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心理咨询诊所 2024-12-31 发布于山东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

作品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贞观政要》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是一部独具特色、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1-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摘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解释:不是了解事物理解道理困难,而是付诸实践困难;不是落实行动困难,而是坚持到底困难。

感悟: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知易行难,做事应该有始有终,要做到知行合一。

-2-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了解他人是困难的事,了解自己也的确不容易。

感悟:自知比知人更难,自知者明,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3-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

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解释:享乐不可极度,极度就变成悲哀;人欲不可放纵,放纵就变成灾难。

感悟:物极必反,享乐、放纵如果超过限度,不加节制,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成为人生的悲哀和灾祸,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凡事不可太过,当止则止。

-4-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摘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解释:能否作出一番成就,在于养成的习惯爱好。

感悟:一个人立足安身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所受环境的影响。

-5-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别做;想要别人不听到,不如自己别说。

感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6-

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解释:用仁义来抚慰百姓,同时还要显示出威望与信誉。

-7-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解释: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8-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有良好开端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十分少。

感悟:绝大多数人学习、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耐心、毅力,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开始,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决心,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9-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

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小事不注意,发展成大事就不好挽救了。

感悟:忽视小事就会造成隐患,最终导致大问题的发生。

-10-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解释:不以求全来选取人,不用自己的长处去要求他人。根据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11-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短处,并且不断加以改进;而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因而永远愚昧。

-12-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摘自《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解释:把自己的欲望服从人民的欲望的,他的事业必然昌盛兴旺;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就必然会灭亡。

感悟:要从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出发。

-13-

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

感悟:国家的根本就是保证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14-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

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

摘自《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解释:见到好人好事就学习看齐,足以扬名不朽,听到别人指出过错就能改正,才能免犯大错。

感悟:见贤思齐,善于向他人学习,面对别人的指正,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升修养、完善自己。

-15-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日理万机,靠一个人听断,即使再辛勤,也难以完全办好。

感悟: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也有一定的不足和危害。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16-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解释:弘扬正气,打击邪恶,疾恶如仇,比起各位,我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啊!

感悟:此句出自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王珪之口,表达了他去除邪恶、弘扬正义的追求。

-17-

官不得其才,

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不根据才能选择人才,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

感悟:人才选拔十分重要,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无法胜任其职,不能为团队带来实际的利益。

-18-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

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

不以贵贱亲疏而轻重者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解释:刑罚赏赐的根本在于劝善惩恶,所以帝王在运用刑罚时天下依据同一的标准,不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轻重。

-19-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解释: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执法量刑时,尤其对判死刑的,应尽量宽大简约。

-20-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

解释: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凡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21-

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

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量才录用,观察他们的言行,任人唯贤,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

感悟:任用人才要考察其言行举止,人品好坏,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

-22-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摘自《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

解释:当政的关键,唯在用人得当,若所用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长处,政事就必然难以得封治理。

-23-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玉虽然有美好的品质,却隐藏在石头中,如果没有工匠的琢磨,与破碎的瓦砾没有区别。

感悟:玉不琢,不成器,人才需要得到发掘和培养,才能充分展现其价值。

-24-

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奖赏惩罚不可以轻易施行,用人更要仔细地选择。

-25-

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

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作了而想叫人不知道。说了又想叫人听不到,这好比是闭着眼睛捕捉麻雀,塞着耳朵去偷钟一样。

感悟:人们做事应坦诚公开,不要企图掩盖真相,否则只会徒增笑柄。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26-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奖赏和受赏者功劳相当,没有功劳的人就自己退后;惩罚与犯罪者的罪行相符,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

感悟:只有赏罚得当,才能树立正确的向导,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27-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摘自《贞观政要·卷四·尊敬师傅》

解释:一开始就不勤于世事,最终必定后悔。

-28-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

若便骄逸,必至丧败。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天下稍微安定下来,特别须要小心谨慎,如果因一点小安就骄暂淫逸起来,必定导致丧乱失败。

感悟:居安思危,若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将导致失败。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29-

无常乱之国,无不可理之民者。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没有永远动荡的国家,没有不能被治理的百姓。

-30-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君子会表扬别人的善行,小人会诋毁别人的缺点。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31-

发号施令,

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赦令》

解释:发布命令像身上出汗一样,一出来就收不回去了。

-32-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作为国君的治国之道,必须先体贴、关怀百姓。

-3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水能够让船浮在水上,也能够使船沉到水底。

感悟:比喻百姓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34-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其在于精简;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

-35-

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纳谏》

解释:众人都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人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人的启发大。

感悟:相较于众人的盲目附和,敢于直言的士人更有价值。应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勇于表达真实想法。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36-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感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若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就容易被外界影响而丧失信心或误入歧途,但坚守信念、认清自我仍然是困难的。

-37-

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不明整理就容易犯错误,非常谨慎则容易疑心重重。

感悟:保持内心明澈,不被情绪或偏见所困扰,避免过分纠结于细节,保持适度的智慧与从容。

-38-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摘自《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

解释: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几率,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39-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小臣不可以让他们做大事,对大臣不可以在小事上加以责罚。

-40-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百姓以君主为心脏,君主以百姓为身体。心脏正常,那么身体就舒适;内心正直,那么外表就自然让人敬畏。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41-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任用合适的人才。

-42-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

-43-

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

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解释:君子的小过错,像白玉上的小斑点;小人的小优点,就像铅刀割一下的效果。铅刀割一下,技术高超的工匠并不重视它,因为小优点不能掩饰众多的邪恶;白玉有小斑点,精明的商人不会扔掉它,因为小斑点不会影响白玉的整个美质。

感悟: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欣赏小人的小优点,看重君子的小缺点,长期以往,必有祸患。

-44-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

-45-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也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形同陌路。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46-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一个人要照见自己的形象,必须要有明亮的镜子;一位君主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赖忠臣。

-47-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若要治理好天下,必须先加强自己的修养。

-48-

人君兼听纳下,

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贤明的国君应广开言路,贤能的人才才不会被埋没,民情必然能够上达。

-49-

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如同照镜子一样,善恶美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0-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

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如果君主认为自己贤明,而臣子却不加以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51-

弘俭约,薄赋敛,

慎终始,可以永固。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纳谏》

解释:提倡节俭之风、减轻赋税、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才可以使江山永固。

-52-

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解释:想要维持公道和礼节,必须抑制私情和嗜欲。

-53-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

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摘自《贞观政要·卷六·论谦让》

解释:自己虽有,但像是没有;自己虽满,但像是虚。

感悟:为人应当以谦虚为做人的准则。

-54-

有始有终,无为无欲,

遇灾则极其忧勤,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解释:有良好的开头有圆满的结局,能顺其自然,不追求过多的欲望,遇到灾祸就以自身的忧患与勤奋来对待,时局安定也不骄纵放肆。

-55-

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赏赐时不忘被疏远的臣子,处罚时不庇护亲近的人。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56-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摘自《贞观政要·卷六·论贪鄙》

解释:贤德之人拥有过多的财富只会消磨他的意志,愚蠢之人拥有过多的财富只会滋生更多的灾祸。

-57-

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止水;

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解释:想要观察自己的美丑,一定要面对平静的水面;想要考察一个国家的安危,就一定要吸取亡国的教训。

-58-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摘自《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解释:跟从好的东西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过错就没有什么危害。

-59-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

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

解释: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

-60-

兵威不息,劳止未康。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封建》

解释:战争的创伤并未愈合,百姓的疲弊也尚未消除。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61-

以石投水,千载一合,

以水投石,无时不有。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好似把石头投入水中,顺从流水,千年才能偶尔遇见一次;而如果让流水顺从石头,则无时不能。

-62-

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

节义不立,则名教不兴。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心中有苟且之心,道义节操就无法树立。节操不树立,道德教化就无法实行。

-63-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

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用人用得好,以后持身正的人会被吸引纷纷来善意劝导你;不小心用了恶人,同样不善的人会蜂拥而至竞争上位。

-64-

君心治,则照见下非。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君主圣明,能够明察秋毫,知道下面的是是非非。

-65-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志向达成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66-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让人敬爱的不只是君主,让人畏惧的不只是百姓。

-67-

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谄媚阴险的人必然平步青云,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

-68-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没有听说自身行为端正而国家动乱的道理。

-69-

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只有用强大的武力攻破他们使之投降;只有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才能将他们击败。

-70-

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

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民众向往休养生息而徭役却毫无休止,民生凋敝而帝王的奢侈之事却不见停息。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71-

崇尚节俭,大布恩德。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励精图治,提倡节俭,施恩天下。

-72-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解释:要想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

-73-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解释: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

-74-

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摘自《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解释:自古帝王如果要有兴建营造,必须要顺应民众的需求。

-75-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

解释:凡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76-

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

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如果自己憎恨别人,不能看到所憎恨之人的长处,那么做好事的人就会感到恐惧;如果自己喜爱别人,不知道所喜爱之人的短处,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解释:不以自己好恶去判断优缺点,魏徵劝谏唐太宗要任人唯贤,不能任人唯亲,如果感情用事,只会助长奸邪之风。

-77-

负薪救火,扬汤止沸,

以暴易乱,与乱同道,

莫可测也,后嗣何观!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介绍: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用暴政代替祸乱,其实和祸乱是一样的,它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人应该警惕啊!

-78-

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

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

摘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解释:仁爱正义的道德必须遵守,勤俭节约的志向始终不改。

-79-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摘自《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解释:帝王之所以喜爱骄奢,是因为这些可以满足放纵的逸乐之情;百姓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他们不堪劳苦疲累。

-80-

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

解释: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实情。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81-

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

摘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解释:君主虽然圣明英武,但必须依靠臣子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82-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一开奢侈糜烂生活的先河,国家的衰败灭亡就慢慢来临了。

-83-

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

-84-

古之帝王为政,

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大多数都崇尚清静无为,以百姓为中心。

-85-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贤明的君主,应当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昏聩的君主,只会听信谗言。

《贞观政要》经典88句,知兴替,明得失!

-86-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所以共为治也。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解释:使君主的品德不断地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地得到纠正,这就是共同治国的道理。

-87-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解释:好的君主任用奸邪的大臣,国家不可能治理得好;好的大臣辅佐荒淫的国君,国家也不可能治理得好。

-88-

夙夜孜孜,惟欲清净,

使天下无事。

摘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解释:每晚都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只想清心寡欲,使天下太平无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