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诚诗话】锦鲤翻波与孤雁出群

 杨家白屋 2025-01-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关于 锦鲤翻浪 、孤雁出群 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

今天翻阅报纸,看到刘海斌老师的文章《锦鲤搏浪》,说的是井玉沟村乡村振兴的故事。井玉沟村民搏击风浪的精神令人感动。

看了这个题目我联想到,古典诗词当中有个好听的术语叫做“锦鲤翻浪”。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格律诗中,一种特殊的律句“锦鲤翻波”或“鲤鱼翻浪”。它指的是“平平平仄仄”律句第三、四个字的平仄互换,变成“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型被看作律句,在唐诗中数不胜数,很多唐朝诗人都喜欢使用这种句式。

出现在倒数第二句的“锦鲤翻波”句型有“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等名句。

末三字“仄平仄”前面的两个字一般都是平音,只有极个别例外存在。

理论探讨:

孤雁出群格是诗律范畴中的一个概念,也称为借韵。在近体诗中,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如果首句入韵,其韵脚处使用的字不一定需要与后续的韵脚处于同一韵部,使用邻韵字也是允许的,这种情况就称为“孤雁出群格”。

观点1:“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首句用邻韵。

观点2:首句邻韵为“孤雁出群格”,:尾句用邻韵,“孤雁入群格”。

观点3:首句邻韵为“孤雁入群格”,:尾句用邻韵,“孤雁出群格”。

经过“梁余雅韵”群内表决通过,第二种观点是主流观点。

在这里举一个经典例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脚“峰”属于“上平二冬”,而其他韵脚“同”、“中”均属于“上平一东”,所以这首诗就是典型的首句用邻韵的格律诗。

借韵之所以可行,是因为音韵相近。

笔者于2021年创作一首分承法作品,该作品首句借韵,平起平收,效果尤佳。反映的是当代中国第一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法考

郭清

真题律法万千条,案例纷纭多苦劳。

律重循推听司寇,法依疏解掾功曹。

群生俯首开新卷,倦眼颦眉辨细毫。

键鼠交鸣柔指落,掌中挥出讼师刀。

关于尾句借韵的作品较少,因此,有人认为不存在这种说法。

试举一例: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