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吸引力法则的作家朗达·拜恩曾说:“在生命中,你给予出去的是什么,收回来的就会是什么。根据吸引力法则,你会把你给出的事物吸引回来,无论那是什么。” 这个世界是圆的,我们给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赞美他人,就是滋养自己; 宽容他人,就是放过自己;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不要太在意这个世界怎么对待你,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01 赞美他人,就是滋养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作“无意识特征转移”。 就是当我们由衷赞美别人、欣赏别人时,听者会下意识地把这种特质联系在我们身上; 同样的,如果有人总是指责别人、批评别人,或是背地里说别人坏话,听到的人也会把这种负面的特征联系到对方的身上 总爱责备别人,议论别人,挑别人缺点,其实对自己是有副作用的; 而称赞他人,欣赏他人,多看别人的优点,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 能够真心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才有能力好好爱自己。 作家苏瑾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性格开朗的绘本作家葆小姐。 50岁的葆小姐特别喜欢称赞别人,每当她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时,就会毫不吝惜地夸赞对方。 只要和她在一起,场面就会充满温馨,被她提到的人,也会变得很活跃。 受葆小姐的影响,苏瑾开始减少对别人缺点的关注,转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当她称赞朋友的绘画很有创意,告诉爱人他挑的领带很有眼光,告诉同事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时,她发现自己也变得开心起来。 欣赏他人,关注他人的优点,让她的心态放松了很多,她也开始关注自身的优点,变得自信起来。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指出,总看别人的缺点,是一种防御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人变得消极冷漠;多看别人的好,懂得欣赏别人、赞美别人,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会让人变得积极热忱、充满能量。 不要吝啬你的真心赞美,因为赞美他人、欣赏他人,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 正如作家木心所说:“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深度好文) 02 宽容他人,就是放过自己 有个人年轻时被一个官员欺诈,抑郁而死。 多年后,这个人的孩子成了知名画家。 一天,那位官员的孩子相中了画家的一幅画,想要购买,他满怀诚意约见了画家,并表示愿出高价买下这幅画。 画家得知了那人的身份,为了不让仇人得偿所愿,他坚决不卖画。 他每日坐在画布前,脸色阴沉地自言自语:“这就是我的报复。” 画家继续作画,他每天都会画一幅神像。 曾经,他画的神像造型庄严,神态灵动,广受好评。 但是渐渐地,他画的神像越来越糟糕,他不停地寻找原因。 终于有一天,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所画的神像,竟然越来越像那位官员。 对别人的错耿耿于怀,最终毁掉的,是自己那颗原本安宁的心。 放下仇恨,放过自己,才是对伤害你的人最好的报复。 《菜根谭》中说:“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放下计较和仇恨,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者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两人要往同一个地方去。 一路上,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讥讽、嘲笑、污蔑老者,而老者却好像没听见似的,对他的侮辱无动于衷。 快到旅途的终点时,老者对那人说:“如果有人送了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不假思索地回道:“当然属于送礼的人了。” 老者微笑着说:“很好,如果我不接受这一路上你对我的嘲讽和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了。” 那人满脸通红,灰溜溜地逃走了。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曾说:“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宽容的实质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己的心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框里,既削弱了自身的能量,也轻薄了自己的品格。 不如把心量放大,放下计较和仇恨,不在烂人破事上纠缠不休,才能让心灵获得解脱,把自己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 03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切喜乐,由善生起。 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 作家刘墉的绘画班上,有个学生,每到周四上课,都会带很多玉兰花分给同学,教室里也因此芬芳四溢。 刘墉好奇道:“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玉兰花?” 学生说:“我是从家里的树上摘的。” “每次摘不麻烦吗?” “麻烦也值得。”学生微笑着说起了玉兰花的故事。 原来,她家有棵玉兰树,每到花期,就会芬芳扑鼻。朋友到访,都称赞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而学生一家因为与花离得太近,反倒不觉得香。 祖母见了,就让他们每次出门时,摘些玉兰花赠予朋友。 祖母说:“花总是要谢的,自己拥有太多,反而不觉得芬芳。何不送给没有花的人,让院子里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 一家人听了,便照做起来。 就这样,他们结交到很多朋友,也收获了很多人的爱与温暖。她家树上的玉兰也比从前更香、更繁盛了。 富兰克林曾说:“做好事、助人,并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它让你变得健康和喜悦。” 与人为善,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总是渴求别人对自己好,但事实上,只要有所求,必然有所失。 与其索求,不如施予。 施比受更有福。 拥有爱的能力,能够善待别人,才是疗愈自心最好的药。 图片 04 《因果的真相》一书中曾写道:“决定命运源头就在于你的内心状态,心中的善恶就是祸福的起源。” 世界是心的镜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心,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爱自己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心存善念,口出善言,常行善举。 善待他人,常怀感恩,定能遇见美好,收获福运。 作者:崖柏。 |
|