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体的脆弱期每年春季,尤其是 3 月份及采食前的时段,鱼类的体质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其抗病能力也降至谷底。历经漫长的越冬期,鱼类的体能消耗巨大,体内营养储备严重不足,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难以抵御外界病菌的侵袭。 (二)天气的剧烈变化春季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不定,呈现出忽高忽低的态势。这种剧烈的气温波动极易引发水体对流或返底现象。在水体对流和返底的过程中,池塘底部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霉菌、真菌、病毒以及鱼类的粪便等,会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尽管这些粪便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在病菌滋生的环境下,却成为了疾病传播的帮凶。 在降温阶段,鱼类虽然暂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症,但当冷空气过后,气温迅速回升时,情况便急转直下。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体中的病菌和寄生虫虫卵开始疯狂繁殖。而此时,鱼类恰好处于体质最弱的时期,面对病菌的肆虐,它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疾病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连续阴雨天或暴雨过后。在这些恶劣天气条件下,水体的溶氧含量急剧下降,pH 值降低,水体环境酸化。这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天气转晴,水温回升时,病菌的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快,体弱的鱼类便成为了病菌的攻击目标,疾病迅速蔓延开来。 (一)降温前的预处理措施在降温来临之前,养殖户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池塘底质。可选用生石灰颗粒进行底质处理,每隔三天重复一次操作,随后进行肥水作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水体生态环境,减少底部有害物质的积累,为鱼类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在天气发生变化,尤其是降温幅度较大时,及时对鱼类进行抗应激处理至关重要。可选用富含营养的物质,如维生素 C、葡萄糖等,既能增强鱼类的抗应激能力,又能补充其所需的营养,提升鱼体的免疫力。同时,适当增加鱼塘的水深,开启增氧机,确保水体表层温度的稳定,避免因水体对流或返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二)科学的消毒与补菌方法消毒时机的选择是防控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降温后晴天的第三天进行消毒操作,效果最为显著。消毒后,应及时使用维生素 C 配合葡萄糖进行解毒处理,以减轻消毒药物对鱼类的刺激。同时,提前发酵 EM 菌,并将其补充到池塘中。EM 菌能够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病菌的生长,还能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 在消毒剂的选择上,推荐使用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具有经济实惠、消毒效果好的优点。其能够沉入池塘底部,对底层的病菌进行彻底灭杀,同时还能改善鱼塘的底质环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相比之下,聚维酮碘、复合碘等液体消毒剂在处理池塘底部病菌方面效果欠佳,不建议使用。 总之,预防春季鱼瘟和越冬综合症需要养殖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把握鱼类的生理状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只有从源头上控制病菌的滋生,增强鱼类的体质,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确保水产养殖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