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兴平士民,即酬田星潭、边锦川二学博,高凤冈山长,史雅先孝廉,史子昭、马养之、李松如、边吉六诸茂才送别之作 (其一) 画饼经纶原有愧,攀辕父老尚多情。 泮林纵变飞鸮响,中泽仍余哀雁声。 载道饥赢谁饲尔,如何抛舍径归耕。 写作背景 《留别兴平士民》四首写作于1876年,是作者在兴平担任三年知县后6,因拒绝上级要求虚报粮食产量而被解职,准备回家时与当地的士人告别时所写。据张世英《心如先生墓志铭》记载:“七年,岁仍大歉,兴平报禾收分数最少,当道意讳灾,谕郡守致书改册,先生执不肯。嗣檄各属,续捐义谷,先生又独据理以争。民卒得免捐缓征,而先生则解印矣。去之日,士民赴省泣留,故未几仍回任。”王权解职后,兴平百姓纷纷去省府,向当时的督抚泣哭求情挽救,最后可能是怕因此引起民众的怨恨,又让王权回到兴平继续担任知县。 注释 1. 留别:告别,离别时所作的诗文。 2. 兴平士民:兴平地区的士人和民众。 3. 酬:答谢,回报。 4. 田星潭、边锦川:人名,诗中提到的两位学博(即学者)。 5. 高凤冈:人名,山长,即掌管书院的负责人。 6. 史雅先:人名,孝廉,科举制度中的荣誉称号。 7. 史子昭、马养之、李松如、边吉六:人名,诗中提到的几位茂才(即有才华的人)。 8. 茂才:优秀的人才。 9. 送别之作:为送别而创作的作品。 10. 三载:三年。 11. 画饼经纶:比喻空想而不能实现的计划。 12. 攀辕父老:形容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攀辕即拉住车辕,父老指年长的乡亲。 13. 泮林:泮水之林,《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14. 飞鸮:猫头鹰,比喻恶人。 15. 中泽:泽中,水泽之中。 16. 哀雁声:悲鸣的雁声,比喻凄凉的景象。 17. 载道饥赢:道路上都是饥饿的人。 18. 如何抛舍:怎么能舍得。 19. 径归耕:直接回家耕田。 译文 辛勤工作了三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多次在西风的催促下准备离开。我那些宏伟的计划最终都成了空想,对此我感到愧疚。然而,兴平的老百姓们对我依依不舍,他们的深情让我感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第一次任职兴平因得罪上级被解职准备回乡离开兴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三年辛勤工作却未能取得成就的遗憾,以及对兴平百姓深情挽留的感激。诗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愧疚和对民生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归耕生活的向往。 |
|
来自: 新用户0334swD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