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约53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 「一种将政治晋升与竞赛结果挂钩的激励机制。」 政治晋升的锦标赛体制是由李宏彬和周黎安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所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在我国的集权政治体制中,上级官员主要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来对下级官员进行考核和提拔。因此,下级官员有很强的动力去推动经济发展,以期获得政治上的晋升机会。 地方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政治人”,而非金和辉、钱颖一和温格斯特在2005年所提出的“财政联邦主义”中的“经济人”。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参赛人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锦标赛能够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 这一概念的提出激发了众多学者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涉及财政竞争、公共品投入等诸多方面,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政治锦标赛的定义 政治锦标赛,顾名思义,是一种将政治晋升与竞赛结果挂钩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设计一种晋升竞赛,竞赛优胜者将获得晋升,而竞赛标准由上级政府决定,这些标准可以是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社会稳定程度等可度量的指标。 政治锦标赛的核心在于,参赛者的竞赛结果的相对次位,而非绝对成绩,决定最终的胜负。各参赛人为了赢得比赛而竞相努力,争取比别人更好的比赛名次,这是锦标赛的激励效果。 政治锦标赛体制的效用分析 中国的行政体系由中央、省、市(地区)、县和乡镇等不同层级的政府组成。由于中国政府体系的同构性,政治锦标赛在中央以下各级政府都能发挥作用,从而得以广泛实施。通过逐级推进,各级政府在不断扩大的锦标赛激励下,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1. 引入地方政府竞争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政治竞争激发了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促使地方政府对生产要素的态度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围绕发展区域经济的目标,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安排和政策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从根本上讲,政治锦标赛是企业产权得到保护、政策环境得到改善的行政基础,作为一种地方官员的治理方式,提供了诸多产权保护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等政府服务。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经济绩效是该模式的核心。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中,各级官员会抓住一切机会实现晋升,最终形成经济增长与晋升的连锁效应。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政治锦标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治锦标赛的激励下,地方官员将注意力转移到重点工程和形象工程上,对不同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有所不同,最大的收益在于隐形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如铁路、公路、机场、公交等建设上。 地方政府只要加大投资就能直接产生GDP增长效应,也可以通过收费来回收资金,还可以通过降低交通成本来提高本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国高投资率是政治锦标赛的效益之一,也是其制度根源。而地方政府吸引高投资的一个逻辑在于有投资才能拉动GDP增长,吸引投资又需要地方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这样根深蒂固的逻辑,地方政府治理的重点又回归到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这也是“用脚投票”机制的合理运用。 3. 解决地方政府软预算约束,优化资源配置 陈健认为政治锦标赛在解决地方政府软预算约束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成效甚至比财政激励带来的成效还要大,因为即使存在一定的乱收费等造成的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也难以将其用于补贴亏损企业,除非国家命令地方财政出钱用来补贴。 政治锦标赛的位置是基于相对排名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处理影响GDP相对增速的问题上都各有考量。在政治晋升锦标赛的压力和激励下,地方政府在处置预算外收入时更多地考虑将其用于更有利的位置,大多数地方政府会将其用于改善投资环境上。 政治锦标赛的特点 事前承诺的性质:政治锦标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事前承诺性质。岗位是固定好的,有空缺之后就会提拔竞赛的优胜者上位。这种明确的晋升路径和规则,为下级官员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预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上级主导:在政治锦标赛中,上级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制定竞赛规则和标准,还负责监督和评估下级政府的表现。这种上级主导的特点,确保了竞赛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上级政府提供了对下级政府的有效控制手段。 可度量的竞赛标准:政治锦标赛的竞赛标准通常是可度量的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等。这些指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比较性,使得竞赛结果更加公正和透明。同时,这些指标也反映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治理水平,为上级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对次位决定胜负:与一般的竞赛不同,政治锦标赛的胜负不是由绝对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参赛者的相对次位决定的。 这意味着,即使某个地方政府的绝对成绩很好,但如果其他地方政府的表现更好,它也可能无法获得晋升。这种相对次位的竞争方式,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压力,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表现。 政治锦标赛体制的运作 锦标赛理论最初应用于企业领域,而作为一种政府治理模式,是上级政府针对多个下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设计的晋升竞争。竞争中的优胜者将获得晋升,而竞赛标准由上级政府确定,可能是GDP增长率,也可能是其他可衡量的指标。 周黎安经计量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地方官员的经济业绩,主要是地方经济总量如GDP和财政收入,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或留任有显著的解释力。 他将中国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要素:行政逐级发包、属地管理、财政分成与地方官员的晋升竞争,可简单概括为“纵向发包”与“横向竞争”的统一。 政府官员的激励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中国在这方面是典型范例。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政治经济条件,对政府官员实施政治锦标赛激励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面以L市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晋升为例,阐述锦标赛体制在基层官员激励与晋升中的运行情况。 ⚪ 行政发包下“英雄排座次” 行政逐级发包是指政府的公共和行政事务从中央开始,逐级向下级地方政府发包,直至最基层的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实际上承担了几乎所有政府事务,是最终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在行政逐级发包过程中,大量事权和自由裁量权被下放,地方政府在管理事务和权力方面,基本是上级政府的“微缩版”。 在官员擢升的各种分析模式中,锦标赛理论模式较为典型,因为它与国家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紧密相连。每年年初,L市市长都会代表本届政府在人大代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一方面是总结上年度行政发包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对本年度行政任务进行“转包”。 通常,每年市政府对各级乡镇的行政转包指标如下表所示。 上表显示,L市的转包指标与中组部的考核指标基本一致。 统计L市2003-2010年间8个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乡镇转包指标中,上级政府关注度前3位的是人均GDP指标、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关注度达100%;其次是城乡居民收入、教育事业和环境保护,关注度为87.5%。 可见,地方政治锦标赛注重经济指标竞赛,与政治锦标赛体制的设计和预测相符。 每年L市政府(县级市)下达转包指标后,各乡镇就进入政治锦标赛场。在锦标赛期间,各乡镇宛如追逐指标和效率的公司,以党委书记、乡(镇)长为首的领导集体会动员所能掌控和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指标。 纵向比较会发现指标目标逐年上升,长期竞赛易导致指标掺水、失真和浮夸风盛行,地方官员升迁的短期心理还会催生“政绩工程”。 例如,L市的市委书记提到,2007年和2008年,L市“村村通”工程开展得热火朝天,几乎所有乡镇都新修了路,该市86%的村进行了乡村公路改造,但2009年乡镇干部调整时,全市没有乡镇修路,因为干部们在等换届,无心工作。 在政治锦标赛中,上级政府的关键手段是将各项指标考评结果排名并在媒体公布,表彰、提拔先进者,批评落后者。因此,乡镇继任者为显示政绩,即便作假也会提升指标超越前任。 总之,L市在财税收入、GDP增长、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都进行量化考核、全市排名,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得不得奖事小,可这“一票否决”就等于其它工作再好也等于白做了。乡镇党委书记若遭“一票否决”,会受到黄牌警告,直接影响晋升和政治前途。 ⚪ 属地管理与官员行走“独木桥” 属地管理的核心是让每个人归属于其被管辖的地域,即要求每个人都在其辖区内,不鼓励跨地域联系,且跨地域联系必须通过管辖政府作为中介。 从上级政府角度看,属地管理便于界定行政责任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并且基于属地关系,行政领导对下属成员行为有很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为下属难以摆脱属地关系,一旦离开或属地关系解除,其身份难以界定,还会面临生存问题。 通过与几位乡镇领导的访谈,能看出他们的无奈与“背水一战”的心理。 |
|
来自: 花间挹香 >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