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这个东西,平时不怎么显眼,但一旦出问题,分分钟让人怀疑人生。 它不光决定着你的活动能力,还关系到整个人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总觉得,关节最怕的就是寒气和潮湿。 冬天一来,就开始裹得像个粽子,连热水袋都往膝盖上绑,生怕受了寒气。 还有些人,梅雨天一来就不敢下地,觉得关节在潮湿环境里分分钟会罢工。 可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关节最怕的,既不是寒气,也不是潮湿,而是你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 这事听起来有点难懂,其实一琢磨就明白了。 寒气和潮湿固然让人感觉不舒服,但它们对关节的直接伤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相反,长期坚持的某些行为,才是真正的“慢性杀手”。 比如,很多人觉得跑步伤膝盖,于是干脆不跑; 还有人怕爬楼梯对关节不好,能不动就不动。 实际上,这种“懒惰”才是对关节最大的威胁。 关节最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活动。 人体的关节是由骨头、软骨、韧带、滑液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它们就像一套精密的机械装置。 机械装置要长期运转,必须得有润滑剂。 关节的润滑剂就是滑液,它能减少骨头和软骨之间的摩擦,让关节活动起来更加顺畅。 可滑液的分泌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关节不断活动的时候,滑液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 如果关节长期不动,滑液的分泌就会减少,时间一长,关节的摩擦增大,磨损加剧,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炎。 不光滑液靠活动“养”,软骨也需要适当的压力刺激来维持健康。 软骨是覆盖在骨头表面的组织,它的主要作用是减震和缓冲,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软骨没有直接的血液供应,它靠的是关节活动时的压力和释放,吸收周围滑液中的营养成分。 如果关节长期不动,软骨得不到营养,就会逐渐退化,变得又薄又脆。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活动多了会不会磨损关节?这事得看怎么动。 如果是正常的、适量的活动,比如散步、游泳、瑜伽,非但不会磨损关节,反而会增强关节的功能。 相反,那些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关节退化的速度会更快。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的人,关节炎的发病率比经常活动的人高了两倍以上。 导致肌肉萎缩,而肌肉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关节的稳定性。 这还只是静坐带来的直接影响,长期不活动还会肌肉越弱,关节受力越大,退化也越快。 再说说那些怕跑步伤膝盖的人。 跑步确实会增加膝盖的负担,但这种负担并不一定是坏事。 只要跑步的姿势正确、强度适中,膝盖是能够承受这种压力的。 而且,跑步还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从长远看,对关节的健康反而有好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跑步的人,膝关节炎的发病率比不跑步的人低了约30%。 当然,那些体重过重的人或者关节已经有损伤的人,跑步前最好先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除了活动不足,有些人关节出问题还跟体重超标有很大关系。 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每天都在承受身体的重量。 正常行走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1.5倍,上楼时是3-4倍,跑步时甚至达到5倍。 如果一个人超重20公斤,那他的膝盖每天就要额外承受至少30公斤的压力。 这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膝关节的磨损速度大大加快,软骨的退化也会更严重。 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保护关节至关重要。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躺平”。 那每天到底该做哪些事情,才能既不伤关节,又能保持它的活力呢? 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游泳这种低冲击的运动,就非常适合保护关节。 水的浮力可以减少关节的压力,同时还能增强肌肉的力量。 骑自行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脚踩踏板时,关节活动频繁,却不会像跑步那样对膝盖产生冲击。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平时的坐姿和站姿。 如果经常弓着背、跷二郎腿,关节的受力分布就会不均匀,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局部关节过度磨损。 改正这些不良姿势,对保护关节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关节的退化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疼痛、肿胀这些问题出现时,往往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那么,在关节还没有“抗议”之前,有没有办法通过日常检查或者其他方法,提前发现关节的健康隐患,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1]朱珅.老人跌倒不能轻视[N].老年日报,2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