时年17岁。到1910年自立门户开设荣昌照相馆,时年24岁。辛亥起义前夕,李白贞主动接受赶制起义时需用的旗帜和大都督印钤的任务,又接受赶制炸弹的任务。李白贞曾设计出中华银行纸币图案。为了保证起义军总部的安全,他以照相馆作保,租得俄租界宝善里14号楼房作为新的总部。1911年10月9日下午,孙武等人准备起义所需炸药,由孙武和潘善伯、李白贞等配制。当时炸药意外发生爆炸,刘同和刘公的妻子一起被俄巡捕抓走。刘同被抓后,供出了汉口、武昌等各革命机关的地址。随后,湖北地区三位革命党领袖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先后被捕,英勇就义。清廷在新军中大肆查缉革命党人,武汉陷入白色恐怖。10月10日,工程营士兵首先发难,其他部队随之跟进,武昌起义爆发。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后,李白贞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催提委员兼总监处参议,会同诸同志分途宣慰市民,举行庆祝活动。清军南下后,他联合汉口商界人士成立红十字会,并联系仁济、中西医院准备救护伤员。在阳夏战争的70余天中,共收治伤、病员1300余名,所有医药用品均由同人捐助。为保存史料,他不惜身冒危险,自带照相机在前线摄取战争镜头。自10月9日至11月24日,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尤其是汉阳雨淋山双方争战的照片最为珍贵,可惜底片先后毁于战火。辛亥革命后,李白贞深感学识不足,即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政治经济班学习4年。李懂化学、药剂,擅长雕刻、绘画和制图,性情恬淡,不慕名利,甘愿从事书记员、绘图员、测量员和文牍等工作。1931年武汉水灾回乡。1933年在汉开办脱棉厂,并皈依佛教。武汉沦陷时,携家眷避难黄陂,1944年冬回汉。次年春被汉口佛教第一莲社推举主持社务。1949年在汉口佛教居士林任理事兼文牍。武汉解放后,李被安排在中南文史研究馆工作,后调武汉市文史研究馆。他撰写的《共进会从成立到武昌起义前夕的活动》《我所参加的辛亥革命工作》《记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汉口佛教居士林》等回忆录,分别被收录和发表在全国和省、市政协编辑的书籍和刊物上。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与熊秉坤、温楚珩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赴京出席大会,又被特邀为在武汉举行的辛亥革命首义学术讨论会的代表。1966年2月7日逝世。1900年到1910年这10年,李白贞是在乙海春这家药房锻炼、成长、接受进步思想的,他的青春年华以及才干、胆识,也是从这里起始。乙海春究竟是一家什么药店,可待深入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