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图片」土茯苓

 草药君 2025-01-09 发布于贵州
「中药图片」专题为小编近期拍摄图片并整理资料编辑,大家有意见建议请文末留言!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点赞,谢谢!需要照片联系小编,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土茯苓

药材基源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炮制方法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别名
禹余粮、光叶菝葜、硬板头、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刺猪苓、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地胡苓、狗老薯、饭闭根、硬饭头薯

性味归经
味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肝肾阴虚者慎服。
药材性状
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 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饮片性状
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 切面黄白色或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植物形态
攀援灌木,根状茎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径2-5厘米;茎长达4米,无剌。叶薄革质,窄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7厘米,下面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0.5-1.5厘米,窄鞘长为叶柄3/5-1/4,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毫米,兜状,背面中央具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有不规则齿;雄蕊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内花被片全缘,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径0.7-1厘米,成熟时紫黑色,具粉霜。

生境分布
产甘肃(南部)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直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经方验方
1.土茯苓酒(《万氏家抄方》)
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

2.土茯苓合剂(《实用中医外科学》)
凉血,清热,解毒。治梅毒:土茯苓30~60克,银花12克,威灵仙9克,白鲜皮9克,生甘草6克,苍耳子15克,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日服一剂,分早、中、夜三次服完,连服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3.土茯苓猪骨汤(《民间方》)
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分2次服完。每日1服。

4.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5.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6.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现代研究
土茯苓含多种化学成分, 有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和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及挥发油等。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有抗心肌缺血和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β-受体阻滞、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细胞免疫抑制、利尿、镇痛、保护实验性肝损伤、抗脑缺血、抗肿瘤、解毒、抗胃溃疡、抗菌,还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
本内容主要参考《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为小编现拍,需使用请联系小编。

本号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文章可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毕竟收集整理编排需要时间,谢谢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