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密钥》 “繻有衣袽”为何有“塞舟漏”之义? 《既济》六四“繻有衣袽”,王弼注:“繻,宜曰濡[rú],衣袽所以塞舟漏。”意为舟漏则濡湿,故须预备衣絮塞舟之漏。此处王弼“塞舟漏”之义隐晦不明,《集解》引虞翻、卢氏,以及王引之、朱骏声皆以为卦无漏舟象。 1.《周易正义》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王弼注:)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履得其正,而近不与三、五相得。夫有隙之弃舟,而得济者,有衣袽也。邻于不亲,而得全者,终日戒也。 [疏]正义曰:“繻有衣袽,终日戒”者,王注云“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者也。六四处既济之时,履得其位,而近不与三五相得,如在舟而漏矣。而舟漏则濡湿,所以得济者,有衣袽也。邻于不亲,而得全者,终日戒也,故曰“繻有衣袽,终日戒”也。 2.《经典释文》 【繻有】而朱反。郑、王肃云:音须。子夏作 ,王廙同。薛云:古文作繻。【衣袽】女居反,丝袽也。王肃音如,《说文》作絮,云:緼也。《广雅》云:絮,塞也。子夏作茹,京作絮。 3.《周易集解》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虞翻曰:乾为衣,故称“繻”。袽,败衣也。乾二之五,衣象裂坏,故“繻有衣袽”。离为日,坎为盗,在两坎间,故“终日戒”。谓伐鬼方三年乃克。旅人勤劳,衣服皆败,鬼方之民,犹或寇窃,故“终日戒”也。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卢氏曰:繻者,布帛端末之识也。袽者,残币帛,可拂拭器物也。繻有为衣袽之道也。四处明暗之际,贵贱无恒,犹或为衣或为袽也。履多惧之地,上承帝主,故终日戒慎,有所疑惧也。 4.《经义述闻》 引之谨案: 如王说,则经当作舟漏而濡,有衣袽以塞之,文义始明。今但云“濡有衣袽”,则所濡者何物? 所谓衣袽者又将何用乎? 恐经文不如是之晦也。如卢说,则经当作繻有为衣袽之道,文义始明。今但云“繻有衣袽”,则为之意不见。且为衣袽者,布帛也,不直言布帛而但举端末之识,区区端末之识,岂遂可以为衣乎?二说殆非达诂。惟虞氏差为近之,然必承伐鬼方言之则非。……今案:《说文》:“襦, 衣也。”“ ,温也。” 衣所以御寒也。……衣袽,谓箸败坏之襦也。御寒者固当衣襦矣,乃或不衣完好之襦而衣其败坏者,则不足以御寒。譬之人事,患至而无其备则可危也,故曰“襦有衣袽,终日戒”。故《象传》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按: “繻”“袽”二字的异文繁多,“繻”有异文“ ”、“襦”、“濡”、“需”,“袽”有异文“茹”、“絮”、“ ”。“繻有衣袽”,虞翻认为是衣服破裂,卢氏认为是布帛边可做衣服也可做破衣服,王弼认为是用破衣服塞船漏。王引之不同意王弼、卢氏、虞翻的说法,又立“御寒”新说。“袽”之异文皆训敝衣,先儒的分歧主要在“繻”。 日本易学家高岛吞象也认为王弼之说“添生枝节,自圆其说,未免矫强”。但随后他引用的筮例却证明了王弼塞舟漏之说。 5.《高岛易断》 按“繻”为采绘,“袽”为敝衣。……言四当既济之盛,衣冠济济,文物声名,焕然一新,然天命靡常,盛倏为衰,新倏成故,若不因时弥缝,曾不几时,立成败坏,犹是绘采之华裳,未几而为敝败之残絮矣,故曰“繻有衣袽”。…… “繻”王弼谓宜作濡,衣袽谓以敝衣塞舟漏也。王弼之解,强从济字取义,谓济必有舟,舟或有漏则濡,濡则敝衣塞之。于爻辞“繻有衣袽”一语,添生枝节,自圆其说,未免矫强。 【占例】 一日西村舍三氏来,曰:予奉职土木局长,数年来为治水巡回全国,已三次矣。溯自维新以前,各藩自保疆土,堤防山林,各有禁令,是以林木畅茂,土脉坚固,无堤防溃决之患也;维新以降,政令一变,山阜陵谷,无不开垦,泥土流出,壅塞河道,以致河流不通,溢出堤上。洪水泛滥,为灾非浅,乏奠平之策,子幸一筮,以示处理之方。筮得既济之革。 爻辞曰:“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断曰:爻辞“繻有衣袽”,“繻”作濡,为濡漏之象,“衣袽”,敝衣,为塞漏之用。“终日戒”者,为危险之至,非一时可济,须终日防备也。舟漏虽小,而治水之法,爻已显示其象矣。足下占治水之方,得此爻辞,所谓危者防之,漏者塞之。爻曰“衣袽”,第即一物以喻之而已,或用沙土,或用木石,皆可以“衣袽”例之,因地制宜,由小及大,皆在足下酌行之耳。“终日戒”,三字,最为切要,所当刻刻预防,不可稍懈,有危心无危地也。治水之道,无过于此。 ○知人阪田春雄氏,尝奉命赴澳国博览会,余一日访其家,其母语余曰:前有电信,报告归期,今愆期未归,并无后电,心甚忧之。请余一占,筮得“既济之革”。 爻辞曰:“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断曰:此卦上坎下离,离南坎北,今四爻出离入坎,是船已过赤道,而在北洋之象。依爻辞,知有行舟破漏之患,实为可虑。然离阴变坎阳,生命无害。又进一爻,则五爻之阳,变而为阴,是水变为地,即全身上陆之象,其免难也必矣。 时其家有洋学生三人,闻此断语,窃相诽笑。余曰:《易》理甚妙,非诸君所知也,诸君不信,待春雄君归时,可知灵验矣。后数日,春雄氏归,曰船抵赤道以北,为暗礁所伤,是以着港,致迟延也。 按: 高岛吞象的两个筮例与爻辞解读肯定不在同一时间,爻辞解读当在前,筮例当在后,故其本人也没有觉察到筮例与爻辞解读之间的矛盾。高岛先生不经意之间的这个“失误”恰好揭开了谜底,尤其是第二个筮例完全应验了王弼“塞舟漏”之说。《系辞传》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贡,是告,通过爻辞让我们了解爻蕴含的表面意义;知,是智,通过卦德可以思维卦爻所蕴含的哲理,也就是《说卦传》“穷理尽性”的理;神,是灵,通过占筮可以感通卦爻所蕴含的真相,也就是《说卦传》“穷理尽性”的性。所以王弼“塞舟漏”之说是正确的。 6.“塞舟漏”易象 但是王弼的说理也的确不严密,于是不得不令后人生疑。这就需要寻找符合《周易》体例的证据。 《周易》互覆卦相互对应的中爻之间系辞有密切的“耦合”关系: 师卦九二“王三锡命”,比卦九五“王用三驱”; 无妄六三“或系之牛”,大畜六四“童牛之牿”; 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 夬卦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姤卦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 困卦九二“困于酒食”,井卦九五“寒泉食”; 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济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 由于既济与未济是一对覆变卦,两者之间存在者对应关系,既济九三对应未济九四,故爻辞皆有“伐鬼方”,未济六三“利涉大川”与既济六四有没有“耦合”关系呢? “济”则是“涉大川”的完成,“涉大川”是《周易》古经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上经出现8次(需、讼、同人、谦初六、蛊、大畜、颐六五与上九),下经出现4次(益、涣、中孚、未济六三),上经以天道为主(需、讼、同人、大畜,体乾为天),“涉大川”与否取决于自然因素,如讼卦“不利涉大川”原因是“入于渊也”,同人卦“利涉大川”是因为“乾行也”,大畜卦是因为“应乎天也”。颐卦有沟壑之象,亦大川之类。颐卦六五顺承上九,与下卦无应与,故“不可涉大川”,唯有上九比五应三,可以贯通全卦,按卦爻象亦是合乎自然条件,故曰“利涉大川”。 下经以人道为主,“涉大川”与否取决于人文因素(益、涣、中孚,体巽为木舟),如益卦“利涉大川”是因为“木道乃行”,涣卦是因为“乘木有功也”,中孚卦是因为“乘木舟虚也”。 既济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集解》引王肃曰:“中孚之象,外实内虚,有似可乘,虚木之舟也。”是离卦巽卦皆有舟象,自益卦发展到中孚卦,原始的巽木板舟已经升级为离木空心舟。 繻[xū],《说文》:“缯[zēng]采色也。”《汉书·终军传下》:“步入关,关吏予军繻。”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繻,帛边也。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玉篇》:“繻,细密之罗也,彩也,帛边也,古者过关以符书帛,裂而分之,若今券也。”繻,引申为裂缝。 既济六四,既济之革也。革,原义为皮革,引申为衣服。六四处坎之初,与九三离舟相接,六四乘刚九三,故有舟漏之象。六四之虚,体坎为陷,为裂,顺承九五之实,故曰“繻[xū]有衣袽[rú]”。四近君,“多惧”,体坎加忧,下应离日,故曰“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既济六四变卦兑,兑反巽,巽为舟,反象取反义,故有“舟漏”之象。 未济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既济六四与未济六三相对,未济六三曰“利涉大川”,六三变卦为巽,巽为舟,故既济六四也可言“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