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次介绍大英陶瓷馆的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时,提到何鸿卿爵士,正是他捐助了陶瓷馆的建立,以及两次中国馆的翻新工程。 2017年11月,耗时近两年、重新装修完的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隆重开幕。 新的中国馆可谓是大英最下功夫和心血的藏馆了,只有这一个馆被仔细地按照时间顺序做了历史介绍,分成若干区域详细展示。 这篇其实是四年前的老文,当时中国馆刚重新开幕,我给大家做的一个汇报。如今中国馆由于人太多,已经被禁止讲解。希望这篇介绍能给大家带去一点点帮助。 马家窑文化陶罐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2000年,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对仰韶文化有继承,文物以彩陶为主。 玉琮,出土于浙江,属于良渚文化,大约制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用于祭祀。 琮: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桶状物,外方内圆。《周礼·春宫·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早期王朝(公元前1600-1046年) 商朝以及还未在考古学上被确定存在的夏朝,大部分文物出土于二里头遗址和安阳殷墟遗址,都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极其重要的考古遗址,多为祭祖礼器。 商朝社会以族系构成,对祖先的崇拜与祭祀会凝聚一个族人的向心力,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大家都熟悉的鼎我没有拍,遗憾的是另一种炊器鬲(ge, 二声)我忘了拍。鬲长得像大一点儿的斝,下半部注入水,功能相当于蒸笼吧。 在周王朝统治的八百余年里,中国的政治与思想核心基本确定。周王变成周天子,与此同时一大波思想家登场,百家争鸣,人类的智慧散发出光彩。 这是墓室中的一根承重立柱,其年份约在公元25-105年间,是否觉得这种柱子很眼熟?而石柱上的人物也不太像汉人。 主体由陶土烧制,以树枝支撑屋顶,屋顶由被烧制到接近瓷的陶装饰。 特别介绍一下这个“高科技”,这是一盏油灯,其巧妙的设计令烟气回流,不会熏人: 汉之后中华大地又陷入了混乱,三国鼎立接着两晋南北朝,各种“外”族在北方建立政权,汉人被迫南下长江流域。混杂的局面却促成了中原和中亚、乃至与更远的西亚、中欧地区的交流,而在各种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通的时候,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佛教进来了..... 公元1世纪六十年代,佛教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并逐渐在建筑和文化上产生影响,引起人们对“来世”的思考。慢慢地,石雕和木雕佛像、以及佛教宝塔开始被创作出来...... 丝绸之路(公元100-1000年) 该展区的文物年代基本与佛教文化一致,因为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原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传入的宗教还有拜火教、摩尼教等。 丝绸之路上曾有过许多繁华的城市,是往来商队的沙漠绿洲,这些城市被多方文化影响和塑造。 唐,世界新秩序(公元618-907年) 经过四百多年各小国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后是短暂的隋朝,接着就是我们历史上最值得浓墨重彩的朝代——唐。 陶瓷是何时出现的,还没有十分确定的说法,一般认为隋朝时的烧瓷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程度。唐朝的瓷瓶与宋瓷相比还不够精致,但已经体现了不低的技术水平。 宋朝和它的邻居们(公元960-1279年) 经过短暂的五代十国,中华王朝的强盛被衔接起来。宋朝的皇帝开始重用文官,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新的农业技术支撑住人口的大规模增长...... 一说到宋,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瓷器,尤其是五大官窑的瓷器。 来过大英的朋友都不会错过Percival David爵士的陶瓷收藏展,共有各个朝代的瓷器珍品总共1700件。中国馆里没有那么多,但宋朝展区里每个官窑的代表也都在: 北宋汝窑的“天青色” 实物的颜色没这么淡 善于用铁、铜元素烧制出色彩的钧窑瓷器 忽必烈建立起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东至今天的朝鲜半岛、西到奥地利。东西文化得到交汇影响,蒙古文化和中华文化也在撞击中融合着...... 该展区内有早期青花: 朱元璋恢复汉人江山后,他的儿子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防止了蒙古人的再次进攻;并改变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出现永乐盛世…… 明朝开始漆器大为流行。红色漆器采用朱砂上色,一般来说一层漆需要24小时风干,而一件精美的漆器至少要上一百层漆。 果园厂做为官家漆器厂,大约有五千名漆器技工从南方来到京城的官方漆厂劳作学习,每人需做满四年。 是古代枕头的两侧装饰。明朝初期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密切,这些宝石都由印度和斯里兰卡进口而来。 最上一层是驾着麒麟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明晚期,家具制造和建筑艺术(公元1487-1644年) 大英收藏的明朝艺术品有很多,前些年仅仅拿出大明王朝内五十年的陶瓷便举办了一个展览;因此不舍得仅用一个区域来展示藏品可以理解。 而大英能够有这么多明朝艺术藏品,不仅仅因为明朝是比近的时代,更因那时候的艺术确实出彩。 16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东南沿海兴起象牙艺术热。 漆器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上流社会也越来越喜欢漆器制品。 可以清晰地看到由贝壳镶嵌而成的建筑与人物是多么精致和生动。 一套陪葬的冥宅,细致准确地展现了明朝的建筑特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其疆域开辟到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范围,将云南、新疆和西藏都收入麾下。 富裕的国库令皇帝们有资金和心情发展艺术,其中文艺青年乾隆的故事最为大家熟知了。 佛教曼陀罗的模型,文青乾隆的私人收藏,被放置在承德避暑山庄。 紫禁城内举行各种仪式时,几百个士兵会身着此装。 这种头饰会搭配各种珠宝和翠鸟羽毛,在佩戴者走动时流光溢彩。 19世纪上半叶制作的象牙针线盒 在世界舞台上的戏份越来越重...... 除了按时间线分列,还有两个主题展区: 中国绘画(公元400年-现在) 中国书法(公元900年-1900) 虽然中国馆里展出的文物看似不多,已经不够时间仔细欣赏。所以,如果有机会来英国,真的不要错过大英博物馆;如果来了大英博物馆,也一定要去中国馆看看。出国要了解外国文化,也有学习自己历史的好机会,两者不冲突。唯一的难点可能是——时间不够...... 唐三彩,出土于洛阳刘定训墓 镀金铜守卫,来自元代寺庙,14世纪上半叶 希望能有机会,和更多朋友一起在大英博物馆探讨学习世界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