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与学校教职工联欢会上,湖西大学图书馆馆长说他去过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说那里的喷泉特别漂亮。这时旁边一位在山大分校上了一年学的同学悄悄问我:“山大有喷泉?在哪儿?” 山大威海分校确实有喷泉,喷泉也确实特别好,它没有水池,水直接从地面喷出,落下后又直接流到地面下,所以在外面不注意几乎看不出来。因为它不常喷,所以在那里上了两年学的人竟不知其存在,而那位韩国的图书馆馆长来时看到了,便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宣传之事,莫大于焉。 因为自己是搞对外宣传的,所以此体会格外深刻。当我们踏上韩国的国土,第一眼看到的是乱乱的仁川港,当学校班车把我们拉出港口,我相信车上每双中国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窗外,而窗外垃圾随处可见的街道给我们留下了第一印象,我当时想:这就是宣传中说的富裕美丽的韩国? 是的,韩国是富裕和美丽的,我们当时只是管中窥豹。我们有100天的时间来了解韩国,但来威海的韩国客人有那么长时间吗?当他们第一次踏上威海的土地,在没有传送带的行李房中,在一堆行李中走来走去寻找自己行李的时候;当他们走出海关,看到不允许进厅迎接亲人,而挤在门口像鸭子一样伸长脖子向里面眺望的威海人的时候;当一出了门便被围上一群拉客的三轮车司机的时候;当门口乞丐伸手向他要钱的时候,他对威海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切没有韩国人会告诉我们,就像我们不会把自己对韩国的第一坏印象告诉韩国人一样。 但即使第一印象不好,也比没有印象而妄加评论好。我们在天安的一家小饭店吃饭时,旁边一个老头儿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说:“中国,NO!坏!”我问他为什么,他边说边摇头,可惜当时没听懂。我问他去过中国没有,他说没去过;我又问他美国好不好,他说美国也不好。如果说美国不好,是因为美国大兵在韩国领土上的种种行径给他留下了印象,那么他中国见都没见过印象从何而来呢?其实答案也简单:从宣传中来,他得到了中国的反面宣传,于是就说跟着说中国不好。 但到过中国的韩国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们见了我们格外热情,格外爱多说几句。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大妈,她听我们说中文,拉着我们的手一个劲儿地说,韩国老人的话更难听懂,但知道她有个儿子现在在中国。学校班车天安市站点在一家药店前,我们等车时进去与店员闲聊练口语,两个人店员,年纪都在40以上,一个去过中国,一个没去过,没去过的用不尊敬的语气让我们自己冲咖啡喝,好像赏赐我们一样;而另一个则很热情,说他到杭州、上海的经历,说他的感受,与另一个人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这次到韩国,其意义绝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我们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我们去的消息在韩国KBS电视台、《中央日报》《东亚日报》等主要媒体上都有报道,我们40个人,以及后来的60个人,实际上就是100台威海形象“宣传车”,而且这种面对面的宣传效果要比电视、报纸宣传效果好得多,也经济实惠得多,我们40个人三个月的费用,只相当于在KBS黄金时间播15次威海城市形象广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