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管“高危季”,如何护“心”过冬?

 山东省耳鼻喉 2025-01-07 发布于山东

冬天,向来是心血管“高危季”,严寒会悄然对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发起挑战。

中医经典《素问·举痛论》曾警示:“寒则气收,收则血凝。”意思是,寒邪易侵入人体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犹如河流遇冻,水流滞缓甚至结冰,最终引发血脉瘀阻。这也是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在冬季高发的原因。

那么,“高危季”,咱们该如何护“心”呢?中医的秘诀就在于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养护气血。

日常养心法:温暖“心”世界

1.饮食调养:吃出健康“心”动力。

食疗为先,通过日常饮食补益心气、温暖阳气。

①温补阳气:适当食用羊肉、生姜、红枣、肉桂等温性食物,增强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②活血化瘀:山楂、丹参茶等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本草纲目》中提到:“山楂,消食积,行瘀血。”

③平稳血压:可选择芹菜、荞麦、莲子芯泡水,有助于清热平肝,稳定血压。

2.起居调摄:早睡晚起护阳气

顺应自然作息,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早卧晚起,以待日光。”这提醒我们冬季宜早睡以养阴,晚起以护阳。

①防寒保暖:注意头部、颈部和四肢的保暖,避免寒邪直入。

②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耗伤心气。

3.运动调养:动静结合护血脉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①运动方式: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

②运动时段:宜在日出后气温较高时进行,避免清晨寒冷侵袭。

中医理疗:为心血管加点“温”

1.艾灸温阳:暖通血脉

艾灸是中医驱寒的重要方法。对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施灸,可温补阳气,改善血液循环。《扁鹊心书》有言:“气血通,百病除。”通过疏通经络,可减少血瘀和血管狭窄的风险。

2.中药泡脚:祛寒护心

冬季坚持用艾叶、生姜、花椒煮水泡脚,能驱散寒邪,改善末梢循环。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固本防病

中医主张“辨证论治”,根据体质不同调整方药:

①阳虚患者: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冰凉,可服用附子理中汤,温补阳气。

②气滞血瘀:表现为胸闷、刺痛者,可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

③阴虚火旺:表现为心烦、口干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

  

提示: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针对性。

心血管问题突发的急救与预防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虚弱的人群更易受到寒邪侵袭,引发急性事件。为预防高风险情况,平日应常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发作时及时含服;避免突然受寒、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

《灵枢·本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护心便是护健康,应警惕冬季突发事件的征兆,如胸痛、呼吸困难,第一时间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