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哥窑、传世哥窑都是高岭土胎!怎么理解?

 自华居 2025-01-03 发布于广东

引子

当代官窑的认知体系是: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哥窑、传世哥窑”。其中官宣已将北宋官窑窑址界定为开封,名曰“汴京官窑”。南宋官窑被过度拔高,其实偏于一隅的南宋王朝是最羸弱的王朝,纵使有北宋遗留下的大观宋官釉和宣政官窑的辉煌遗产,如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等美釉都可追溯到是宣和之色,恶性竞争已使南宋龙泉完全沦落为“小家碧玉”,技术保守和个体规模小,远弗如北宋龙泉,甚至都不如元代龙泉的气势如虹和明代龙泉从洪武到成化官窑的辉煌再现。对比清代的官窑分类:“大观中釉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政和以后惟青分浓淡耳。”其意是官窑和内窑实不可分。而“传世哥窑”的碎裂文武开片,应就是青之淡者,与哥窑有本质之别,庆幸的是此类器多留在北京故宫。而青之浓者几乎都去了台北故宫,二者的比对仅底足就可确定为同类关系,“青分浓淡”决非诓世之语也。近几年,故宫对清宫遗留的官窑器进行了大量的釉面成份检测比对研究,将前辈近百年前做的分类中的“北宋官窑”几乎全部被否定,并认定为或接近为“郊坛下官窑”的产品,但很遗憾检测的因子点是离散的,根本无规律可循。在检测方法上却回避了传世黑胎与龙泉黑胎的比对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故宫大观釉:粉青釉、大绿釉、月白釉、

本文则换个思路,从瓷土的来源角度谈谈官窑最可能的出生地。

河南瓷土能烧出黑胎官窑吗?李辉柄先生很早就提出开封并没有瓷土资源条件。其实何止如此?笔者需要补充的是河南也不可能烧制出来黑胎官窑,更不可能烧制出高岭土胎的官窑。其实,清宫馆藏的官窑(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哥窑和传世哥窑都是高岭土型黑胎,那些眼学大师们会看不懂?迄今为止,尚无人能举证出清宫馆藏官窑哪一件出自河南!又凭什么认定官窑就是“汴京官窑”呢?细考之“汴京官窑”就是在望风捕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故宫官窑青之浓者

河南的确是我国最重要的烧制陶瓷的产地之一,又处于京畿之地,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但使用的瓷土却是铝土矿冲积成因的沉积粘土配制的。所谓“南青北白”之北白多是陶胎瓷衣,是典型的“半陶半瓷”。进入五代和北宋之后,南北青瓷趋势走向是浅淡之色,而浅淡釉色是相对低温烧制,其胎、釉很难同步烧结,故河南胎多只能是先素烧胎,再醮釉二次烧,这是保证釉质的无奈选择。否则胎、釉一次烧,会因胎中含硅低,极易变形垮胎。著名的唐三彩、巩县白瓷、汝窑、钧瓷、临汝等窑基本都是采取二次烧工艺。如果非要采用一次烧的条件则较苛刻,即需要在胎中添加硅石,或淘洗除掉部分瓷土以相对提高硅份,才能确保在相对低温条件下的完全烧结。但成本也会随之大幅提高,如五代耀州的淡青瓷。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宫官窑碗,青之淡者。

河南是我国铝土矿资源最丰富的产地,主要分布于洛河南北两岸,共有大、中型铝土矿达19处,其轻烧氧化铝是近代精炼铝的重要原料。该铝土矿Al O 含量达60%以上,铝硅比4-7之间(即SiO 含量为8-15%。这些铝土矿经自然冲刷会在下游就近处合适的条件下形成了沉积粘土矿,自古以来该类型粘土矿就是传统的陶瓷瓷土主要的来源,在沉积过程的流失,该粘土中的Al O (主烧制强度)含量低于20%SiO (主烧结)含量平均低于10%。洛河北岸区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新安、绳池、三门峡曾是唐代三彩的集中地。洛河南岸区以巩县、登封、密县、宝丰、鲁山、临汝、汝阳、焦作、鹤壁、禹县等是唐、宋时期传统陶瓷的著名产地。上述粘土资源地都距开封较远,在开封建窑厂除了对都市环境有影响外,缺乏瓷土原料和配料、木材或煤等燃料也都得靠运输解决,包括工匠调集因素,这是不可想象的,即使皇家官窑条件也难满足,起码烧成品的运输要简单得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观宋官釉(私藏),月白釉、大绿釉、粉青釉。

龙泉琉田是北宋唯一的高岭土+紫金土产地。龙泉琉田所拥有优质的高岭土资源,几乎能与景德镇湖田窑的高岭土相媲美,只是该高岭土中普遍含铁略高,烧出的胎色闪青,故有“青白胎”之誉。古琉字通硫,说明该高岭土资源的成因与原矿中硫化物有关,经千万年的自然氧化,硫化铁分解为FeO残留在高岭土中,形成瓷土氧化矿矿层。其中原富硫部位氧化后会在地表形成氧化铁帽,即为高铁粘土,或称紫金土。龙泉优质高岭土Al O 通常含量为30%以上,SiO  含量在40%以上。其高硅高铝特性较顽,需要添加粘土方具有较好的可塑性。高岭土+紫金粘土就是著名的龙泉黑胎。北宋晚期在大观期间创烧了龙泉黑胎,烧制的宋官釉的诸般变化均与龙泉黑胎有关,号称“铁骨大观釉”,如月白釉的铁线大开片真的是在模仿满月时的月球表面山川河流,粉青釉比汝窑之粉青稍灰略暗,表达的初阳东升雾气未散时的朦胧之青,大绿则是相对高温产物,犹如绿宝石闪烁。在宣政后,该三类釉遂成为绝响:月白釉大概率转为烧制哥窑,粉青釉则成为青分浓淡的官窑/内窑,大绿之色则从此基本绝迹。浙江越窑诸产地历史最为悠久,堪称青瓷始祖决不为过,其瓷土资源也是高岭土或高岭土型的冲积粘土,其品质不如龙泉。江西的景德镇瓷土是高岭土名词的源头,还有乐平(釉里红主产地)、吉安(吉州窑产地)。福建的德化窑瓷土也是高岭土类型,但含钙略高,较燥不耐陶,需要自然堆放五十年以上方能自然分解。龙泉黑胎中添加紫金土,除了提高可塑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釉面的彩色,如溪口的“黑官窑”犹如深碧湖水,其白络线开片独特。大窑也有专烧黑器,但络线开片不明显。真搞不懂溪口窑和大窑为何都被归类到龙泉黑胎之中,其意图是什么?龙泉窑址考古似已受到极大的干扰,已失去了独立自主和独立思考的专业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哥窑炫纹瓶(私藏),四分五裂了,看看胎、釉、断口。

南宋内窑会在杭州吗?笔者曾数次考察杭州皇家内苑和都城建设格局,杭州建都尽管是在当年钱氏王朝的基础上,但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的建设周期,这期间朝廷机构常设就不在杭州。所谓郊坛下窑址和老虎洞窑址形成得较晚,都是利用了建都时期的烧制城墙砖瓦的窑址旧址改造烧瓷,两窑都不可能承担建都十年间断档期间的官窑贡瓷。老虎洞窑址出土的那件物证——荡箍,其铭文“修内司窑置庚子年……匠师造记”中的“窑置”就是置窑,显然是指新窑开窑造记。而南宋庚子年有两个,即1180年和1240年。这两个庚子年都不符合修内司官窑的开窑时间。第一个庚子年与郊坛下官窑时间重叠。而第二个庚子年,是理宗嘉熙三年,则应是南宋晚期续窑的开窑时间。若如此,老虎洞窑址应是郊坛下官窑之续。该窑在元代仍继续烧制,应就是《静斋至正直记》中的:“近哥哥窑绝类古官窑”,故该窑元代续烧是仿官窑。老虎洞窑址只有两条龙窑,其规模也明显偏小,与内窑根本不匹配。窑址的遗存瓷片颜色偏深,说明烧制温度明显偏高,应为南宋晚期,几乎看不到“惟青分浓淡”内窑特征。

在某次考察时,笔者曾去参观过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博物馆,偶然看到了西湖的治理历史,该湖是火山口成因的,令人恍然。这意味着是造山期运动促成了西湖周边的老地层的隆起,该山体的老沉积地层怎么会有瓷土呢?那么郊坛下和老虎洞续窑的烧制瓷土只能是一个来源——客土。笔者又找到老虎洞考古报告,其中居然没有涉及该瓷土的来源,令人不解。那么该窑的瓷土是来自何方?很早坊间就有郊坛下官窑窑工是来自龙泉,传说其黑胎瓷土也是来自龙泉,认证此是否传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对二者的黑胎特征,这是该考古报告严重缺项。

官窑大事记:

——在2015年召开了《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上下册。明确了“汴京官窑”就在开封。耿宝昌先生的论文详细讲解了故宫研究机构所做58件故宫藏的官窑标准器的检测结果,所谓“北宋官窑”,主体部分(28件)基本与老虎洞和郊坛下成份吻合,这一结论几乎全盘否定了“北宋官窑”的存在。这为开封“汴京官窑”彻底扫清了障碍。

——在《2017北京故宫哥窑展》实现了哥窑与“传世哥窑”的合并,于是顶级专家吕成龙先生补台说: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传世哥窑”就是哥窑。这是当代的“指鹿为马”!

——龙泉窑窑址考古已经证实了“龙泉黑胎”发生在北宋晚期,就差直接宣布官窑就在龙泉了!但也有意外:即在大窑和溪口窑的周围发现了大量的南宋早期的仿烧窑口,达到数十座之多,全部都是龙泉黑胎的作品,但不是官窑,基本可确定为最早的龙泉仿官。说明在南宋早期,修内司的窑务管理的失控,恶性竞争或许是黑胎官窑终结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