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与乐 七 斋 最抚人心 1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释义】中年以后我颇为喜爱佛道之学,晚年就安家在终南山边。兴起时常常独自外出游玩,那些快意美好的事,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漫步到溪水的尽头,索性坐下,看云雾悠悠升起。偶然间碰到山林中的老者,便与他谈天说笑,忘了回家的时间。 【赏析】王维的这首《终南别业》,尽显闲适洒脱。开篇点明自己中年后对佛道的喜好,暮年归隐南山,为全诗奠定超脱尘世的基调。颔联聚焦日常独游,“独”“空”二字,凸显悠然自得、随心随性的状态,内心喜乐无需他人见证。 颈联更是千古名句,走到水穷处,看似前路已绝,却能淡然看云起,蕴含绝境逢生、顺应自然、豁达乐观的人生哲理。尾联偶遇老者畅聊忘归,描绘出随性亲和的生活场景,从独赏山水过渡到人间烟火,一幅怡然自乐的晚年山居图跃然眼前,满是禅意与诗意交织的自在韵味。 2 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释义】修炼身形,好似仙鹤般清逸出尘,在千株松树下摆放着两函经书。我前来求问大道,对方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告知:云在青天自在飘荡,水在瓶中安然静置。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勾勒出一幅颇具仙风道骨的画面,通过描绘修炼者超凡的身形与松下读经的场景,营造出求道的清幽、神秘氛围。 关键在后两句,“云在青天水在瓶”,短短七个字,将高深玄妙的“道”具象化,云的自在、水的安谧,暗示万物皆有其天然状态与归宿,蕴含顺应自然、不必刻意强求的哲理,点出求道不必拘泥于言语赘述,需用心体悟世间固有本真的禅意。 3 禅诗 龙牙禅师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释义】早晨起来,看到繁花满树,一片艳丽火红;到了傍晚再看,花朵纷纷飘落,枝头只剩空寂。要是把花儿的荣枯与人间诸事相比,就会发现,花儿的开落和人间事一样无常。 【赏析】龙牙禅师这首禅诗,借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点化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首联以朝暮对照,呈现花开时的热闹绚烂与花落时的清冷空荡,形成鲜明视觉冲击,先把场景铺陈在读者眼前。 尾联顺势将花事与人间百态勾连,道出本质:人生境遇正如花期,充满变数与不定,名利、情感、得失等,都在须臾间变幻,劝诫世人莫要执着,放下执念,以平常心看待世间风云起伏,体悟禅意里的豁达超脱。 4 游钟山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释义】整日里观赏山峰,怎么也看不够,要是能买下一座山,便可在山间安度晚年。山间的花儿已经落尽,但山始终都在,山间的溪水潺潺空自流淌,山却兀自悠闲自在。 【赏析】这首诗满是王安石对钟山的钟情。开篇直言对山的喜爱,“看山不厌山”,反复强调这份痴迷,“买山”更吐露归隐山间的向往。 后两句是全诗精妙处,山花凋零、山水空流,于动态变幻里凸显山的永恒与闲适,用自然的无常来反衬山的沉稳,不动声色间融入了诗人的人生追求与哲思:外界纷扰易逝,内心若能如钟山这般笃定、从容,便可超脱于时光变迁、世事纷扰,获得安宁。 5 七言答李侍御问 皎然 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 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 自笑不归看石膀,谁高无事弄苔泉。 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 【释义】我在社会离乱之前就已踏入修行之道,在长干的古老寺庙里住了好多年。我安于贫苦,只制作简易的草鞋,随性而为,闲暇时会在树叶上书写篇章。暗自好笑自己没能回去看看那刻着字的石碑,又有谁能超凡脱俗,无事去拨弄生着青苔的泉水呢。尘世的虚名哪值得去追问,我的内心啊,早已超脱到第三禅境。 【赏析】这首诗是皎然对自身修行生活与心境的袒露。首联点明修行起点早,且久居古寺,为后文铺陈底色。颔联从日常起居、书写习惯入手, “爱贫”“取性”凸显僧人安贫乐道、随性洒脱的特质。 颈联以自嘲语气,讲自己疏懒于赏碑弄泉这类闲事,强化超脱尘俗的状态。尾联直抒胸臆,将“空名”弃之不顾,宣称心入“第三禅”,直白宣告对功名利禄的漠视,尽显澄澈、高深的禅心与超凡出尘的精神境界。 6 有客 释文珦 有客老柴荆,终辞世上名。 因贫诸事省,无位一身轻。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 草衣兼木食,亦足了余生。 【释义】有一位客人久居简陋的柴门小屋,最终彻底抛开世间的虚名。因为贫穷,各项事务都尽量精简,没有官职在身,更觉浑身轻松。水中之月蕴含着通透的禅意,山间云雾寄托着旷远的野趣。身着草编的衣裳,吃着树上的野果,如此也足以度完这剩下的人生。 【赏析】此诗勾勒出一位隐者的超脱形象。开篇点明客人远离尘世、看淡声名,奠定超凡基调。“因贫”“无位”并非诉苦,而是讲借此摆脱世俗羁绊,收获身心自在。 颈联以水月、山云这些自然之景,巧妙点染禅意与野情,尽显心灵的澄澈、闲适。尾联描绘简朴的衣食,凸显知足常乐,传递出安于平淡、在自然怀抱里尽享余生的豁达人生态度与归隐志趣。 7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释义】人生在世,四处奔波,这踪迹像什么呢?大概就如同鸿雁踏在雪地上。雪泥上偶然留下爪印,可鸿雁飞走之后,哪还会惦记着爪印留在何方。昔日那位老僧已经离世,只剩新建的僧塔,寺庙的破壁颓败,没办法再看到当年的题字。过往旅途的艰难崎岖,你还记得吗?路途漫长,人也疲惫,跛脚的驴子累得直叫唤。 【赏析】苏轼这首诗充满哲思与怀旧之情。开篇以“飞鸿踏雪泥 ”作比,把人生漂泊不定、踪迹难寻的状态具象化,雪泥鸿爪,妙喻人生种种经历转瞬即逝、难以留存。颔联递进,强调鸿飞东西,不顾旧痕,暗指人不必执着过往。 颈联转入怀旧实景,老僧故去、旧壁难寻,岁月变迁让人感慨。尾联忆起兄弟俩往昔赶路的艰辛,在对旧日坎坷的回味中,既有对岁月流逝的喟叹,又饱含手足间共患难的温情,情与理交融,旷达又不失细腻。 8 拨掉歌三十九首·其一 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释义】修长的钓丝直直垂入水中,水面刚泛起一圈涟漪,便引得万千波纹层层相随。寂静的夜里,江水寒冷,鱼儿并不上钩,最终只能载着满船皎洁月光,空手而归。 【赏析】这首禅诗,首联有深邃意趣,“千尺丝纶” 象征着求道者的执着与深入探寻,“一波才动万波随”则暗示世间万物因果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到了颈联,场景突转,寒夜无鱼上钩,求道遇阻,可尾联“满船空载月明归”却峰回路转,虽未得鱼,却收获了满船月光,尽显豁达。这是在说,追求目标无果时,不必沮丧,换个视角,途中别样的美好、内心的体悟,也是珍贵所得,蕴含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的禅意。 9 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释义】泰山啊,别小瞧毫末般微小的事物;颜回他,内心也不会去羡慕彭祖的长寿。松树即便能存活千年,终究也会腐朽;木槿花只绽放短短一日,却也能尽享自身荣耀。何必眷恋尘世,时常忧虑死亡;也别嫌弃自身,随意厌恶生存。生和死说到底都是虚幻,既然是虚幻,人们的哀乐之情又因何而起呢? 【赏析】这首诗蕴含深刻的哲理与豁达的生死观。开篇以泰山、毫末,颜子、老彭对比,打破世俗对大小、寿夭的惯常评判,点出万物各有价值,不应以常规标准厚此薄彼。 中间两联借松树、槿花不同寿命的例子,进一步阐述生命无论长短,都有其意义,劝人莫要过度贪恋或厌弃人生。结尾直击核心,将生死定义为“幻”,既然是虚幻,那尘世的哀乐悲欢,也没必要执着深陷,尽显乐天派诗人超脱、释然的人生态度。 10 禅悦 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释义】家门庭院清幽美妙之处,便是通往禅境的关隘,实在没必要耗费大量金钱去买山隐居。只要内心的智慧之光如同满月那般澄澈明亮,就算身处家中,也比出家之人更为闲适自在。 【赏析】这首诗传达出别样的禅意与生活态度。首联打破常规认知,指出不必非得深山藏古寺、耗费钱财隐居山林才可得禅,日常的清妙门庭就是通禅之所。尾联更是精髓,“心光如满月”象征内心纯净通透,有此心境,不必拘泥于出家形式,在家也能超脱尘俗,尽享清闲,弱化形式、强调心性,劝世人于烟火日常里修炼内心,挖掘平凡生活中的自在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