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AC、PAM的投加工艺

 张景涛 2025-01-09 发布于辽宁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PAC(聚合氯化铝)和 PAM(聚丙烯酰胺)是生产中常见的化学处理手段,其投加效果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成本。准确判断 PAC、PAM 的投加效果对于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效果不佳的几个原因

投加量不准确:PAC和PAM的投加量需要根据污水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污水的pH值、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如果投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絮凝效果。例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污泥产量增加,处理成本上升;投加量过少则无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投加方式不合理:投加方式包括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速度和投加顺序等。如果投加点选择不当,PAC和PAM可能无法与污水充分混合,导致絮凝效果不佳;投加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影响药剂与污水的反应时间,进而影响处理效果。

污水水质变化:污水的水质会随时间和季节发生变化,如pH值的波动、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PAC和PAM的投加效果。如,当污水的pH值从7升高到9时,PAC的水解产物会从多核羟基铝络合物转变为单核羟基铝络合物,絮凝效果会有所下降。

药剂质量不稳定:PAC和PAM的质量会受到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药剂质量不稳定,其投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如,PAC的盐基度和聚合度是影响其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些指标不符合要求,PAC的投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影响投加效果的因素

pH值:PAC和PAM的投加效果与污水的pH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PAC在中性到微碱性条件下(pH值为6-8)的絮凝效果最佳,因为此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最为稳定,能够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而PAM则在中性到微酸性条件下(pH值为6-7)的助凝效果较好,因为此时PAM分子链上的酰胺基团能够与悬浮颗粒表面的羟基等官能团形成氢键,增强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

温度:温度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能够促进药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之间的反应,从而提高絮凝效果。在冬季低温条件下,PAC的水解速度会减慢,导致其投加效果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条件下,PAC的水解速度加快,投加效果相对较好。

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对于以悬浮颗粒为主的污水,PAC的投加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于以溶解性有机物为主的污水,PAM的助凝效果更为重要。此外,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也会影响药剂的投加量和投加效果。污染物浓度越高,所需的药剂投加量也越大,反之亦然。

污水的浊度和色度:浊度较高的污水中悬浮颗粒较多,PAC的投加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污水的浊度;而色度较高的污水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溶解性有机染料,PAM的助凝效果在去除色度方面更为重要。

污水的生物性质: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其浓度,从而影响药剂的投加效果。例如,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部分有机物,减少PAC和PAM的投加量。

投加效果判断方法

在现场,通过观察污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状态来判断PAC和PAM的投加效果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

观察颗粒沉降速度:在投加PAC和PAM后,观察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如果颗粒能够迅速沉降到底部,形成清晰的上清液,说明投加效果较好。

观察颗粒团聚程度:观察污水中悬浮颗粒的团聚程度。如果颗粒能够紧密地团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团,说明PAC和PAM的投加效果较好。例如,在处理含有大量细小悬浮颗粒的造纸废水时,投加适量的PAM后,颗粒团聚程度显著提高,颗粒粒径从原来的5-10微米增加到20-30微米。

观察污泥结构:观察污泥的结构和形态。如果污泥结构紧密,颜色均匀,说明PAC和PAM的投加效果较好。如,污泥脱水过程中,投加适量的PAM后,污泥的结构就会变得更加紧密,脱水效果有明显提高。

水质指标检测法

通过检测污水中水质指标的变化来判断PAC和PAM的投加效果。

浊度:投加PAC和PAM后,污水的浊度应有显著下降。

SS(悬浮固体):投加PAC和PAM后,污水中的SS含量应有明显降低。

COD(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虽然PAC和PAM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能对COD的去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色度:对于含有溶解性有机染料的污水,色度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PAM在去除色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实验室模拟

在实验室中模拟污水处理过程,对PAC和PAM的投加效果进行测试。

样品采集:从污水处理现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污水样品,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污水的实际状况。

药剂投加:在实验室中按照不同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进行PAC和PAM的投加实验。如,可以设置PAC的投加量分别为10 mg/L、20 mg/L、30 mg/L,PAM的投加量分别为1 mg/L、2 mg/L、3 mg/L,观察不同投加量下的处理效果。 观察矾花形成与沉降加入 PAC 后形成的矾花大小、密实程度和沉降速度。一般来说,理想的矾花应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

通过检测处理后的水样的水质指标,如浊度、SS、COD等,评估不同投加量和投加方式下的处理效果。

投加效果优化措施

投加量的调整

需要根据污水的具体水质情况,如污染物种类、浓度、pH值等,确定合理的投加量范围。例如,对于以悬浮颗粒为主的污水,PAC的投加量一般在20-50 mg/L之间,而PAM的投加量则在1-3 mg/L之间。然后,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测试或现场小试,逐步调整投加量,找到最佳投加量。还可以根据实际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对投加量进行动态调整。如,在污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适当增加投加量;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减少投加量。

投加方式改进

合理选择投加点,确保药剂能够与污水充分混合。例如,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渠或调节池中设置投加点,使药剂在污水进入后续处理单元之前就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其次,控制投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药剂与污水的反应。如,采用计量泵进行投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投加速度,使其与污水流量相匹配。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点投加的方式,将药剂分段投加到不同的处理单元中,以提高处理效果。如,在A2O工艺中,将PAC投加到厌氧段和缺氧段,可以提高磷的去除率;将PAM投加到好氧段和沉淀池,可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配合其他处理工艺

PAC和PAM的投加效果可以通过与其他处理工艺的配合来进一步优化。例如,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降解部分有机物,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减少PAC和PAM的投加量。同时,PAC和PAM也可以促进生物污泥的沉降和浓缩,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与过滤、吸附、高级氧化等工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例如,在深度处理阶段,通过投加PAC和PAM,再配合微滤、超滤等过滤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提高出水水质。

PAC 和 PAM 对微生物的影响 

PAC(聚合氯化铝):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依靠电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使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脱稳并形成絮体。 

盐度变化影响:PAC 的添加会提高污水中的盐度,主要引入氯离子和铝离子。这对于盐度敏感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会形成一定压力。

 铝离子毒性作用:过量的铝离子可能具有毒性,对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抑制,降低其活性。 实际作用效果:通常,在 10 - 50 mg/L 的正常投加量区间内,PAC 对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一旦投加量超过 100 mg/L ,则可能显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PAM(聚丙烯酰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通过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促进絮体形成。

 包裹阻碍影响:若 PAM 投加过量,可能在微生物表面形成包裹层,阻碍微生物摄取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的排出,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难以降解与积累问题:PAM 本身难以被微生物降解,过量投加可能在处理系统中不断积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实际作用效果:正常投加量一般在 0.5 - 5 mg/L 范围内,此时 PAM 对微生物影响较小。但投加量超过 10 mg/L 时,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显著的不利作用。 

PAC(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铝(PAC)的优点:  pH 范围广,在 5.0 - 9.0 之间均能有较好的混凝效果。 处理后的水残留铝离子较少,相对更安全。 腐蚀性较小,对设备损害低。

 聚合氯化铝的缺点:固体产品的溶解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某些高浓度、复杂水质的处理效果可能不如聚合硫酸铁。 

聚合硫酸铁的优点: 1混凝性能优异,形成的絮体大且密实,沉降速度快。 对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脱色、除磷效果显著。

 聚合硫酸铁的缺点:处理后的水可能残留少量的铁离子,若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水体泛黄。 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写在最后 

PAC(聚合氯化铝)和 PAM(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和助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投加直接关联着污水的处理效率,合理地控制其投加量、投加点以及投加方式,能够有效地促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迅速凝聚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