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冬末春初的一天,黄包车夫董同庆家门口来了很多人,他们还抬来了一顶轿子,这顶看起来一般的轿子与董家破败的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伙人走进董家屋子后,便忙活着为董家女儿董竹君打扮起来了。董竹君当时年仅13岁,还根本没搞清楚状况。 他们给她梳辫子、擦雪花膏、涂红唇、戴金镯、耳环时,她一直不安地看向一边的父亲、母亲。她此时才想起,当日一整天,双亲一直都唉声叹气,她原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却不想是自己“被卖了”。 待明白过来后,她的眼泪簌簌地往下掉。她读过书,此刻只能用书里那类“卖身葬父”、“割骨疗亲”的故事安慰自己了:“就当是尽孝了!” 打扮妥当后,董竹君按照来人的吩咐,流着泪给父亲、母亲磕了头。 父亲董同庆也哭了,他一边哭一边嘱咐女儿说:
董竹君此时已然明白,父亲是把她当清倌人卖给青楼了。她听到了那个“满三年接回家”,她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在青楼待满三年,就可以回家了。 董竹君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买她的青楼,即长三堂子的老鸨早就看中了她,她设计以三百两的价钱从其父董同庆手里买下她,她的算盘是拿董竹君做摇钱树。既是想拿她做摇钱树,就压根儿不会想再让她出来,所谓的“三年可回家”,压根儿就是骗董同庆那个老实人罢了。 董同庆没文化,他的认知让他根本不清楚长三堂子的险恶。自打董竹君不再上学以来,董同庆就和妻子李氏商量着卖女儿的事了,为了让女儿能做清倌人,他们还在卖她前,逼着她去学唱了一段时间的京戏,以便将来进去后能“卖艺不卖身”。 董同庆和李氏卖女儿,也实是万不得已。董家一直穷苦,他们的儿子,即董竹君的弟弟就是生下来没几个月就因“有病无钱医”而夭折了。 一开始,董家还能依靠董同庆拉黄包车、李氏给人缝补、浆洗衣物过活,好的时候,他们还能凑足钱送董竹君去私塾读书,那时候勉强也还算可以。他们最初的算盘是让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这个算盘,在董同庆患病后打不下去了,先是董同庆没法再拉黄包车,紧接着,李氏也因个性强而导致活儿没法做,一家子只得举债度日…… 董竹君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的难处,她比谁都清楚。也是因此,她才会在被卖后,并未分毫怨恨父母,而只觉得是自己是在尽孝。 所有过于孝顺的孩子,往往都配有不懂事的父母,董竹君的父母也不例外。就在董竹君即将被带入长三堂子之际,李氏竟因怕女儿闹事,而哭着哀求她道:
她的言外之意是:没你在家里帮我做活,我太苦了,我是不想卖你的,但现在没办法了,所以你还是听你父亲的,跟人走吧。 实际上,打听到貌美的女儿能卖300大洋后,她就动了心了,董同庆同意卖女,还多少是在她的撺掇下。 董竹君听了母亲的话后,又是一阵心酸,眼泪也止不住地掉得更快了。 董竹君进入长三堂子后,一直卖唱。照顾她的孟妈妈是个知道很多戏文的女子,她教会了董竹君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一定要在老鸨逼自己卖身前,找到良人,即,把自己嫁出去。 13岁的董竹君 孟妈妈还告诉董竹君:就算其父母凑足了300大洋,老鸨也不可能放人。为了让董竹君心里舒服,她顺着董竹君说:“你父母兴许也是被骗了,他们是爱你,若不爱你,怎会花钱供你上学呢。” 董竹君在长三堂子里接触了很多革命者,更加确定孟妈妈所说属实:社会底层的人,被骗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命运也从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打破这一切,唯有革命。 明白了这一层之后,董竹君打定心思要嫁给革命者,而这个革命者,正是以长三堂子打掩护商讨革命的四川督军夏之时。 夏之时为董竹君赎身时,把价格抬到了3000大洋,董竹君因觉得长三堂子太黑,故决定自己逃出去。她最终在孟妈妈和丫头的帮助下,成功在15岁那年逃出去了。 事后,董竹君与夏之时举行了婚礼,并前往日本留学。婚前,董竹君和丈夫做了那个著名的三个约定:一,只做大老婆;二,得送她去日本留学;三,共同组建一个和谐家庭,他去管国家事务,她协助他,并管理好小家。 董竹君与夏之时结婚照 董竹君逃跑后,夏之时的哥哥被巡捕房逮捕,关了一个星期并交了1000大洋才脱身。而另一边,董竹君父母知晓此事后,心里是高兴极了。尤其,当他们得知女儿是跟着督军跑了后,心里更是欣慰。 董竹君在长三堂子的这几年,董同庆和李氏心里一直愧疚着,他们也各种想法赚钱,想把女儿赎出来。可穷人哪那么容易翻身,这几年,他们不仅没挣到钱,反而因为病痛的折磨,越发穷了。 董竹君知道家里的境况不好,所以到日本后,她总是偷偷攒钱寄给双亲。 董竹君从日本乘船到上海替夏之时送信的间隙,曾特意抽空见了父母、姨妈们。再见时,董竹君已是留学生、督军夫人,而父母却越发苍老了。而她的姨妈则因吸食鸦片的缘故,看起来老而弱。 见面后,一家人哭成了一团。哭罢,董竹君让女儿国琼一一叫人,也算是认了亲了。 董竹君与夏国琼 饭后,董竹君还承诺父亲、母亲说:
董竹君的话,让父母升起了希望。这次会面后,他们一直在等待着女儿接他们去四川“过好日子”。 董竹君回到四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将父母接来。这当然不是因为她不想,而与丈夫夏之时有关。 董竹君曾试探过夏之时的态度,她的试探方式巧妙,但那次试探,她却被泼了冷水了。那次试探,致使她多年不敢提将父母接到四川的事。 原来,一次,夏之时在一个拍卖行买了一对德国式的铜床,董竹君睡在床上后下意识地低声感叹道:“我睡这样舒服的铜床,不知爹和娘在上海生活得怎么样?” 夏之时听了后,立马板着脸道:“算了吧!这床又不是你娘家带来的。” 夏之时的这句话,让董竹君确定:丈夫心里不仅从来没有董竹君的父母,他对他们甚至还有很大的情绪。 果然,后来,董竹君无意间提及父母时,夏之时讽刺道:“是好人,会把你这个女儿卖到那种地方?”言语间,满是鄙夷和痛恶。 好在,1926年,即董竹君创办飞鹰黄包车公司后不久,她得以以父亲懂黄包车、可帮忙打理公司为由,将父母接到了成都,并与他们夫妻住在了一起。 董同庆和李氏刚到成都时,看起来面黄肌瘦。董竹君心疼极了,在她的调理下,夫妻俩面色渐渐红润起来。 董同庆夫妇到成都的第一天,就知道夏爷不待见他们,因为他不仅不喊他们,还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 董同庆也只好喊女婿夏之时为“夏爷”,每每见了他,总是点头哈腰,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看出来了:女婿对他们夫妇俩意见很大。 董同庆打心眼里知道是咋回事,他心里也对自己曾卖女儿的事感到愧疚,故并不觉得夏之时对自己和妻子的态度有任何不妥,只更加小心翼翼起来。 创办黄包车公司期间,董竹君每天早起晚睡,天蒙蒙亮她就去了公司,把板凳放在门口,站在凳子上给黄包车夫们讲话,教导他们怎样注意出汗后不着凉、避免生病;如何对待顾客,怎样使车身、车垫、制服等长期保持干净,还教他们如何吸引乘客。 董同庆和李氏也每日跟着女儿早起晚睡,他们吃住在夏家,哪里敢有丝毫懈怠。即使是严寒冰冻天气,他们也会早早起来,帮助女儿处理黄包车公司的大小事。 此间,董竹君还开办了一个丝袜厂,一有空闲,董同庆夫妇还会去丝袜厂帮忙。 在夏家的两三年时间里,董同庆虽吃住得好,却并不高兴,他们一直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女儿的辛苦:不仅要开两个公司,还要照顾丈夫和几个孩子,她是过得真辛苦啊。 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女儿对他们很孝顺,看起来丝毫没有怪他们当年卖她的意思。可女儿越不怪他们卖自己,他们心里反而越发内疚。 也因为内疚,在夏家的几年里,他们从未和女儿提过任何要求。 可即便他们如此“本分”,仍旧未能避免他们在夏家受辱,不用说,这屈辱,是女婿夏之时给他们的。多数时候,夏之时当着董竹君的面不会羞辱他们二老,可当董竹君不在时,就不好说了。 夏之时看不起董同庆夫妇,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曾卖过女儿,还因为:他有很强的阶级意识。他看不起穷人,打心眼里蔑视穷人。这种自骨子里生出的蔑视,让他不断地为难他们二老。 董竹君全家福 一次,夏之时与人一起抽鸦片、打麻将时,突然感觉自己当天的鸦片好像有点不对,加上他打牌又输了,刚好当时董竹君又不在,于是他很“自然”地将气撒到了董同庆身上。 他喊住董同庆,指责他给自己熬鸦片烟熬得不足分量。平日里,董同庆也吸鸦片,他对熬鸦片熟悉,于是到夏家后,他为了讨好女婿,经常为他熬鸦片。这本是好事,如今却成了他的“罪”了。董同庆虽穷,却也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自然不会偷女婿的鸦片,而且,若自己真被认为偷了女婿的鸦片,女儿可就不好做人了。 于是,他眼泪巴巴地对着夏之时道:“夏爷,我没有偷你的,都按你给我的分量,按你的吩咐熬的。” 恰在这时,董竹君提前从外面回来了。她见父亲受了委屈,忙上来劝解说:
很明显,董竹君笃定父亲不会偷丈夫的鸦片,他想用这个法子证明父亲的清白。夏之时哪里肯听,他直接耍赖,说他们父女俩联合起来整他。 这之后不久,住在楼上的李氏丢了一个金簪子,这根簪子是她用女儿这些年给她的零花钱里省下来买的,是她唯一的贵重首饰。金簪子丢了后,李氏痛苦不已,免不了在那哭哭啼啼。 夏之时经过院子时听到楼上有哭声,极其不悦,他当即怒气冲冲地对仆人李二哥(他的远亲)喊道:
见丈夫不分青红皂白要绑自己的母亲,董竹君气得浑身发抖,他认定丈夫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穷人。她心道:“为什么穷人该这么受气、受辱”。 董竹君当时极想跟丈夫大吵一架,并质问他“有什么了不起”。可为了息事宁人,她选择了忍气吞声,她含泪对母亲道:
李氏听了女婿的话,又听了女儿这话,不觉越发委屈了,她的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为了女儿,她死命忍住了哭,只不停地抽泣着。董竹君见状,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 因夏之时一直不待见董同庆夫妇,董竹君不敢拿家里的钱补贴他们,只按月给他们两三元零用,作为他们帮忙打理公司的报酬。 为了不落人口实,董同庆夫妇在夏家的两三年里,董竹君只给他们买过一套寿衣,那个金簪子也始终未给母亲重买。 董同庆夫妇身着女儿买的寿衣 董竹君的黄包车公司和纱厂相继关闭后,董同庆夫妇回了上海的小破屋。不久后,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毅然出走远赴上海。 董竹君与丈夫彻底分居的五年里,一直在上海租房住,偶尔她会回去看看父母。期间的董父身体一直不好,见女儿又离婚带着四个女儿,心情也越发抑郁了,病自然也越发重了。 董竹君是个孝顺的孩子,她到上海后非常清楚自己如今的境况会让父母难受,于是一边宽慰父母,一边拼命找出路。她还曾在上海开了群益纱管厂,可仅仅几个月,厂子就倒闭了。此后的董竹君,只得靠借钱、典当物件勉强维持生计。 董同庆和妻子原本以为女儿嫁了好人家,他们能跟着过几天好日子,没曾想:好日子没过成,受了屈辱,还连家里唯一的值钱物件也没保住。如今女儿离婚连自保都难,他们的晚年也将全无保障。 日子最怕的是越过越没希望,彻底没了希望后的董同庆夫妇终日唉声叹气。李氏只要见了董竹君,就会跟她絮叨当年在夏家的种种不愉快,尤其是被污蔑偷鸦片和金簪子的事。 董竹君离婚后,李氏完全变成了一个祥林嫂,她一遇见人,就和人讲那些糟糕的事。许多年后,董竹君撰写回忆录时,还能记起母亲的控诉:
董竹君因不喜听母亲说这些,所以某天,当她从家里出去办事路上,看到母亲穿着破衣在马路上自言自语、颠颠簸簸向前走去时,竟没有喊她。 董竹君做梦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天,李氏就突然发急病死了。事后,董竹君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曾在死前借着亲戚的死在灵堂大哭。这实际是精神抑郁到极致的表现,可惜,当时的董同庆虽察觉出异常,却并未采取挽救措施。 李氏死时,董竹君身无分文,她不得不四处借钱,为母亲置办了棺材。但因无钱办葬礼,她的灵柩被寄放在上海苏州会馆。 李氏死后,董同庆身体越来越坏,孤寂和贫穷,加重了他的病情。董竹君努力靠借卖为父亲治病,可父亲的病却总也治不好。 董同庆是相信女儿能打翻身仗的,所以,他总跟女儿说:想多活五年。可董竹君知道:自己能借到的钱,不足以给他好的医治,以让他多活五年。 1934年底,董同庆的病越发重了,临终前夕,他几乎已经发不出声。董竹君预感到这一晚将是父亲最后一晚,但她却并未给他送终:她没有勇气。 于是,她硬着心肠在父亲的病床前磕了头,与父亲道别了。这一跪一磕,像极了当年父母将她卖入长三堂子时的那一跪一磕,只是,这一跪一磕,就真成了永别了。 董同庆死后,董竹君同样无钱为父亲办葬礼,他的灵柩被和母亲的灵柩一起被寄放在上海苏州会馆。 说来也奇怪,董竹君父母皆在时,她怎么也没法发达,可父母刚一走,她竟就在贵人李嵩高资助下成功开办了锦江饭店。 1986年,于苏州重建的董竹君父母墓地(夫妇俩在锦江开办后被下葬) 董竹君父亲病逝是在1934年冬,锦江饭店开办时间是1935年3月15日,也就是说:双亲离去仅仅几个月,她就飞黄腾达了。 有人曾在知晓这一切后感叹:董同庆夫妇的悲惨结局,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吧!生了贵女,却终生无法享女儿的福,实是老天对他们卖女儿行为的惩罚。 若当真是这种冥冥中的注定,那真不得不让人慨叹:世界的尽头,实是善恶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