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坡羊·行方便》 ——明·朱载堉 自知足够了便罢,无义财贪他做啥?人生在世,不过是如此,八个字儿,由天造下。贫困周济,患难须拔,善事当为,恶休做他。怕人知道的休干,要人敬重的多加。遇世人行些方便,强胜是修寺建塔。听咱,远在儿孙,近在自家。听咱,天理循环,报应不差。 #01 自知足够了便罢, 无义财贪他做啥? 知足,是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知足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阳光,即使在阴霾中也能找到希望。 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嫉妒,反而会为他人的好运感到高兴。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独一无二的,比较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盲目追求社会所定义的成功。 都以为有钱就能快乐,结果却是越有钱,欲望越大,心越空。 多少人为了一时的贪欲,铤而走险,最终身败名裂。 财富本身无罪,但贪婪是毒药。那些无义之财,看似甜蜜,实则苦涩。它带来的是短暂的满足,长久的悔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坚守原则,不被无义之财所诱惑,不被贪婪所吞噬。 #02 人生在世,不过是如此, 八个字儿,由天造下。 接受命运的无常,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 有时候,即使你拼尽全力,也可能一无所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而是要学会在无常中寻找恒常。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改变过去,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天意,做好自己。 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不要为了虚名而失去自我。 做一个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做真实的事。这样的人生,即使短暂,也是值得的。 #03 贫困周济,患难须拔, 善事当为,恶休做他。 人生在世,应当秉持善良和仁慈的心态,多做善事,帮助他人,积累善德。同时,也要避免恶事,坚守道德底线,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佛教里有个词,叫“随喜赞叹”,意思是当你看到别人做好事时,不是嫉妒,不是冷漠,而是心生欢喜。 这种欢喜,是从心底里冒出来的,是真诚的,不是装出来的。它意味着你认可别人的善行,你欣赏,你尊重。 这种修行方式看似简单,却可以浇灭我们心中的恶念,增长福泽。 所以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乐于行善的家庭,一定会有福报绵延子孙后代。 ![]() #04 怕人知道的休干, 要人敬重的多加。 若你的行为见不得光,那就别去做;若你渴望赢得他人的尊重,那就得多下功夫。 在职场上,那些勤勉工作、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同事和上司的认可; 在社交圈中,那些乐于助人、言行一致的人,更容易赢得朋友和伙伴的信任。 尊重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和正直行为积累起来的。 同样,任何企图隐瞒的小人行径最终都难以持久。 那些试图掩盖错误、逃避责任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信任的丧失和声誉的崩塌。 短视的欺骗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安宁,但长远来看,它的代价是惨重的。 #05 遇世人行些方便, 强胜是修寺建塔。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人方便,比修建寺庙和佛塔更有价值。 在佛教中,修建寺庙和佛塔被视为积累功德的方式之一, 但朱载堉认为,真正的功德并不在于这些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善念和行动。 《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别人有路可走,自己也不会陷入绝境。才是真正的修行。 #06 听咱,远在儿孙,近在自家。 听咱,天理循环,报应不差。 有一颗善心,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这样的家庭,必然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了凡四训》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大学士杨荣,祖辈世居河边,以摆渡为生。 有一年村里发生了洪水,许多财物和人都被冲走。 其他船见状都去捞取无主的财物,但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却不顾周围人的看法,坚持救人,对于溺死者也会埋葬起来,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一概不要。 同村的人都嘲笑他们是傻子。 可正是因为祖上积下的阴德甚多,到杨荣长大后,二十岁就中了科举,当了大官。 之后几百年来杨家都兴旺不衰,子孙显贵兴盛,出现了很多德行兼备的贤人。 人做事,天在看。种下什么因,便会收获什么果。 善良厚道之人,老天必然多加眷顾。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池鱼碎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