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圆劲满、力从足起 ——谈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弯弓似射雕练习体会 接上一式,回到两手胯前托球状。 1.左跨步。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先脚跟到脚掌再到脚尖轻轻提起离地,向左侧横向迈出半步,脚尖先落地,再脚掌、脚跟依次落地,脚尖尽量朝前,重心移动至两脚中间,两腿不要弯曲,上身保持正直,眼睛平视前方。 迈步同时,两手从胯前上行至胸前交叉,左侧跨步则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右跨步时则反之)。 注意:1)步子大小可以根据接下来的马步高低自行掌握;在跨步时身体尽量保持轻松稳定不要高低起伏,保持连绵不断的意念和劲路,步子太大,落地时容易产生顿挫感,步子小了,马步间距太小不容易下蹲,在练习中逐渐找到适应自己的步子间距; 2)跨步落地时两腿伸直,身体直立先不要下蹲。 2.马步开弓。两掌变换手型,外侧掌变为八字掌(拇指与食指成八字,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弯曲,摞起如宝塔,掌心空虚,如握鸡蛋),内侧掌为龙形掌,五指指肚皆向内弯曲,用力贴紧指根。外侧掌心原来向内,变成八字掌后,掌心转90度向右,与龙形掌交叉。 沉肩坐胯,两手向两侧对拉,龙形掌掌心向内,八字掌掌心逐渐转向外向左侧推出,左手八字掌食指上顶与视线几乎平齐,右肘与肩平,右手弯曲的手指几乎在肩部云门穴处。 拉弓时,头逐渐从面向前方转向左方,视线越过食指尖看向极远处。 尾闾下坐,如坐矮凳,两腿弯曲成马步。 注意:1)拉弓时应沉肩坠肘,用背劲去拉弓,牵引两肘向两侧移动,左手坠肘坐腕,用大鱼际向左侧推掌,虎口自然张开,不必撑圆,大拇指不要外翘,略往内扣,如此,手部的气脉才会通畅,并灌注指尖。一旦做对了,食指指肚内部会有一种胀胀的往上顶的力量。 2)马步下蹲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前倾,因腿部力量不足,为了找到身体平衡,大多数人在下蹲时身体前倾,重心前移以维持平衡,这种方式会造成膝关节受力损伤。此处仍应以屁股找凳子为窍门,松命门,卷尾闾,敛小腹,掖胯根,大腿向外旋,小腿向内旋,两足跟外旋兜住劲力。刚开始做不到的时候,要有意去做,马步自然越来越稳。一开始可以高一点,找到在凳子上正襟危坐的感觉。头找玉枕关上顶的感觉,将头领起,脖子上两条大筋绷紧,左右转头就找到虚灵顶劲了。怎么找玉枕关上顶呢?有个窍门,就是闭上眼睛,然后眼珠子往上看,脑后自然就有一股劲了,就找这股劲,找到之后保持住睁开眼就行了。 3)弓拉满之后,拉弓的劲儿力从足起,左脚对右手,右脚对左手,前手对着后脚的蹬劲,后手对着前脚的搓劲。涵胸拔背,但是前胸不能窝着,而是通过两臂的较劲拉开云门穴,撑住前面,后背是圆背前裹,肩胛骨向两侧分开拉开夹脊关而不是挤压,将胸廓打开,扩展胸腔容量,锻炼肺部功能。通过沉肩坠肘,让肩胛骨下方的背阔肌巴住腰上的肌肉,从而做到腰胯一体腰马合一。 3.画弧回收。头向右转,右手打开成掌,手指自然放松向右侧画弧至水平,右手边画弧边向上向外翻转,螺旋前进,掌心由向内外旋向上,然后再内旋向下,掌心旋转至向正下方后,手臂伸直与肩平。同时头带脊柱垂直向上领起身体,然后通过胯的移动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左手同时打开,自然下落。右手继续下落,视线收回,同时左脚收回与右脚并立,身体站直,头转向正前方。左手与右手在胯前如托球状。 注意:1)右手画弧时,肘不抬起,手一边画一边螺旋向右移动,目视画弧的手; 2)起身时,以头领脊柱带动身体,感受左脚蹬地之力推动胯移动重心,膝盖不要任意扭转。 3)收回后身体直立,两脚并拢,不要屈蹲,自然放松,准备做另一侧动作。脚收回时仍是脚尖脚掌脚跟依次落地。 4.右侧开弓。与左侧动作要求一致,方向相反。 5.第二式收势。右侧开弓收回时,右脚收半步,不需要两脚并拢,与两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式一样,两手放在胯前如托球状。 八段锦第二式主要练的是心肺功能。上肢拉弓气主要走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仍要注意,自然放松,同时又要节节贯穿,逐渐拉紧,胸腹之间逐渐充盈,手指也会逐渐感受到气冲指尖的感觉。 我练此节呼吸一次,开吸合呼。有文章说,呼吸两次,跨步时吸气,开弓时吐气,后手打开时吸气,并步时呼气。有朋友有兴趣也可以试试。马步这里还是要再提示一下,不要前倾,屁股找凳,脚底踏实,四平八稳,拉弓力从脚起,弓圆劲满,收势徐徐放松,不可一下泄气。 书剑风流 202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