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因人而彰、物我合一的意象世界。今天我们邀请到怀馥老师到三品作客,欢迎您。 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并重,最重要的是传承。当下我还是觉得大部分的传承不太够,太注重创新。传承是全方面的,它不是蜻蜓点水。 在中国美院我们是接受非常系统的学习,中国美院对宋元明清这些经典,我觉得在八大美院当中是最为深厚的一个,那么我也深受其益,到现在为止也深受其益。 ▲怀馥中国美术学院留影 那么关于这个(创)新的问题,我们中国画的这条路,是从渐修到顿悟的一个过程,不是刻意去求新的过程,当你顿悟入道的时候,新意自然就出来了。 因为在北京我也经常见过很多这个画家,也是每天在求新。但是他们求新得不系统,可能今天这个样,明天那个样,过几年又一个样,完全跟他们面貌没有任何的衔接。我觉得这种求新就是文化内涵不高,这种求新是失败的。 我现在准备要出四本书,就是每一个方向、诗书画印四个方向我都要系统的过一遍,因为只有系统过一遍,它才能融合在一起。我的诗词、书法,包括我的篆刻,都是来影响我画面的文化气息,包括它的内涵,还有书法线条的功力。 我觉得诗书画印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体现在线性上面。我现在就找到一个:秦简,秦代的简牍。因为我在临摹了很多书法之后,我感觉秦简是我看到的书法当中最适合我的这么一个书体。 ▲怀馥作品 我很荣幸在我的三十多岁,能找到这个书法来影响我。我现在也在做一些尝试,就是用秦简的书法的线条去画我的写意画,而且我用长锋羊毫、用夹宣,用最软的笔、最厚的纸,去锤炼这个线条。那么诗词是影响我们线条、丰富我们线条的内涵。 ▲怀馥作品 这一幅画我是刚开始就画一块石头。你看这块石头我们从白色这一块方向的时候,基本上是像写书法一样一笔完成的;然后在补第二层的这个用面形成的这么一个厚度,把太湖石这种鳞甲,这种丑漏透皱,基本上就是一种书法的用笔,非常贯气的形成。 你可以看到这块石头,根本就不是在画画,是在写字,因为它的气是相贯的。 画这个牡丹也是让它有点富贵气,但是不俗气,要掌握好这个度,我就用这个写意撞水撞粉的方法,来完成这幅画。 包括叶子的朝向,也都是随着笔性来的。也没有过多的去刻意要求它的翻转,但是从用笔当中体现出来了。就是起承转合,包括它的正侧、朝向都是根据笔性来。 这幅作品跟上一幅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一幅作品这个石头是从平面当中去完成它的气韵生动的。你看基本上这个轮廓它还没有第二层,但是在整个用笔已经形成了之后,基本上就是点缀苔点来形成它的体积感,所以说用笔是非常畅快的,包括那个点也是有如高山坠石。 ▲怀馥作品 整体的气息呢,我是以明代的这种气息来创作的。这个石榴,石榴开口的时候还有花吗?这是北方人经常反问我的。因为我是个南方人,在江南一带,包括我们广东一带,石榴开的时候是有开花的,这个场景已经是非常常见的。 你看这两只绶带鸟,你看那只背朝着我们的,如果说放大的话,能看到它头上羽毛是炸起来的,也就是静中有动的。 我当时也是臆想的,因为这一个场景,我是见过的。见过之后我们有可能就是在创作当中,自己把臆想放到这个作品当中,细心的人他就会感觉到,这个画家是有生活的,早期也是有大量的写生做基础的。 所以我们在师古人当中要师造化,成立一张好的作品就得心源。所以对古人的理解,也要在生活当中,跟古人也好,对自然也好,要去做一个心灵上面的沟通。要不然如果是只学古人,没有生活的话,你就会失去很多。 当然我们现在离大自然有点远,古人经常就是游学于山水之间,以天地为师。我们现在有古人做基础,已经走了很大一个捷径了。 所以对古人要深入的去了解、去剖析,才能够把他的气韵、气息捕捉到,他的文化内涵捕捉到,也要融入我们自己的情感在里面,那么这张作品就会很耐看。 我们经常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中国画,它首先是富有诗境的,诗对中国画的影响。一个是从意境上,一个是从气息上,还有一个是从境界上,无形当中一直在滋养着我。 如果没有这些滋养,作品可能会借用其他比较能够吸引眼球的一些手法。但是我们感觉这种手法呢就会缺乏美的内涵。所以诗还能对你作品的审美方向有很大的提升跟好处。 我经常讲课的时候会讲到一个,就是说要了解中国画,首先要从我们中国的这根线性、这根线条开始。我们要追溯的话,中国画的这根线条就是代表我们中国的哲学思想。 ▲怀馥作品 曾经有个人说,书法入画就是写书法熟练。我觉得讲的非常外行,它不是熟练那么简单。因为中国书法它是承载我们对文学的修养,对历代古文字的理解,包括书法的内涵情绪,都体现在这根线条里面。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熟练那么简单。 所以现在也是在研究当中,我相信取百家之长,来丰富自己的风格。因为我们说到新,新是从哪里来的?新它也是从传承当中累积而来的,累积的不是刻意的。 传统的东西学满了,溢出来那部分才是创新。如果传统都学到半桶水的话,这种创新我觉得就没有更高的价值了。我们聊了很多,谢谢你的光临,再见。 好,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