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结构清晰、论点具有说服力如何获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色彩”(郭晓君、陈晓丹·陈彤)

 阅读美丽星空 2025-01-01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官式建筑色彩被严格规定限制不同,民间建筑色彩完全由百姓自发形成,很多用法习惯被普遍接受 认可,逐渐发展为民间约定俗成的规范。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居数量多,分布广,根据不同的自 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地域民间建筑色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生活在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的 黄土高原上的百姓,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独特的住宅形式——窑洞。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自然环境条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农业收成,靠天吃饭使得人们对自然一 直怀有依赖和崇拜,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同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人文观念。民居中老百姓或是使用 材料的原色作为建筑的色彩,形成了天然雕饰的审美观,或追求建筑色彩与自然色彩的协调,例如徽州地 区的粉墙黛瓦同周围环境的色彩能够很好地融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在官式建筑中也可以发现,清祈年殿 为祈求风调雨顺、农事丰年而建,屋面分三层,分别是青色、黄色和绿色,各象征天、地与万物,以传统 颜色寄予了人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自然观。

周王朝制定的一系列称为“礼”的制度规范,之后经过孔子改进,发展为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礼制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凸显统治者的至高权力,因此被统治者大力推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文 化。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受礼制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套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使用准则。如周时《礼记》记载 “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这种色彩等级制度完全不是从审美角度考虑搭配用色,而是严 格遵照执行礼制思想制度,使得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稳定传承,高度程式化。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随着五行的哲学观念逐步发展,渐渐同传统色彩产生关系。五行、五色、 五方、五季、五种动物相互联系,建立起了以时空万象为象征的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体系。以明清紫禁城 为例,宫殿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五行说中黄位居中央,属土,是大地色彩的象征,寓意支配四方,同时也 表示皇帝的威望和福泽绵延四方,因此被定为最高级别色彩;红色属火,蓬勃向上,主明,恰好符合 “光明正大”的含义,因此,宫墙、门、柱子等都是红色;太子宫别名东宫,东方属木,色为青,有生 发之特性,太子为未来的君王,所以,屋顶采用青色琉璃瓦;黑白两色在紫禁城中鲜少使用,这是由于 白色属金,时为秋天,位于西方,是日落的地方,黑色属水,时为冬天,位于北方,是荒凉的地方,两者 寓意均不吉利,因此甚少使用。国之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丰富且协调,统一而不单调,包含了民族民俗、社 会伦理、艺术美学等因素,是和谐的、丰富的、深邃的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郭晓君、陈晓丹《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中国木构建筑的彩画是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发展中逐渐萌芽产生的,起初是为了防腐防蠹、美化生活。从 文献记载上看,到春秋时期,贵族们在重要的木构上装饰彩绘已是普遍的风气了。建筑史上高等级彩画的美 学追求经历了从先秦的简洁浑朴,到唐宋的庄丽静雅,再到明清的金碧辉煌,自有其生产力进步和统治阶级 审美取向的发展脉络。

东汉张衡《西京赋》有云:“木衣锦,被朱紫”,可见中国古代重要的木建筑要穿着锦绣华服,彩 画就是木构的服饰。服饰于人,当然首先是保护我们的身体;其次就是美化装饰,所谓“人靠衣装”;在 古代讲等级、重礼制的社会还能彰显人的身份地位,还成了等级的象征。彩画于木构自然也是这三大作用。

彩画起源于“刷染”,不过二者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刷染又称刷饰,最初我们的先民使用比较廉价易 得的颜料如土朱、土黄等将木构涂刷,以达到整洁美观和防腐防囊的目的。随着木构的发展,斗拱的产生和 逐渐复杂化,单一的涂刷会让斗拱诸木构件混沌一片,看不清体和面的转折,于是人们发明了“缘道”,用 醒目的白色或墨色来勾勒描画木构件的边线,以“解”出构件清晰的轮廓,又用白粉、黄丹来提亮木构件的 底面、端头,以强调光感和面的维度转折,有画龙点睛的妙用。这便是《营造法式》中最简单、等级最低的 两种刷饰——丹粉刷饰和黄土刷饰的最初形态。

进入到奴隶制社会,色彩还成了统治阶级“明贵贱、辨等级”的手段,西周的奴隶主阶级提出了“正色” (青、赤、黄、白、黑)和“间色”(两种或以上的.正色调合而成的颜色),这首先反映在不同阶层服饰的色 彩等级制度化和多层次化,随后又传导到建筑装饰上。为了让装饰的色彩永保鲜丽,人们发现用朱砂、石青、 黄丹等矿物加工成的颜料色泽可以经久不退,于是促成了各种矿物质颜料的大发展。

青、绿、红三色自此成为彩画的三大主色,三种主色巧妙地搭配,通过间隔、对比的手法,辅助其它 的色彩,将各种线条曼妙的纹饰图案装点得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摘编自陈彤《木衣锦绣——关于中国建筑彩画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民间建筑的色彩全都是百姓自发形成,所以很多用法习惯被发展为民间约定俗成的规范而得到 普遍接受。

B.深受礼制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稳定延续,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 社会的统治。

C.在五行学说中,黄色被定义为大地的色彩,寓意着支配四方,同时也象征了皇帝的威望和福泽可以 绵延四方。

D.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高等级彩画的美学追求,展现出不同时代生产力的进步和统治阶级审美取向的 发展脉络。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在民间建筑的色彩使用中,也同样作用于官式建筑。

B.陕北窑洞与徽州粉墙独特的建筑用色,与当地的建筑材料或者地理条件紧密有关。

C.“正色”与“间色”的区分,成为西周统治阶级凸显其至高权力的主要手段方式。

D.北京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效果,得益于三大主色的巧妙搭配,加之其它色彩的辅助。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节用》:“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

B.《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的高阳王寺是“飞檐反宇,樛輵周通”。

C.《大业杂记》记载:“造观风行,殿三间,两厦丹柱萦壁,雕梁绮栋。”

D.《营造法式》规定:“椽素绿身,大小连檐,并青绿退晕,两旁素绿。”

4.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清晰、论点具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是如何获得的?(4分)

5.梁思成曾说过“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请结合中国建筑彩画的主要功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3分)

2.(3分)

3.(3分)

4.(4分)

①全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先分述中国建筑色彩与民间风俗、人文观念、社会伦理、哲学观念的关系, 最后总结其文化意义,使论证结构明确清晰。②文章主体在论述中国传统建筑色彩文化意义时,先提出各自的 分论点,然后多以典型例证来加以阐释,议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增强文章观点的说服力。(每答出一点给2分, 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彩画就是木构的服饰,强调对木构建筑的保护,体现中国人重实用的务实性格。②彩画可以装饰木构,展现 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体现中国人重美观的审美追求。③彩画可以象征身份,彰显中国建筑的伦理特征,体现 中国人重礼制的文化观念。(每答出一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