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风,出生于中医世家,上海邮电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师从孟河医派丁甘仁之子丁仲英门人朱维德六载,临证50余年,临床治疗咳嗽时多以自拟方桔杏止嗽汤为基础方,根据证候、兼症、天时等加减用药,往往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侍诊5载,现将其治咳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因机证治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故一年四季均可见咳。《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景岳全书·咳嗽》曰:“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张祥风治咳,多遵朱维德“治肺当开敛相合”“天气通于肺”之旨,辨证用药,合四时阴阳,分虚实之辨,实者可见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燥邪袭肺、肝火灼肺、痰热阻肺、痰湿壅肺等,虚者可见气虚、阴虚等。 实证者,邪实而肺脏不虚,根据邪之来源又可分外感和内伤。外感致咳,多责之于风,风为外感邪气之长,寒为外感邪气万恶之首,故以风邪犯肺,风动载寒直犯肺金,逗留本脏为多见。外感之邪伤肺,肺失清肃,气逆为咳;宣肃失职,水液不布,聚而为痰;若寒甚,水液不化,则痰白;若挟热,炼液灼津,则痰色黄;燥邪犯肺,易伤津液,痰凝难以咯出。内伤之邪,多责之于肝、脾,或肝火盛胜,木旺侮金,或脾失健运,母病及子。 至于五脏致咳,皆以其时所受邪之上传犯肺致为咳。其虚者,是以肺金本脏气虚或阴虚。 咳嗽之病机皆责之于肺,浊痰逗留,肺气失宣,清肃无权,上逆为咳,故其治法是以清肺、宣肺、肃肺、化痰为主,张祥风自拟桔杏止嗽汤,药物组成为杏仁10g、苦桔梗3~6g、蒸百部10~12g、炙紫菀12~15g、炙款冬12~15g。杏仁苦泄降气,桔梗宣肺祛痰,两者一升一降,以奏宣降肺气、止咳祛痰之功,共为君药;百部,甘苦平,归肺经,对新久咳嗽均有良效,助君药平复肺气;炙紫菀温润苦泄,炙款冬温润下气,两者相须为用,佐助君臣平复肺气。五药相合,肺气宣降有常,随证加减,多有效验。 用药加减 辨证加减 风寒袭肺 风寒之邪非独见于冬,四季均有,虽有主气、次气不同,但见风寒袭肺,肺气壅滞,气逆上冲,多喉痒作咳而声重,痰稀薄,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浮。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组方时可在基本方中加入姜半夏10g、细辛2~3g、干姜3g、五味子2~3g、生姜2片(自备)、桂枝5~10g,也可用麻黄、紫苏叶等温化痰饮。 麻黄温而性烈,张祥风临证多用于咳嗽剧烈为甚时,轻证多用他药即可愈病,体现其用药的轻灵和缓。 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清肃失司,热灼津伤,而见咳嗽声粗,音声失扬,喉燥咽痛,口苦干渴,痰黄,咯吐欠利。治宜透邪宣肺、清咽化痰。组方时可在基本方中加入冬桑叶10g、薄荷叶(后下)3g、清水豆卷12g,净蝉衣5~6g、牛蒡子6~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等。 风燥伤肺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津液受灼,症见喉痒,干咳频频,间或痰黄质稠难咯,甚者痰带血丝,苔薄,或干或润,质红。治宜清润宣肺、化痰止咳。组方时可在基本方基础上酌选大麦冬20~30g、天花粉10~12g、冬桑叶10g、甜杏仁10g、肥知母10g、川贝母6g、肥玉竹、嫩白薇、淡豆豉。 肝火灼肺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火升犯肺,肺火激荡,肺气上逆,清肃失司,症见干咳痰少,面赤咽干,两胸胁时作引痛,口干苦渴,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疏调肝肺之火,兼以清润。组方时在基本方基础上酌选地骨皮、桑白皮、炒黄芩泻肺火,肥知母、丹皮炭、生栀子、炙柴胡、炒赤芍、小(细)生地。 痰热阻肺 痰热壅阻,肺气郁蒸,肃降之令失司,症见痰多色黄稠黏,咯吐不爽,或有腥味;或伤肺络,痰中带血,面赤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热痰、宣肺止咳。组方时在基本方基础上酌选牛蒡子6~10g、姜竹茹5g、瓜蒌皮10g、海蛤壳15g、鱼腥草15~20g、冬瓜子30g、浙贝母10g。 痰湿壅肺 脾土不运,湿聚为痰,上渍于肺,阻遏肺气,症见咳嗽声重,痰多稀薄易咯或稠厚,色白或灰,且见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便溏等。舌苔白或腻,脉濡滑。治宜燥湿化痰、宣肺止咳。组方时在基本方基础上酌加姜半夏10g、陈皮5g、薄橘红5g、炒枳壳5g、嫩射干5~6g、全瓜蒌10g、炒白芥子10g、炙白苏子15g、炒莱菔子10g。 肺脾气虚 肺脾气虚,运化失司,水聚为痰,阻滞气机,肺失宣肃,发为咳嗽,症见咳声低微,痰白易咯,或痰难咯出,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运脾宣肺、化痰止咳。组方时在基本方基础上酌加太子参15g、清炙黄芪15g、炙甘草5g、生白术10g、白茯苓12~20g、怀山药10、姜半夏10g、陈皮5g、炒白扁豆12g。 肺肾阴虚 或因燥邪、火热之邪日久未清,损耗肺阴;或因肾阴不足,子病及母,肺阴亏虚,金失濡润,宣肃失职,气逆而咳,燥热之邪炼津为痰,痰黏量少而难咯。肾阴不足者常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全身阴虚表现。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濡数。组方时在基本方基础上酌加南沙参或北沙参10~20g、大麦冬20~30g、天花粉10~12g、石斛20g等。 对于阴虚咳嗽,张祥风每投南沙参、北沙参、(天)麦冬、天花粉、甜光杏、川贝母以润肺止咳,每用皆效。 兼症用药及护理 久咳不愈,张祥风常用旋覆花;胸痛者,加丝瓜络、延胡索、川楝子、旋覆花等;咯血者,加旋覆花、当归炭、藕节炭、降香炭、茜草炭、山茶花、白茅花、白及片、三七等。 此外,针对咳嗽的患者,张祥风常嘱禁食鱼、虾、羊肉、牛肉及生冷、黏腻、辛辣食物,且起居需要注意避风寒,特别是服药出汗后最易复感风寒而复发。 验案举隅 张祥风临证辨证精准,用药承孟河派清灵之性,药精量少,往往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其治疗急症,常投猛剂以绝敌于千里之外;而对于慢疾,则多抽丝剥茧,补消于无形之间。咳嗽为临床常见疾患,来如猛虎,去如龟行,张祥风治之,即继承了古人思想和先师精良用药,又发掘创新,在所创立的桔杏止嗽汤上,先辨虚实,再据证、据人、据时加减,条理清晰,用药灵活。 案1 患者女,40岁,因“咳嗽1周,服用抗生素及止咳中成药无效”于2022年11月13日来诊。刻下:咳嗽频频,痰黄稠欠利。苔薄,脉浮稍数。 辨证:风邪痰热恋肺,肃降之令失司。 治则:透邪宣肺化痰。 处方:嫩前胡10g,光杏仁10g,苦桔梗6g,生甘草3g,牛蒡子10g,炒竹茹6g,瓜蒌皮10g,炙紫菀15g,炙款冬12g,蒸百部10g,大麦冬20g,天浆壳15g,佛耳草12g。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数日后患者因其他原因来院,告知1剂药后咳嗽大减,2剂后痊愈,余3剂未再服。 案2 患者女,41岁,因“外感风寒后咳嗽不已,多方求治乏效”于2013年10月23日来诊。刻下:咳嗽频作,咯痰不出,纳可,便调,寐安。苔薄白,右寸脉独浮。 辨证:风邪挟寒犯肺,肺气失宣。 治则:疏邪宣肺,平逆止咳。 处方:川桂枝6g,苦杏仁10g,姜半夏10g,北细辛3g,淡干姜3g,北五味3g,炙紫菀20g,炙款冬20g,苦桔梗5g,大麦冬30g,蒸百部10g,嫩前胡10g,佛耳草12g,天浆壳12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10月30日二诊:血压100/70mmHg。诸恙少瘥,脉舌如前,再予原法出入。处方:川桂枝10g,苦杏仁10g,姜半夏10g,北细辛3g,淡干姜3g,北五味3g,炙紫菀20g,炙款冬20g,苦桔梗6g,大麦冬30g,蒸百部12g,嫩前胡12g,佛耳草15g,天浆壳15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11月27日三诊:咳减大半,痰滞咽中,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微觉恶风,纳可,便调。苔薄,六脉俱浮细。余邪未清,肺气失宣,浊痰留恋,再予原法化裁。处方:青防风10g,川桂枝10g,光杏仁10g,姜半夏10g,北细辛3g,淡干姜3g,北五味3g,炙紫菀20g,蒸百部12g,苦桔梗6g,白射干10g,嫩前胡12g,大麦冬30g,佛耳草15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案3 患者男,50岁,2013年11月1日来诊。刻下:喉痒咳嗽而痰多。舌质淡胖,苔白,脉濡滑。 辨证:痰湿犯肺,肺失宣肃。 处方:姜半夏10g,薄橘红6g,赤茯苓12g,光杏仁10g,炙紫菀12g,炙款冬12g,瓜蒌皮10g,苦桔梗3g,白射干6g,蒸百部12g,炙白苏子15g,炒莱菔子10g,冬瓜子30g,炙全蝎2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11月14日二诊:咳嗽略瘥。守上方去瓜蒌皮,加白前、前胡各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11月28日三诊:诸症减轻大半。再从前法,以善其后,守二诊方继服7剂而愈。(史格非 上海嘉华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