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俗文学】韩云波: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wupin 2025-01-0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韩云波

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

硕士生导师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黄易及其武侠小说》。2017 年 4 月,黄易先生去世了,享年 65 岁,这是武侠界的一大损失。关于黄易的研究,我首先要感谢 2013 年刘国辉老师应中央电视台之约,邀我写了一部关于黄易的专题片脚本,大概一万多字,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黄易这一集没有投入拍摄。

2017 年黄易去世之后,承蒙他的鼓励,加之石娟老师在 5 月就开始督促我写一篇关于黄易及其武侠小说总体研究的长文,对黄易作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黄易其人其小说,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性的思考。现在,此文已经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年第 4 期发表,刊出的文章有 24 页,约四万多字。

图片

黄易出生于 1952 年,1987 年开始写武侠小说。1992 年以前,黄易基本上是以中篇或者小长篇为主,主要写科幻小说。1992 年以后,开始转写长篇甚至超长篇。1992 年以来,黄易最重要的作品有三部:第一部是《覆雨翻云》,一共有 29 卷;接下来是《寻秦记》,有 30多卷;最长的是《大唐双龙传》,长达 55 卷,而且大概写了五六年。

20 世纪 90 年代结束以后,到了 2001 年,也就是《大唐双龙传》结束之后,黄易基本上不再碰科幻题材,专心致志地写长篇武侠,尤其是最近十来年,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盛唐系列”上,就是《日月当空》这几部,直到 2017 年 4 月去世之前,他还在坚持写作。

黄易的创作生命长达 30 年之久,远远超过了金庸,也远远超过了还珠楼主。在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中间,梁羽生的创作生命跟他差不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创作生命的长度,还是作品的数量和影响,黄易都是不可以忽视的。

图片

黄易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我个人认为,他在武侠界有两个特别大的贡献:一是他为武侠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尤其是他提出了“玄幻”和“异侠”这两个词,他明确地把“玄幻”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和博异公司共同提出,在小说的封面和书脊上、扉页上,都明确标有“玄幻小说”或“异侠小说”的字样。

现在大家谈奇幻也好,玄幻也好,如果要追寻一个有意识地确立此类文学类型的人,就不得不说到黄易。二是对于大历史观的探索。从《寻秦记》中可以看到,特种兵项少龙乘着现代高科技的机器,回到先秦去见证秦王登基大典。也就是说,黄易通过这样一种叙事试图阐释中国统一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的周折委曲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样,在《大唐双龙传》里,本来是扬州市井中的两个小混混,却因“时势”而成了“大唐双龙”,要与当世英雄一争天下,颇有些唐传奇《虬髯客传》的味道。但不同的是,虬髯客后来认为李世民是真龙天子,自己便让位,到海外去了,《大唐双龙传》却是他们亲身参与了从乱世到和平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而且两个人武功都很高,也颇有军事才华。

图片

最后,他们觉得天下这样征战下去,正义与非正义、和平与战争、幸福与苦难等矛盾会纷纷涌现出来,所以选择了急流勇退,而这种急流勇退不是因为见到李世民是真龙天子,而是因为从天下苍生的角度考量。某种意义上,与韦小宝后来的放弃如出一辙。

黄易后来的作品,包括“盛唐三部曲”,都在进一步思考历史是怎样形成的,正义,也就是“侠”与邪魔还存在怎样的争斗?他的作品尤其是他中后期的作品里面,大多充满了这样一种对大历史的思索。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情怀、一种宏观的关注人民命运的思索,再加上黄易的故事能力,从整体上看,我们或许会觉得他的故事有些冗长,但从细节上看,确实颇为精彩。

所以很多读者说,他们一直孜孜不倦地追着黄易,从初中就开始追,直至上了大学甚至读了研究生,黄易的作品还没有连载完。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易可以说是“后金庸”时代一位伟大的作家,他还在某种意义上启示了“大陆新武侠”的盛世局面。

黄易已经去世了,不可能有新的作品了。但也正如汤老师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主人语”里面所说的:“斯人虽已盖棺,论却并不能定。”黄易的这种情况,我想延伸三点思考 :

一是关于黄易创作年龄的思考。昨天跟一些年轻的武侠小说作家谈武侠创作的问题,他们都很困惑,说怎样才能迅速投入市场,怎样能够迅速写出好作品,我就让他们想一想金庸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金庸 1924 年 3 月出生,1958 年写《射雕英雄传》,写了一部分之后,他才走向成熟。黄易开始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时已经 35 岁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作武侠小说不能操之过急。虽然说二十几岁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如果要触及历史与人性的思考,还需要一些历练,还需要一些积淀。

二是我们发现黄易最优秀的作品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所以他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而进入 21 世纪的这 17 年中,黄易并不是不努力,甚至相当努力,但为什么他的成就、他的影响大不如前?

图片

包括 2001 年在《今古传奇(武侠版)》开始连载的《边荒传说》,没有多久就连载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读者不欢迎。为什么《边荒传说》不受欢迎,而《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却那样有市场?

其实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更多的东西。除了《四大名捕》以外,温瑞安那种所谓“超长篇多重文本构建”的最优秀的作品是什么?我认为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的前几部,这几部作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大概也是从 1992 年到 1996 年之间。黄易在 1996 年以前写了《寻秦记》,1996 年以后写了《大唐双龙传》。

为什么 20 世纪 90 年代会出现这种盛况?到了 21 世纪,大陆新武侠突然崛起。2007 年以后,大陆新武侠也没有很好的作品了,武侠不怎么景气了。虽然有《琅琊榜》《花千骨》,但这种作品可以一时风行,却难以让读者产生反复阅读的冲动。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文化时代跟文化积淀、文化产品的关系问题。我不作结论,提出来供大家进一步思考。

图片

温瑞安

三是关于历史哲学的问题。这个方面,我要特别感谢张乐林教授,张教授发表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4 期的文章里谈到武侠电影对于历史的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某种意义上说,黄易所谓“借武道以窥天道”的历史观,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也就是说,我们从武侠小说里至少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三个比较突出的历史点:

一是金庸在《鹿鼎记》中所设想的历史观,他一直说要爱惜百姓,这是金庸提出的“仁”。

二是温瑞安在《说英雄谁是英雄》里提出的江湖与政治、与朝廷的一种制衡,但是这种制衡成了一种西西弗斯式的神话,就是“四大名捕”人人都在努力地往前走,但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江湖是如此,政治还是如此,一切都昏庸甚至腐朽,终于造成北宋的灭亡,这就是温瑞安提出的所谓的“势”。

三是黄易的“道”。黄易的“道”是他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前进,这种力量是什么?黄易也弄不清楚,但总之是先提出来,后人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思考,我也不能得出一个结论。但这些问题会是武侠小说中的永恒思考,包括孙晓的《英雄志》,其实里面也有关于大历史的思考,正是大历史的思考才使它充满魅力。

最后,借此机会,我做一个广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中国通俗文学”这个栏目由汤老师主持,石娟担任责编,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武侠文学的研究文章,希望大家支持。

我从2016 年开始就一如既往地支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年投了一篇 3 万字的文章,2017年投了一篇 4 万字的文章。同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也有“中国侠文化”栏目。

2017 年开始,我跟《浙江学刊》的主编卢敦基老师商议,在《浙江学刊》也开办了一个“武侠小说研究”栏目。前天在跟刘会长汇报工作时我说:我会努力让更多的学术期刊来开辟“武侠”方面的研究栏目。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共同繁荣武侠的学术研究,缔造武侠学术研究的盛世。正如刘会长所说,虽然目前不是武侠创作的盛世,却可以成为武侠研究的盛世。

为孙晓是非常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位作家,甚至认为他的成就不会输于黄易。 

点击下图 阅读全文

韩云波: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图片

图片

本期编辑/张眉

图源/网络

图片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