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真经说起,《77街的神龛》:以谦逊好奇心,观察理解大千世界拿到“搜狐有好书”团队老师推荐的《77街的神龛》一书后,在我的书房里静静的放了两天。 原因无他:一是我对中国的非遗民俗和神话故事传说很感兴趣,潜心研究,却对于西方或外来的神话故事,往往走马观花。 二是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77街的神龛》书名感到奇怪,拿到赠书后,却一时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 冬月周末的午休小憩,顿感精神,回到书桌前,拆封新书看过书的序言和目录,竟然一个短暂的下午将整部书籍读到了最后。 “神龛”一词并不陌生,是指民间供奉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阁子。何为“77街”呢? 我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原来在美国纽约上西区的曼哈顿,靠近77街,有一个始建于19世纪末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如今,这里是世界各地游客到纽约打卡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大家都热衷于此地的恐龙化石、动物标本、太空探秘、IMAX影院等,却鲜有人去探寻博物馆南侧77街的人类学展厅。 作者在序言开篇就谈到:很少有人知道,77街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人类学博物馆之一,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学收藏。 这里珍藏有中国北京的非遗皮影、西藏的唐卡、萨满的神衣、巴厘岛神舞的面具、占据整一面墙的阿兹台克太阳石等等。 《77街的神龛》一书,第二章的标题为:“无字真经”。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阅览和解读经典,特别是四大名著《西游记》。 熟知西游神话里,唐僧师徒经历80难,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因为阿傩、伽叶索要“人事”未果,传授给了唐僧“无字假经”故事。 《77街的神龛》应当也和唐僧西游取经有关吧? “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菜闲花。” 直接翻到相关具体内容,书中直接引用了《西游记》原著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一章节的开篇。 故事梗概是唐僧在八百里流沙河收了沙悟净后,取经团队圆满组成。师徒四人一路西行,经历十万八千里艰难险阻的平凡时刻。 不成想,西游神话中的这一幕,却定格在了77街的博物馆里的二楼亚州民族学馆的中国展柜里,已经呆了122年。 在“中国戏剧”的标题下面,有一只画框撑起的幕布,后面放了只皮影,由灯光从幕后映射出轮廓:而齐天大圣孙悟空从林中腾空而起,跃到最前面开路,唐僧牵着白马,猪八戒和沙悟净紧随其后。 “(皮影戏)在中国北方将很快成为历史,我想我在最后一刻抢救了它们。” 1902年,伯特霍而德-劳弗把他从北京收来的西游皮影道具,托助手寄到了纽约,“皮影西游”也成为劳弗当年的收藏品,一直展览于现在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厅里。 《77街的神龛》作者薛铭博士,肯定也是个西游迷。因为我从书中读到了他对西游神话“无字真经”的阐述和独到见解。 “当年奋志奉钦差,拿牒辞王出玉阶。清晓登山迎寒露,黄昏枕石卧云霾。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西游神话中,唐僧师徒经历了14载风雨,终于来到了灵鹫山大雷音寺,面见了如来佛祖,并安排阿傩、伽叶两位尊者在藏经阁传经。 由于没有满足阿傩和伽叶提起的“人事”条件,二位尊者便传给了唐僧无字白本。 还好燃灯古佛识破了假经之局,不想让唐僧师徒枉费了多年西行跋涉,于是差遣白雄尊者作为,刮起狂风,掀翻了他们的行李,点破了假经卷一处戏。 作者在《77街的神龛》一书中写到:看到空无一字的经师,唐僧师徒四人大惊,立刻返回到雷音寺,找如来评理。如来早就知道阿傩、伽叶讨取“人事”一节,打了个马虎眼说以前他还嫌经书卖得贱了,哪儿能让人空手来取。 如来佛祖还留下了一句话: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之后,如来佛再差阿傩、伽叶去取真经,得到了紫金钵盂后,才将“真经”传给唐僧师徒向唐王交差。 关于无字真经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有的人就认为无字的经更胜一筹,太过执着文字反而束缚了“真如本性”,无字真经这一出,不是皮影戏台上常演的剧目。 当年收藏“西游皮影”的劳弗,也不一定知道这些故事。《77街的神龛》为何要在书中大篇幅讲这个故事呢? 薛铭在书中说得很好:我引这个故事,不在于评判文字的优劣,而是打算讲“领悟”——取经人是否能悟出手中所捧白本的含义,又能否把自己的“领悟”传承下去,启发后人。 “作为后来人,我们又何尝不是正走在征途之上?手捧前人留下的有字真经或无字白本,我们继续历遍青山绿水,为寻找真如而一次次淘去性海流沙。” 关于中国的非遗民俗或神话故事,薛铭还在书中介绍了珍藏此馆的《山海经》,还有伦措绘制的唐卡《冥想观音》,厦门南普陀寺后山上岩石洞穴中“流浪的神明”等等。 篇幅影响,我想有时间,我会再具体单独的写写文章,谈谈珍藏于77街博物馆的“中国神仙们”。 认认真真地读过了“无字真经”,从头再来看《77街的神龛》一书,我竟然发现此书引人入胜。 不仅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张木刻版画,通过制作版画系列,让我读到了文字、照片和影像以外,另一种媒介和方式,介入有“灵”造像这一话题。每个章节都由一件藏口或一个展览,引出一个有关人类学博物馆的主题。 最后,借用作者薛铭博士的期许和邀请,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你带着更多的问题去参观自然或人文、艺术或科学、物质或非特质文化的展览。纽约77街的这座建筑,不是相遇的目的地。它是一个开始,邀请我们每一个人以谦逊与好奇之心,去观察、理解和珍藏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