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百家言—汇集名家伤寒论条文注解第163条 中虚兼表不解 桂枝人参汤

 幽默的数据线 2025-01-01 发布于浙江
整理注解旨在学习与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联系处理。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 点关注不迷路  随时查阅学习398条条文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虛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若表解而下利,心下痞者,可与泻心汤,若不下利,表不解而心下痞者,可先解表而后攻痞。以表里不解,故与桂枝人参汤和里解表。

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足者,甘以缓之。此以里气大虚,表里不解,故加桂枝、甘草于理中汤也。


李中梓《伤寒括要》:经云: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此则又与桂枝人参汤。何用药有温凉之异耶?盖彼证但曰“下之”,此则曰“数下之”;彼证但曰“利下”,此则曰“利不止”。合两论味之,自有虚实之分矣。


卢之颐《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即桂枝汤去芍药大枣,加人参白术,以干姜易生姜。盖缘下多亡中而标经未撤,犹难外向,人参济倾扶弱,姜术甘草,稣痹理中,妄泄者得以回原,疏漏者方能固密。桂枝仍得专走太阳,温行经隧。去芍药者,谓其泄利,毋复破逐;去大枣者,参术允中,宜却克助;撤糜粥者,扬液敌邪,又非谷精所能谢也。


柯琴《伤寒论注》:上条论协热之因,此明下利之治也。外热未除,是表不解;利下不止,是里不解,此之谓有表里症。然病根在心下,非辛热何能化痞而软硬?非甘温无以止利而解表。故用桂枝、甘草为君,佐以干姜、参、术,先煎四物,后纳桂枝,使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于以奏双解表里之功。又一新加法也。


尤怡《伤寒贯珠集》:太阳误下,自利而又表里不解,与上条同。然曰数下,则气屡伤矣。曰利下不止,则虚复甚矣。虽心下痞硬,亦是正虚失运之故,是宜桂枝之辛,以解其表;参、术、姜、草之甘温,以安其里。而不可以葛根攻表,亦不得以芩、连清里,治如上条之例矣。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也。故桂枝加一两,甘草加二两。其治外协热而里虚寒,则所重仍在理中,故先煮四味,而后内桂枝,非但人参不佐桂枝实表,亦不与桂枝相忤,宜乎直书人参而不讳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下后表证未解而作痞,不无里寒、内热之分。试言其里寒,太阳病不用桂枝汤解肌,外证未除,医者鲁莽而数下之,致虚胃气,虚极则寒。中气无权,既不能推托邪热以解肌,遂协同邪热而下利;利下不止,胃阳愈虚,而阴霾之气愈逆于上,弥漫不开,故心下痞硬。此为表里不解者,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此一节合下节,皆言太阳表里不解而成痞也。


黄元御《伤寒悬解》:太阳病,外证不解,而数下之,外热不退,而内寒亦增,遂协合外热,而为下利。利而不止,清阳既陷,则浊阴上逆,填于胃口,而心下痞硬。缘中气虚败,不能分理阴阳,升降倒行,清浊易位,是里证不解,而外热不退,是表证亦不解。表里不解,当内外兼医,桂枝人参汤,桂枝通经而解表热,参、术、姜、甘,温补中气,以转升降之机也。

太阴之胸下结硬,即痞证也,自利益甚,即下利不止也。中气伤败,与下利兼见,人参汤(即理中汤)助中气之推迁,降阳中之浊阴则痞消,升阴中之清阳则利止,是痞证之正法。诸泻心则因其下寒上热,从此而变通者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合下两节,皆言太阳表证不解而为痞。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则妄伤其中土。土气虚微,遂协太阳之热而利。气机内陷,故利下不止而心下痞鞕。夫外证未除,利下痞鞕,此即表里不解,故用桂枝解肌而达表,参、术、姜、草甘温以补中,中气和而表里之邪自解矣。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数,读迟数有命之数,音速。数下利下之下,去声。数,言失于急遽,下之太早,所以原反,而为反之互词也。协,互相和同之谓,言误下则致里虛,外热乘里虚而入里,里虚遂协同外热变而为利,利即俗谓泄泻,是也。不止,里虚不守也。痞鞕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否塞而不通也。以表末除也,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下虚也,故用理中以和之;干姜兼能散痞硬之功,甘草亦有和协热之用。是故方则从理中,加桂枝而易名,义则取表里,期两解之必效。


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热不去,而里虚作利,是曰协热。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者,里气虚,而土来心下也。表里不解者,阳因痞而被格于外也。桂枝行阳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阴阳两治,总是补正,令邪自却。缘此痞无客气上逆动膈之阳邪,辄防阳欲入阴。故不但泻心中芩连不可用,并桂枝中芍药不可用也。协热而利,向来俱作阳邪陷入下焦,果尔,安得用理中耶?利有寒热二证,但表热不罢者,皆为协热利也。


程知《伤寒经注》:此方即理中汤加桂枝,而曰桂枝人参汤者,不欲以里先表也。


吴谦《医宗金鉴》:此承上条脉微弱,协热利,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外证未除,谓太阳病未除。而数下之,是下非一次也。里因数下而虚,遂协表热而利,利下不止,里虚不固也。心下痞硬,里虚而邪结也。外证既未除,是表不解也,故用桂枝以解表。利下痞硬,里因下虚而从寒化也,其脉必如上文之微弱,故用参、术、姜、草以温里,此温补中两解表里法也。若其脉有力者,又当从甘草泻心汤之法矣。


喻嘉言《尚论篇》:不解肌,反误下,心下痞,用桂枝加温补药,两解表里一法。原文误下则致里虚,里虚则外热乘之,变而为利,不止者,里虚不守也。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否塞而坚满也。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适虚,故用理中以和之。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亦治虚痞下利之圣法也。


吴贞《伤寒指掌》:此因子下之后,虽初因协热,而里必虚寒,故用温补。


钱潢《伤寒溯源集》:外证未除,一误下之已足致变,况数下之乎?频数下之,焉有内气不虚者乎?里虚而邪热内陷矣。正气既虚,则不能却邪外出,邪气即陷,亦不能自出还表,中气虚而无以内守,邪热陷则势必下攻,以虚协热,故下利不止也。协,合也,同也,言但热不虚,但虚无邪,皆不足以致此也。热邪协虚,中气不守,津液下奔,循其误下之势,利遂不止,致胃中阳气虚竭,故阴气上逆,坚结于胃中而痞硬也。······旧注皆以正虚邪实解之,正虚固不必言,邪实则热邪实于里矣,岂反有参术干姜之用耶?不知证虽协热而下利,胃又因下利而阳虚,下利则热邪下走,阳虚而阴邪上逆,故心下痞硬也。······表不解者,以外证未除而言也,里不解者,以协热下利,心下痞硬而言也,若欲表里两解,桂枝不中与也,当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此二节,言太阳表里不解而成痞也。太阳病外症未除者,肌未解也,数下之则虚其中气,外邪乘虚而入,遂协热而利,中气虚寒,外热内入,故利下不止而心下痞硬也。外症未除而复痞硬利下,故表里不解,宜桂枝以解外,参术姜草以温中,表解而里亦和,正复而邪自去矣。


魏荔彤《伤寒论本义》:风邪初感在表,不治郁而为热,故传经之热变为热邪。今云数下之,其日久可知,此应透表之风邪,变为陷入之热邪。又屡为苦寒之剂所镇坠,于是病之热邪下于下焦,而药之寒邪反留于心下。热入下焦,斯为协热之利不止,寒留心下,斯为协寒之痞硬。非用理中,则协热之阳不能升,协寒之阴不能散矣。故用理中者,理中气以升阳降阴,所谓握枢而运也。然外证未除,又何以治,故加桂枝于理中之中,表里成兼治之效。


邵仙根《伤寒指掌》邵评:此症表里俱虚,其病根在心下,非辛热何能化痞而软硬,非甘温无以止利解表,用理中加桂枝,双解表里之法,此条虽不言脉,其脉微弱可知。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桂枝以解表,人参白术以安中止泻,加干姜以攻痞而温经,甘草以和缓其中,此未应下而下之以虚其中者主之也。


王丙《伤寒论注》:挟热而利,非阴邪自利也,但因子下而中气大伤,则当以理中为主。加重甘草,载之使上也。法又先煎四味,后内桂枝,使先煎者留中,后内者行表,仍不失先解其外之义。


陈蔚《长沙方歌括》:太阳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未有不致虚者,里虚则外热内陷,故为协热利不止。协,合也,同也,言但热不虚,但虚不热,皆不足以致此也。太阳之气出入于心胸,今太阳主阳之气因误下而陷于下,则寒水之阴气反居于阳位,故为心下痞硬。······方用人参汤以治里虚,桂枝以解表邪,而煮法桂枝后纳者,欲其于治里药中,越出于表而解邪也。


文通《百一三方解》:此表里双温之法,乃理中汤加桂枝也,主外症未除误下之寒痞。夫外症未除而数下,寒陷于脾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升降乖常,阴阳交错,故仲景用理中加桂枝一味而后煮,使先通其经络在表之寒以升其心阳,而后温其误下在脾之寒也。一加一减,则神妙无方,不名理中加桂枝,而名桂枝人参汤者,明其以桂枝治表寒为主,本系太阳之症,而使之还出于太阳,用人参甘姜以救脾胃下陷之寒,而提纲仍当属之太阳耳。


吕震名《伤寒寻源》:此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也。······盖因误下则里虚,里虚则热入,里虚不能内守,遂协同外热,变而为利下不止,而必又心下痞硬,邪滞上焦,犹兼半表,故曰表里不解。夫下利不止,何以不用四逆以救里?以表热未罢也。心下痞硬,何以不用泻心以清里?以里气已虚也。此证辄防阳并入阴,故不但泻心中芩连不可用,即桂枝汤中芍药亦不可用,乃取桂枝行阳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此表里两解之治法也。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太阳发于阳病,外证非表证,尚待言耶。书外证,正见其趋势向外,始终必从外解也。书未除,正见其在外为固,药石不能尽移也。奈何下之不已而数下之,不除其外除其热,外证如故而热邪不如故,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纵热尽邪未尽,不遗热焰于身外,必遗寒分于太阳。缘寒下之药牵入太阳,阳气不能带热而入者,不能不冒寒而入。寒入心下便为表,则有外复有表也明甚,热不入心下已为里,则有表复有里也又明甚。深入者表,而横肆者里,是心下一层表,间隔一层里。宜其脱离一层外,病形愈缩而愈窄,殆痞硬之最窘者欤。申言之曰表里不解,非浅识者所能解也。法当不解表之解表,不解里之解里,以解外之法正解表,以温里之法反解里也。独外证非药力所能除,惟太阳能除之,还太阳以出外,开外即除外矣。此虽泻心证具,不可更行泻心汤,奚事叮咛乎?上条热未除而喘未罢,无形之痞为独殊,本证热已除而利不止,有形之痞为特异;上文寒实结胸有小陷胸汤在,本证寒入成痞无小泻心汤在也。桂枝人参汤主之,何其与泻心汤似相悬绝乎。

本方是理中加桂耳。上文明明医与理中利益甚,彼非作热利也,若下利由协热而来,就令利在中焦,与理中无抵触耶。理中逆治寒,大可从治热,中焦药不能移作下焦用,尽可移作上焦用。善用之不独以理中焦见长,不名理中加桂者,活看理中者也,且以理中佐桂枝,非以桂枝佐理中。观其先煮后纳,桂枝显先四味而行,必先解表而后解里可知。异在非解表之表,乃解里之表,逆取心下,不泻心之泻心也;非解表之里,乃解外之里,反针热利,不理中之理中也。方名但提桂参者,桂枝能护送心下之阳,复回在外,人参能追逐心下之邪,同归于里。余药不过进入一层则解表,退出一层又解里焉已。病形分三截,故服药分三次,日服以解表,夜服自除外,日服解遗寒,夜服尽余热。此变通桂枝汤也,与上条变通麻黄汤,同一手眼也。


刘世祯《伤寒杂病论义疏》:此示纯寒痞利之证。因其人素秉寒中,客邪外感,复加误下,病由体变(同一太阳病外证未除,误下令表热相协内陷,而病变各自不同,若素秉多热者,当变火郁为利、喘而汗出,葛根黄连黄芩汤主治之证是也;若寒热错杂者,当变上热中寒,痞利交作,诸泻心汤主治之证是也;若体秉纯寒者,当变心下痞硬、利下不止,本条所举表里不解之证是也)。表里不解者,内痞利而外恶风或寒、身热不去之谓。真气陷则客气上逆,证属纯寒,必口中和而下利清谷;脉象当下坠而急,按之空虚,急者如弦乍张之象,此受肝乘,法当以救里为急,桂枝人参主之。即理中加桂枝一味,盖中府不运而痞硬者,用参术以转大气,升降复则痞结自解,所谓塞因塞用者是也。若实为邪结,与理中必致中满之变,或胃气盛而利转奔迫,此方治之所以重在知源。学者能明乎同一协热为利,仍各有寒热虚实之异,心无死法,则运斤之巧得矣。


曹颖甫《伤寒发微》:太阳病,外证未除而误下之,水气与标阳俱陷心下,则为结胸;标热独陷心下,则为气痞;下后胃虚,客气上逆,则亦为气痞,但与标阳独陷心下之痞,有濡硬之别耳。若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水气合标热同陷,遂至利下不止。寒水之气,结于胃之上口而心下痞硬,仍见发热恶风之外证,仲师特以桂枝人参汤主之。炙草、白术、人参、干姜以温胃而祛寒,桂枝助脾以发汗,而外证及里痞俱解矣。所以后纳桂枝者,以里寒重于外证,恐过煎气薄,失其发汗功用也。所以日夜三服者,则以数下之后,阳气内陷,非一剂所能开泄也。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此条辨解表和里,均用温用补。与上各栏,均用凉用泻者迥别。此为变证变法。病结病痞,多缘下早,厥初都有表证。但已成结成痞,外邪内陷,表证多罢,病机大都如是。此外证未罢,既有里复有表,协热而利,既有寒复有热,下利不止,既为实又为虚,是为变中极变。然和表用桂枝,温里用姜,止泻用术用理中,对痞证言为变法,对普泛治疗言,实为定法,故此又为变法中的定法。前陷胸栏,用大黄甘遂寒下,而煞末有白散的温行。前痞证栏,用大黄黄连寒泄,而此有姜桂的温补,皆由正面推到反面,常法推到变法。此条与前赤石脂禹余粮条,遥遥辉映,彼为下利不止,此亦为下利不止。但彼病在下焦,而此病在中焦,彼理中不中与,此理中又当与。就文气近察,此条承上条言,上言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此言下后正当加桂枝,此条合上条,又是起下条言,此条和里解表一方兼治,下条解表和里两法分治,善读者整个了彻,真是八面玲珑。伤寒有已化热,未化热,有外寒内热,内寒外热,寒轻热重,寒重热轻。此栏寒热夹杂,上下相凌,内外相搏,虚实相乘,反复推辨,曲尽病理病情。本条条文曰协热,热的对面隐显寒,曰协热而利,寒不上逆,而客气犯膈,热反下趋,而随利以泄。所以不重在热而重在寒,不重在痞,而重在利。此证若热重,当用葛芩连草汤。今寒重,故用此理中加桂。里气不固,表何以托,表若继陷,更当贼里。学者须知固里即所以和表,和表正所以固里。上条无大热,却治热,此条本协热,反不顾热。病变无穷,治疗亦通于无穷。此为微言奥义,精华所在,于此而犹疑是疑非,疑错笺。宫墙外望,不得其门而入。似此安能引面伸之,触类而长之,更有进一步实际神悟境谊。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此条是太阳误下,表热不陷亦不解,徒令肠胃虚寒,而加下利者也。虚寒下利为太阴证,人参汤为太阴主方,里有太阴证,外有太阳证,故主桂枝人参汤。


朱壶山《伤寒论通注》:人之一身,只此阴阳气化之流行。阳居上而阴居下,即是上火而下水,即是上热而下寒。下寒循膜上出,则阳不郁热,上热循膜下出则阴不凝寒。下寒阻热于上,不使透膈下行,则成胸痞。上热随寒下陷,不能化阴上升,则成协热利。利久不止,热随利尽,下焦纯寒,物极必反,寒水上犯,欲僭阳位,不振之心阳,又与寒水相搏,结于心下而为痞。断无上成结胸,下协热利,同时并见之理。此非科学知识所能喻者。此节太阳中风,未用桂枝汤解外,其症未除者,转而误下,一下不解,且数下之,胃阳大伤,太阳无力以抗外邪,外邪内侵愈甚,太阳不能自持,随寒邪下陷,成协热利症。中气无回旋之力,自清阳无上升之望,上气不呼,下无所吸,久利不止,热随利尽,阴极而上,中途无阻,直结于心下而成痞硬。此下寒未解而上迫,外寒未解而内迫,为表里兼病之症者。方用桂枝以解外邪,从肌肉托出皮毛。人参以充中气,助桂枝肃清肌肉。白术健胃以行水,干姜暖胃以却寒,寒水不敢越中宫而上侮,心肺自然透中宫而宣阳。甘草从容和缓,不使病寒药热稍有激触,表里悉解矣。或曰:似此治方,与协热不宜,然协热而利,利下不止,下陷之邪热,已随利去,否则不结于上而结于下,成里急后重症,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之协热下利同。黄连黄芩汤因实热之协热利,热未去之利不止。桂枝人参汤因虚热之协热利,热已去之利不止。彼用芩、连而汗喘安,此用理中而痞硬解。彼得葛根以升下陷而利止,此借桂枝以解外寒而利亦止。若下陷之虚热,未随下利而去,此汤必留邪助逆无疑。桂枝后煮者,徐洄溪曰:欲从治里药中,越出于表以散其邪。《今释》者曰:凡芳香之药,其主成分为挥发油,过煮则有效成分必减。皆为近理。至谓数下之后,身体虚弱,用人参刺激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而使之兴奋,他一方又能鼓舞人体之新陈代谢,亦颇切中。惟未说出与甘草、白术、桂枝、干姜发生如何共同或分途之作用,殊少意味。


承淡安《伤寒论新注》:本条为表邪未解而兼痞、利之治法。太阳病,发热恶寒之外证未除,而一再下之,遂使胃肠虚寒,挟表热而下利,以数数下之,致利下不止,心下水饮停滞而为痞硬;发热恶寒之表证仍在,痞、利不已之里证依然,表里不解,故以桂枝人参汤治之,以桂枝解外邪,干姜温胃寒,白术促吸收,参、草补胃虚,胃得温而痞自消,肠吸收而利自止,正气复而表亦解矣。

三十八条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同为利下不止,而用桂枝人参汤者,何也?彼为热利,此为寒利,彼无心下痞硬,此则有心下痞硬也。

本条之脉证、舌证:脉当浮细;舌当质淡,苔白。


苏世屏《伤寒论原文真义》:夫以气化言,标阳主上,本阴主下;以经脉言,标阳在前,谓之前经,本阴在后,谓之后经。今太阳病,发于标阳所主之前经,其机为开,谓之外证,乃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迫使气机趋下,邪虽未陷,乃移其邪于本阴所主之后经,转开为阖,变外证为表证矣。数下之后,则中气不守,遂外则协有表热,而内则为寒利,竟至利下不止,中阳愈虚,则阴霾结聚而不散,致心下痞硬。其表里不解者,此非发于本阴误下之痞硬,岂泻心汤所能治乎?宜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此方即桂枝一味,加入理中,以桂枝后煮,使药气先行,越出于外,从外以解表;理中专理中焦,开辟阴霾,从内以解里。桂枝得理中,则中气坚强,以为后盾,而解表之力愈大;理中得桂枝,则行阳迅速,以为前锋,而散结之力更强。相须相使,各得其宜。其不名理中加桂枝汤,而名桂枝人参汤者,以人参建立中气,为理中之主。唯药皆钝滞不灵,先得桂枝之辛温善走者为主动,转运于四旁,四旁转,则中枢自转,而表里之邪尽解矣。


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外证未除,表未解也。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者,其人胃气素虚,下之则胃气不守,胃中之寒气遂协同外感之热邪,而同时内陷也。心下痞硬者,胃气虚,则寒邪乘之而凝结也。此时外邪未尽,胃气虚寒,实为此证之大眼目。一方宜温胃,温胃则下利自止,温胃则寒结自散也;一方宜散邪,散邪则外证自除,散邪则内陷之热自出也。温胃用理中,散邪用桂枝,此节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也。此节言表里不解,即以桂枝解表,以理中温里也,

此节关于心下痞硬一证,未另用泻心诸药,可知因胃寒以致痞,但温胃则痞自去,与其他痞结迥然不同也。


包识生《伤寒论讲义》:表病下而复下,阳气大伤,故利不止。邪仍未解故心下痞硬也。

此言下伤其卫阳之治法也。夫表病下之已误,若三复下之,则胃阳大虚,中气失职。经曰:卫气出下焦。今下伤其里,气无所出,外邪内陷,结痞于心下,如此卫阳虚痞,又非泻心诸汤所可疗,必以桂枝人参达表气而温中宫也。


刘绍武《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34条、163条合论】

“太阳病,桂枝证”,说明本证起初为表虚寒之桂枝汤证。若误下之,产生利遂不止、脉促变证,方不对证,表证未解,又合太阴里虚寒的利遂不止少阴虚寒的脉促证。葛根芩连汤为大苦大寒之品,以寒治寒,大法不通。桂枝证表未解当以桂枝解肌,而用葛根解表,自相矛盾。

34条、163条两条合参,寒热之误,全在错简。如不条文合参,而以讹传讹,贻误后人。根据临床事实,两条分别改为:

34条: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喘而汗出者,表里不解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条桂枝汤证,由于误下之后出现“脉促”,故方去芍药,参21条桂枝去芍药汤证。本方加人参,以方测证,应有“心悸,短气”见症;加白术干姜温中燥湿,以治太阴病利遂不止,心下痞硬。

163条把34条“喘而汗出”补入,为外证未解的见症,此为162条之麻杏石甘汤证。应先解表,表解已,下利不止者,用葛根芩连汤主之。

163条初病为麻杏石甘汤证,本条提示:太阳病不可攻下,外解已,乃可攻里。协热下利,为太阳病误下变证之一,另一变证则为结胸证。《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治变证很多,这与当时对太阳病的认识水平是分不开的。当时多以麻桂辛温发汗以解表,仲景虽创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法,但由于对表证的认识局限于中风、伤寒,而对温病重视不够,因此造成了后世对《伤寒论》的偏见——只治伤寒,不治温病。直到清代温病学派的兴起才将辛凉解表法提到一定高度,发展和完善了《伤寒论》对温病的治疗。但勿庸置疑,仲景对温病的治疗大法已具,只是后世未能认识和正确应用而已。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外证未除,应服桂枝汤而反数下之,使邪热协同泻药人里而为协热利,下利不止伤其胃气,胃虚则为心下痞,而表亦未解,故云“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人桂枝而成。方中以理中汤补虚安胃,以桂枝甘草汤解外。此处即可看出人参可以通过补胃虚而达到治疗心下痞的目的。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太阳病外证未除,即不当下。今数下之,虚其肠胃则内寒挟外热而利,因下利不止而成虚性之心下痞硬。倘表证虽经误下而尚在,表里不解者,则以人参汤和中,加桂枝以治表。

前条有云误下之后邪陷在上成结胸,在下则下利,与本条同一病理。利有寒热二种,表热不罢者,皆为协热利也。

本条是误下太阳,表热尚在者,至肠胃虚寒下利属太阳病。人参汤为太阳病主方,外兼太阳,故用本方。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外证没有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下利,利下不止。表热一直往里面走,且心下痞鞕,有表证也有里证,所以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方子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    

把炙甘草和干姜拿出来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如果因为吐下,肠胃津液伤到的时候,一定会用到人参,可用党参代替。为什么用白术?白术能健脾整胃去湿,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好,能够让肠胃的津液恢复得很好,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白术,靠白术增加它的油质,所以白术吃下去的时候,会让肠胃的蠕动很常,肠胃的黏液会增加,西医就是不懂得用白术,所以便秘也治不好。

三十八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同为下利不止,而用桂枝人参汤者,何也?彼为热利,此为寒利,彼无心下痞鞕,此则有心下痞鞕也。葛芩连汤用的时候是里热,因为表面的滤过性病毒跑到里面,所以葛芩连汤专门是清里热用的,同样是利下不止,葛芩连汤是热利,桂枝人参汤是寒利,葛芩连汤没有心下痞鞕,桂枝人参汤有心下痞鞕,因为肠胃虚寒掉了,肠胃被攻下以后,里面没有东西,津液也被攻掉。胃壁黏在一起了,这时候用桂枝人参汤让它解开来,所以会兼用到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寒利和热利怎么分辨?大便很臭就是热利,热就是脓所以会臭,大便没有味道的就是寒利,用问的就好了,不用去闻;看看舌头也可以,摸摸脉也可以,所有的热脉是数,数就是跳得很快,热在下焦,所以摸到尺脉部份一定是很快;胃发炎的候,关脉的地方一定跳得很快,如果是寒利,摸到的脉一定很微细很微弱,所以桂枝人参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刚好互为表里剂,一寒一热。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本条论述太阴虚寒兼太阳表邪不解的证治。太阳病为表病,应以汗法解表,即使是表里同病,亦应先解表,后攻里。若外证未除,即用下法攻里,乃属误治。更何况“数下之”,即非只一次误下,致使表证不解而里气先伤。脾阳被伤,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气机痞塞,因而出现“利下不止,心下痞鞕”之证。这种既有太阳表证存在,同时又有下利不止的病证,则称为“协热利”。此“协热”,指并见发热之表证而言。因其“表里不解”,故以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而表里同治。

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加桂枝。方用干姜、白术温中以去寒湿之凝;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以治脾气之虚;桂枝以解太阳在表之邪气。本方煎服法要求先煎人参汤四味,使其发挥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效用;后下桂枝,使其先越出表邪,而不受人参、干姜的羁绊。否则五药同煎,会使桂枝芳香走表主力变为温里之用,而达不到表里两解的目的。

在《伤寒论》中,讲表证误下致协热下利的只有两条,须要进行对比:第34条之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是表里皆热的协热下利,故见脉促、喘而汗出、热利黏秽的热证;本条是表里皆寒的“协热下利”,故见心下痞硬、下利稀溏的寒证。二者皆名“协热利”,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第161条所述旋覆代赭石汤证的病变重点在于胃,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证;本条的病变重点在于脾,故以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为主证。一在胃,一在脾,病位不同,见证各异。联系心下痞诸条,可以看出,无论胃气不和或脾气不和都可发生心下痞证。因此调理脾胃,畅达升降之机,则为治心下痞之大法。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太阳病,屡用攻下之后,里气大伤,因而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因表证还在,故名为协热下利,即挟表热而下利,与现代所称“协热利”性质属热的含义是不同的。此时病势的重心是里虚寒,故以理中汤治脘痞下利,仅用桂枝一味以通阳和表。本条与34条的下利虽然都由于误下,但一属实热,故用葛根芩连汤,一属虚寒,故用桂枝人参汤。两者截然相反,绝对不可混淆。

黄氏引太阴病提纲内容,来分析本证痞利的病机及人参汤的作用,极有理致,解释“协热而利”为“协合外热而为下利”,也很明确,对于深入理解本条的理法方药,最有帮助。要之,本方以温里为主,桂枝不但通阳和表,也能协同理中,增强温里的力量。

成、王二氏对本方的解析都很确当,王氏尤多阐发。从本方的用药来看,就是理中汤原方甘草用量增为四两,再加桂枝四两组成,也可以说是理中汤与桂枝甘草汤的合方,可见重在益气通阳,气足阳通,则里和而表亦随解。


李克绍《伤寒论讲义》:太阳病屡次攻下伤其脾胃,以致脾虚不摄,阴寒结聚而下利不止, 心下痞硬,此时本当温补中焦,但因兼表证不解,故以桂枝人参汤表里两解。

本方即人参汤加甘草至四两,再加桂枝组成,人参汤又名理中汤,理中汤理中焦,治痞与下利,桂枝和表,治太阳表证,是表里兼治的方剂。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本证成因:太阳病屡用攻下,表邪未除而脾气被伤。

主症和病机: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这是由于脾胃阳气损伤,虚寒内生,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所致。清阳不升,故下利不止;浊阴不降,气机滞塞,故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是頁外有表证,也就是发热、恶寒、头痛等外证依然存在;里有虚寒下利而不缓解;治之宜温中解表,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鉴别:桂枝人参汤证与葛根苓连汤证皆属表证的发热兼里证的下利,皆是表里同病,也皆可称为“协热下利”。但葛根苓连汤证属表里俱热的协热利,而桂枝人参汤证则属于表里俱寒的协热利。前者宜辛凉解表,清热止利;后者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

本方是理中汤加桂枝而成。理中汤亦名人参汤,有温中散寒止利的功效;用桂枝解散表寒,同时助理中汤温中焦之阳。由于此证以里虚寒为主,故理中汤四物先煮;桂枝为解表而设,故桂枝后下,以充分发挥其辛散之力。

注意本方的药物组成,是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加桂枝,而不是桂枝汤加人参。凡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肠炎等病程中,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恶风、腹泻大便清稀,脉浮而弱者,皆可用本方治疗。


姜建国《伤寒论讲稿》:本条论述虚寒下利证与痞证的类证鉴别。表证不解,外证还在,应该先解表。而医者屡次地运用下法,导致了脾脏虚寒,运化失职。清阳不升,则利下不止;寒湿中阻,则心下痞硬。内寒外热,所以叫做表里不解,也就是“协热而利”的意思。治疗当温中止利,兼以解表,用桂枝人参汤。本证以“利下不止”为主症,应该兼见倦怠乏力、舌淡苔白、食欲不振的脾家虚寒的症状。而“心下痞硬”不是主症,不可以此诊断为半夏泻心汤证。

本方实际上是理中汤加桂枝组成的。理中汤以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补益脾气。重用炙甘草,一方面取其甘温补中,一方面取其缓急止利。桂枝量大而后人,一方面解表,二方面温中。全方表里两解,但是偏重于治里。

本证与34条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都叫做“协热利”,所协的表热是相同的,而下利的病机则有寒热虚实差别。本证是“协热寒利”,症见下利溏薄,纳呆痞硬,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而葛根芩连汤证是“协热热利”,症见下利黏秽,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


吕英《伤寒一元解》

1.“太阳病外证未除”误下入里,按普遍规律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下陷之证的桂枝汤方证。此条协热源于《伤寒论》中太阳桂枝证,反映的是太阳从标阳化、属热,太阳这个最大之阳内陷,“名协热”。数下之后内陷,中阳不足的土中出现下利,曰“协热而利”。

2.“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说明既存在太阴里已形成虚寒的理中汤证,又存在土中寒湿之气随下陷的厥阴风木直升逆上、壅阻心下,此属表里痞。

3.欲表里双解,用益土载木法,因厥阴风木下陷是其直升之源,故桂枝、炙甘草各四两,较人参、干姜、白术多一两。煮服法:后加桂枝,且日再夜一服。说明以里气虚寒为主,里气充足的前提下解肌之力才能得以发挥,体现了本气自病的临床诊治特点。

4.“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此条邪已全部进入阳明界面,只有一次“下之”,属实证、热证。与第163条刚好相反。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