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来说,望江楼只能算是成都城中的小众景点,但在古代,它却是文人墨客争相凭吊的去处。望江楼位于锦江边的九眼桥附近,前一天造访水井坊,曾一路寻到此地,可惜错过了开放时间。第二天一早,水井坊和望江楼,便成了此次成都之行的最后一站。 离开水井坊,轻车熟路,从九眼桥跨过府河,然后沿望江路顺流而行,很快就看到了望江楼公园的大门。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没有跑到南门,那里是公园的开放区域,而文物保护区则位于公园的北部。 望江楼的成名是因为盛唐才女薛涛,明清两代为纪念这位蜀中的女诗人,在此地建起了以薛涛井和崇丽阁为代表的建筑群,还植有各种珍奇的竹林。 最初知道这个望江楼则有些机缘巧合,当年入职某公司,正赶上互联网大潮,在帮其注册域名时,却发现其名字拼音首字的缩写早已被它人占用,一查原来正是望江楼。不过,那时对人文历史还不太关注,更不知薛涛是谁。 购票后走进大门,穿过由竹林组成的长长的甬道,便来到成都第一郊外公园大门牌坊旧址。1928年,这里被辟为公园,称第一郊外公园,1953年改名为望江楼公园。 沿江畔前行,就到了薛涛纪念馆的大门,红墙碧瓦,门前立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叶已掉落了一半,留下满地的金黄。走进大门,里面是一个天井,院内立有一尊白色的薛涛雕塑,基座上写着“万里桥边女校书”,正是纪念馆展览的主题。 薛涛祖籍关中,唐贞元年间出入剑南西川幕府。唐代虽已启用科举,但制度尚不完善,大量人才无法入仕,这也使得入幕成了不二之选,并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气。幕府里人才荟萃,薛涛以才华立身其间,曾被奏请“校书郞”,女校书之名由此流传。 薛涛诗达四方,才女之名广为流传。当时,入蜀的达官使臣、诗人名士多有求见。就算没有到过蜀地的文豪高官,也都和她有过诗文往来。 薛涛擅书法,好制小诗。她于百花潭创制小幅彩笺,便捷好用,一时风行。因广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诗笺之一。 离开纪念馆,走进一方小院,四周环绕着数座建筑,中间有几棵高大的银杏,这里便是公园的核心、文物保护区所在。亭台楼阁掩映在一片金黄之中,更觉古韵盎然。天气虽有些寒冷,但人的心中却是暖暖的,这大概便是中国古典人文所带来的氛围感吧。 最醒目的当然是矗立在一角的望江楼,它本名崇丽阁,取《蜀都赋》中“即丽且崇,实号成都”之句,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楼高27.9米。当时蜀地科第不振,建此楼以兴文脉,望江楼只是它的俗称。 望江楼外观虽有四层,但只开放了二楼,里面立有文昌帝君像。由于所登不高,又有大树遮挡,楼上的望江风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倒是往里看到的庭院风光,反而更胜一筹。 院内薛涛井的历史更为悠久,因明蜀王府每年三月三都会在此汲水仿制薛涛笺,这处取水的井便被称作薛涛井,后竟成“东门之胜”。康熙三年(1664),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字,刻石于此。如今薛涛井的井口已被石板盖住,石刻也被镶嵌入牌坊之内,成为人们凭吊的遗迹。 望江楼一带旧名玉女津,是宋元以来有名的离蓉古渡。明代因薛涛井和薛涛墓,渐成东门名胜。清时,这里建成了濯锦楼、吟诗楼、浣笺亭、雷神庙等建筑,其中雷神庙主体就是现在的薛涛纪念馆。 薛涛的衣冠冢以前建在四川大学望江楼校区内,1994年迁建于望江楼公园,位于纪念馆北面的竹林之中。 望江楼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满地银杏叶,更是一道可遇而不可求的无限风光。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的风景也只能留存在记忆里。在此徜徉半晌,最后经过一段由红墙组成的弯曲通道,离开了这处让人难忘的秘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