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论重建天桥的关键问题

 二马仔 2025-01-09 发布于北京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阐述了重建天桥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网友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大多数都是支持复建天桥的,他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希望重建一座正宗的天桥。

       我也更加积极的研究北京考古研究院出版的《北京中轴线考古发掘报告》(2021-2023 ),频繁的与桥梁专家和文史专家们分析研究,讨论如何推动重建天桥,重建怎样的天桥等等问题。

       我在与专家讨论的过程中,听到一个情况:“在对天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在现代道路和垫层以下,发现有一层砖基础呈现出燕翅的形状。疑似清代前期桥址。但是该桥址的的中心线与现在的中轴线存在两米的偏差。”

        我敏锐地感觉到了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确定这个桥址的年代?

          因此我在上篇文章中认为这一砖基础是早期明代所建天桥的遗存:“此次天桥考古已经揭开并且清理出去的地层中,最早的遗存文物为“清代早期”年代的结论可以确认。最后揭露出来的文化层,年代应该比其上面文化层的年代更早,可能是明代遗存的文物。例如考古报告中提到的砖基础、雁翅和排水沟。

天桥至少经过元明清三次修建,规格逐渐扩大,考古发掘时应该要厘清每一层历史文化堆积层中遗存的时间定位。例如,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排水沟东立面,与清代古画《康熙南巡图》中的天桥画面对比,十分契合的呈现一个方形桥洞的模样。
因此,有理由相信:此次天桥遗址考古发掘出来的排水沟、砖基础和雁翅,可能是清代《康熙南巡图》中的石板桥面方形桥洞的那座天桥的遗存。这座桥级别规制较低,建筑尺寸较小,宽度和长度大约都不足10米。”

        我反复研究思索后,联想到了多年前我的另外一个地理发现:“明代修建的永定门内大街与元代修建的天桥南大街不在一条直线上”。我在 2023 年画的《元大都及南郊图》上,可以看出元代时天桥南大街是向东侧偏斜的。

图片

        我为了验证我的猜想,特地去询问了参与天桥考古发掘成果研究的桥梁专家,请问天桥遗址中的这个桥址的中心线是否偏离在现在中轴线的东侧?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偏东”!这就对了。

        我觉得元代时天桥南北大街偏东是有根据的,这就是因为这条路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规划测量后建筑的大街。其次,我发现明代修建外城永定门以后,永定门外大街不是正对着城门,而是拐了两个直角弯,然后在永定门外偏东一百多米的地方向南直行。以后这一段,就是元代从丽正门去南海子的旧路上的一段。

        以上分析表明,明代新建永定门时,是测量定位后建筑的,正对正阳门和内城的中轴线。同时修建的永定门内大街也在中轴线上,并且同时废弃了元代时的天桥南大街。至于永定门外大街,却没有重新修建正对城门的大街,而是出永定门就向东拐,修建了一百多米的东西连接线,仍然使用元代留下的去南海子的旧路。请看下图的永定门外道路走向。

图片
图片

     请看历史照片中永定门外大街的街景。

图片
从永定门瓮城内看到的永定门箭楼门洞外的桥头横着一座二层商铺小楼,此处没有直行的城外大街。

图片
永定门外护城河桥头,可以看出车队在向东拐弯。

图片
从永定门外大街向北回看永定门,
可以看出此条道路偏东。
图片

从永定门外大街向北回看永定门,可以看出此条道路偏东。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了造成明代天桥桥址偏东两米的原因。我们也同时确认了一个遗憾的事实:清代乾隆年间改扩建的三梁四栏高拱桥的天桥上部结构,经过 1919 年、1929 年、1934 年、1953 年和 1958 年共五次的施工,因为改建或因为修路清理地基被拆除,清代天桥已经全部拆光啦。

        在《天桥遗址考察记实》一文中,北京市政工程局副总工程师孔庆普记录了这五次拆除的过程,并且明确的记录了1958年拆除了天桥的桥台、桥基及海墁。果然这次天桥遗址考古发掘,没有发现清代天桥上部结构的桥台、桥基及海墁。

        虽然考古发掘没有发现清代天桥的桥拱、桥堍、桥台、桥基及海墁,但是我们可以分析推断清代乾隆年间改扩建天桥工程,是将天桥建筑中心线位置与北京中轴线位置对正的。这也应该是制定这个改扩建工程计划的初衷之一:旧有的明代天桥偏离北京中轴线两米,御道不直,不合规制,有损观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