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相遇是缘 ![]() 《庄子·应帝王》里有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至人的心境就像镜子一样。镜子不会主动去迎合物体,也不会刻意送走,只是如实映照,不隐藏任何细节。 至人用心也是如此,对人对事,不刻意逢迎,也不冷漠拒绝,只是顺其自然,真诚应对。这样,他们就能从容应对万物,不被外物所伤,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像庄子一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不伤于世。 那么世间纵有万般挫折,也不足以在你的世界里掀起风浪。 ![]() ![]() 1 ![]() 面对生活 允许一切发生 《庄子》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空船故事。 有一个人乘船渡河,发现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艘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这个人怒气的消散,只因那船是“空”的。这恰似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丛生,不过是因心中装满了太多执念与预期。 面对生活,允许一些意外与不同发生,就像那不经意间撞来的空船,它提醒我们,世事无常,心态需放宽。 接纳生命中的不确定,让心像空船一样,不载重负,不被情绪左右,如此,方能驶过人生的风浪,自在悠游。 ![]() 2 ![]() 面对生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一书中,讲过一个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却不伤心,反而敲着瓦缶唱歌。别人不懂为什么,就问他缘由。 庄子说:“我妻子的生与死都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她已经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间,那我何必还要悲伤呢?” ![]() 在庄子那鼓盆而歌的洒脱里,藏着对生死最透彻的领悟。面对妻子的离世,他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看到了生与死如四季更迭般的自然。 生命,在死亡中孕育新生,死亡,亦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延续。面对生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世界的本质。 学会放下对死亡的恐惧与哀伤,让心灵在生命的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或许,这才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与纪念。 ![]() 3 ![]() 面对无常 看透无常,一切都是寻常 庄子《知北游》里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在庄子《知北游》的轻吟中,人生恍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面对这世间的无常,有人慌乱,有人逃避,而真正的智者,却能在其中看透无常的本质。 生命之舟在时间的河流里漂泊,每一刻都在变化,每一刻都是新的启程。 当我们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去拥抱这些变化,就会发现,所谓的无常,不过是生命最寻常的风景。看透无常,心自安宁,一切,也就成了最自然的寻常。 ![]() 4 ![]() 面对孤独 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只大鹏,想飞到南海去。 蝎与学鸠看到了,嘲笑它不自量力。大鹏没有在意它们的议论,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终于等到六月风起,它独自乘风而去,欣赏到了高空辽阔的风景。 ![]() 在庄子《逍遥游》的广阔天地间,大鹏孤勇地追逐着南海的梦。 面对蝎与学鸠的嘲笑,它未曾动摇,孤独中坚守着内心的方向。正是这份孤独,让它得以乘风而起,翱翔于九天之上,领略那非凡的风景。 人亦如此,唯有在孤独中磨砺意志,倾听内心的声音,方能突破世俗的束缚,成就非凡的自我。面对孤独,拥抱它,因为人唯孤独,方能出众,绽放生命独特的光芒。 ![]() 5 ![]() 面对名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怕是最穷的一个。可当楚王派人来请他出任相国时,他却一口回绝。 后来,庄子的好友惠子,在梁国做了相国。庄子前去拜访,惠子却十分担心他来抢自己的相位。 庄子就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有一种叫做鹤雏的鸟,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而猫头鹰抓住了一只腐鼠,仰头看着鹤雏,发出“喝”的响声来护住自己的食物。 ![]() 在庄子的世界里,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楚王相国之位,他淡然相拒;惠子视若珍宝的相位,在他眼中,却不及鹤雏的高洁之志。 庄子以鹤雏自喻,超脱于世俗的名利之外,他的心中,有比权位更广阔的天地。面对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如鹤雏般栖于梧桐,饮于甘泉,方能活出生命的真意与洒脱。 在这浮华世间,保持一颗淡泊之心,方能领略生命的无限风光。 ![]() 6 ![]() 面对好坏 一切为我所用 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逍遥游》里讲过一棵樗树的故事。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樗树,树干臃肿,树枝蜷曲,虽然很大,却是大而无用。” 庄子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悠闲地在树下徘徊,逍遥地在树下躺卧,它给你遮风挡雨,怎么还不算有用?” ![]() 面对好坏,庄子提醒我们“一切为我所用”。 世俗常偏执于“有用”之物,却忽视了“无用”之物的价值。 正如《庄子·逍遥游》中的樗树,虽不合世俗的木材标准,被视为无用,但在庄子看来,它仍可为人遮风挡雨,提供休憩之地,这便是它的用处。 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世俗的眼光,应开放心态,发现并利用一切事物的潜在价值,无论是“有用”还是“无用”,皆能为我所用,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心灵。 |
|
来自: 扫地僧一一 > 《2125、内心强大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