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有人借它拓宽认知,有人却只当“毒鸡汤”?

 霖言睡语 2025-01-02 发布于云南

昨天,我在家观看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演讲内容十分丰富,从他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察觉的事物,这无疑是一种认知边界的拓展。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遇到的问题,99%在过去都已有答案,可我们为何找不到呢?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这些问题曾经发生过,且已有人给出了答案。”这便是认知边界的体现。

那么,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呢?其实,当下的环境对认知边界的拓展极为有利且便捷。我们可以借助知乎、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来拓宽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何有些人能真正拓宽认知,而有些人却只是一笑而过呢?这就涉及到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了。

最近有多场跨年演讲,我阅读了相关的文章,在文章下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不少人认为这些演讲是在贩卖焦虑,是心灵的“毒鸡汤”。但换个角度思考,它们难道不是带领我们看到了未曾见过的事物吗?至于这些内容是给我们制造焦虑,还是提供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凡事皆有两面性,我们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当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它们也能为我们提供无尽的动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然而,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坏的一面,进而让自己的行动有所退缩。

所以,借用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乐观的人往往侧重行动,而悲观的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

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又怎能作为一对反义词呢?你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